第七部分

九、甜香係列

甜香味主要運用白糖、冰糖、蜂蜜、飴糖、紅糖等甜味原料,配合水果、幹果、蜜餞、可可粉、巧克力、鮮花、醪糟、牛奶、馬奶、羊奶或奶酪煉乳等等原料,可以調製出甜香係列風味。當今市場上的各種甜味香精、可樂飲料、果汁、各種糖果、糕點都可作為甜香風味半成品及甜香風味的調味品。

但有的調味品與香味原料不能同時配伍使用,如桂花與香蕉,蘋果與檸檬,玫瑰與橘紅等不能同時使用。

甜香奶香味

甜香奶香味是熱菜烹調方法,它運用牛奶、煉乳的奶香味與炸的烹製方法成菜。此味還可采用軟炒、凍、甜羮等方法成菜。

特點:奶香味濃,酥香甜脆可口。

用料:鮮牛奶、生粉、麵粉、發酵粉、雞蛋、煉乳、清水、精煉油。

製作:雞蛋、清水麵粉、生粉、發酵粉調均,加少許精煉油調成脆漿待用。鍋燙後,摻清水燒沸,將鮮牛奶、雞蛋、白糖、生粉用清水調勻入鍋攪糊漿狀,不粘鍋並熟透後,撈入用油抹過的不鏽鋼盤內。冷卻後切6厘米長的大一字條,再粘上生粉。鍋內下油,燒至六成熱時,將切好的粘有生粉的主料逐一粘上脆漿糊,入鍋炸成金黃色,外酥內嫩時撈出裝盤,中間配上甜香煉乳碟上桌即可。

適應範圍:適宜宴會甜品、甜羹等菜肴。

代表菜肴:“脆皮鮮奶”、“甜香炒鮮奶”

注意事項:注意炸製火候,如果采用軟炒烹製也要注意掌握火候、油溫、保持菜肴特色或金黃或色白。

甜香水果味(冷菜)

甜香水果味的原料運用非常廣泛,大量中外水果均可運用。適合於冷熱菜製作。老少皆宜。如善加調製,可以形成眾多風味果香味型菜肴。

特點:果香味濃,味略甜酸。

用料:什景水果、沙拉、白糖。

製作:幾種水果洗淨,切成小丁。先用白糖略拌,再拌以沙拉入碟即可。也可采用蜜汁、果汁、果珍拌製,也可以果凍、果羹等各種方式成菜。

應用範圍:適於蜜汁、凍製、甜菜流汁、羹湯、拔絲、酥炸等方法。

代表菜肴:“水果沙拉”、“拔絲蘋果”。

注意事項:現製現食,不宜久存。熱菜烹製速度要快,不宜久烹。

甜香花香味

甜香花香味是在甜味的基礎上增加鮮花,花香濃鬱,香甜可口。一般幾種鮮花不能同時運用,否則不突出主體香味。鮮花品種較多,如玫瑰、桂花、玉蘭、茉莉、菊花等等,有的可鮮吃、泡甜茶,有的可用糖蜜再運用。

特點:花香清心,甜潤可口,清心宜人。

用料:鮮菊花、茶葉、枸杞、山楂、小紅棗、幹桂圓、葡萄幹、冰糖。

製作:①鮮菊花(或幹品也可)洗淨瀝幹水分。將冰糖捶細。②將所有原料分別入蓋碗茶杯中,先用少量沸水衝泡潷去茶水,再放入冰糖粒,衝泡沸水,蓋上蓋再慢慢品嚐。

運用範圍:花香味運用廣泛,可以做月餅、湯圓、糕點,甜羹等等。

代表菜肴:“八寶菊花蓋碗”、“玉兔桂花羹”。

注意事項:花的種類是一花一品,最好不合作運用。

甜香糟汁味

甜香糟汁味是在甜香味的基礎上加入醪糟汁,增加一種糟香酒味,古時米酒就是醪糟的基礎配製。此味居家常運用,如醪糟蛋,醪糟小湯圓等等,頗受歡迎。

特點:甜美可口,糟香味濃鬱。

用料:冰糖、白糖、醪糟、鮮橘、蓮米、苡仁、珍珠糯米、小湯圓、銀耳一朵、鮮核桃、菠蘿、鮮百合。

製作:銀耳水發泡成一朵花。蓮米,苡仁洗淨上籠蒸熟。糯米小湯圓煮熟、水果切丁。鍋內摻清水,下冰糖、白糖燒沸,下醪糟水、果丁、珍珠小湯圓、蓮米苡仁、鮮百合。銀耳花放在大窩盤中央。再將所有五顏六色八寶料放四周,摻入甜湯即可。

運用範圍:羹湯和糟製菜肴。

代表菜肴:“銀耳八寶羹”、“酒醉八仙”。

注意事項:味不宜太甜。

甜香蜜汁味

此味是采用蜂蜜、冰糖、白糖單獨或混合、濃縮後泡製味汁的一種方法,味甜美濃厚,是喜食甜味者的美味佳肴,但不宜糖尿病者食用。

特點:甜香味濃厚,純甜可口。

用料:蜂蜜、白糖、紅薯。

製作:紅薯用小刀削成橄欖形,上籠用中火蒸熟。剛熟為好。白糖入鍋摻水燒沸至濃汁,加入蜂蜜入盆內,放入主料,浸泡24小時後入盤擺成形,淋上蜜汁即可。

運用範圍:此味主料也可用幹果、水果切片或釀製餡料後入籠蒸製成熟後再淋蜜汁。

代表菜肴:“蜜汁苕果”、“蜜汁果脯”。

注意事項:主料不宜太熟,否則不成形。配製半成品都必須先製熟才配製。

甜香幹果味

甜香幹果味實際上是采用烹調方法中的糖粘技法製成。幹果原料先製酥脆後,再在麵上粘上白糖、可可粉或將咖啡、巧克力、麵醬等炒粘裹主料。成菜口味甜香酥脆。

特點:甜香酥脆、可可味濃。

原料:可可粉、白糖、白醋。

製作:主料用開水泡後去外皮,入鐵盤中置烘爐烤至酥取出待用。炒鍋置火上,加清水、白糖,用平鏟不斷翻動,見糖起小泡汁濃時,改小火加入可可粉、白醋少許,再翻炒一下後加入主料,輕輕翻動,使糖液均勻地粘上主料,冷卻翻沙即可。

運用範圍:筵席冷菜甜品,零售售賣。此品種多,桃仁、花生仁、夏果、鬆子、腰果、開口笑等均可製作。

代表菜肴:“可可桃仁”、“醬香腰果”。

注意事項:糖粘技法,盡量控淨油質,主料采用油炸後,要用紙吸去油分,能炒、烘烤更佳。

十、酸辣味型及係列酸辣味

酸辣味是川菜常用的味型,其特點是鹹鮮酸辣,醒酒開胃,爽口不膩。適用於冷熱菜式的調味與烹製。

酸辣味一般都是以醋和胡椒粉為主,或是以醋和紅油為主去調製酸辣味。隨著原料不斷的豐富和味型的創新,可靈活地運用紅油、豆瓣醬紅油、泡椒油、火鍋老油、幹辣椒、鮮青花椒、幹花椒、鮮椒、野山椒、小米辣、黃燈籠辣椒醬、番茄醬汁、泡菜(泡青菜、泡仔薑、泡蘿卜、泡紅椒等)、陳醋、香醋、保寧醋、米醋、大紅浙醋、米醋、白醋、精鹽、料酒、胡椒粉、薑蔥蒜、味精雞精、香油等調製風味係列酸辣味。

不管是那種酸辣味,我們必須掌握酸辣味的調味原則,即鹽鹹醋才酸的道理。酸辣味雖然主要由酸味原料和辣味原料調製,但要突出酸辣味,鹽必不可少。除了鹹、酸、辣以外,香鮮也是酸辣味主題,所以也會加入薑蔥蒜、醬油、雞精、味精、鮮湯、香油去輔助調味。

在醋的運用上,要根據菜肴對色香味的不同要求靈活運用。因醋的色澤濃淡,酸味輕重都強烈影響菜肴風格,而且市場上醋的品質極其重要。泡菜乳酸則是另一種酸味的運用。

在運用各種辣油如泡椒油、火鍋老油、豆瓣、紅油、幹辣椒、花椒熗油、鮮椒和青花椒熗油時,同樣要因菜式要求而采用。此味采用油燙法有增色、增味、增香、增辣、保持菜肴溫度的特點,使酸辣菜肴更具風味特色。

酸辣味①(濃汁型)

特點:醇酸微辣,鹹鮮味濃,清爽解膩。

用料:精鹽、胡椒粉、醋、醬油、料酒、薑米、蔥花、味精、香油、雞蛋、豆粉、鮮湯、化豬油。

製作:主料製淨,改刀成形。也有用質地細嫩的主料改刀後,用料酒、精鹽碼味,再加入蛋清豆粉。配料製淨改刀。鍋置火上下油將主料用四成油溫劃散籽,撈出。鍋內再下油炒薑米、胡椒粉、摻鮮湯,下配料、主料、精鹽、醬油、燒沸入味,勾二流芡,加味精、蔥花、醋、香油入湯碗即成。

適應範圍:筵席湯菜,適用於魚、雞蛋、蹄筋等菜肴。適於水產、海產等原料。

代表菜式:“酸辣鱸魚羹”、“五彩蹄筋”。

注意事項:醬油不宜太多,否則翻黑,影響美觀。鹽味要夠,芡汁以清二流芡為宜,不宜太濃。

酸辣味②(清爽型)

特點:酸鹹適口,清心爽口,湯色清澈。

用料:泡青菜、精鹽、料酒、胡椒粉、味精、清湯、蛋清豆粉、蔥花、香油、化豬油(精煉油也可)。

製法:主料改刀碼味,蛋清豆粉拌勻。有的主料經煮或汆水製熟待用。泡青菜根據主料和菜品要求改刀定型。鍋上火放油,下泡青菜、胡椒、精鹽、料酒烹炒後摻清湯,下主料、精鹽,燒沸後去浮沫,下味精、蔥花,滴少許香油即可。

適應範圍:席桌醒酒湯。調劑口味的湯菜如海參,魷魚及蔬菜品種均宜。

代表菜式:“酸辣鮮魷卷”、“酸辣蹄燕”。

注意事項:泡青菜恰當,寧少勿多,味不濃時可加泡菜水或白醋。主料過油時油溫度不宜高,要快,散籽即可,主料才細嫩。

紅油酸辣味(冷菜調味)

特點:香辣鹹酸,味鮮爽口。

用料:精鹽、醬油、紅油辣椒、醋、香油、蒜泥。

製作:主料(一般用涼粉、粉皮、粉絲或鮮蔬)改刀成絲、片、丁、條等或汆水晾涼保色裝盤。將醬油、精鹽、紅油辣椒、醋、熟芝麻粉、香油用少量冷清湯調製成紅油酸辣味汁,澆淋在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常用於涼菜、小吃調味。適於植物原料調味。

代表菜式:“酸辣菜根香”、“酸辣涼粉”、“酸辣粉”。

注意事項:注意各料比例,鹽味要足。

家常酸辣味

特點:湯色紅亮,酸辣純正,主料軟。

用料:豆瓣油、郫縣豆瓣醬、精鹽、料酒、胡椒粉、保寧醋、薑蒜片、味精、精煉油、香油、高湯、香菜。

製作:主料製淨碼味,香菜洗淨,配料洗淨(品種繁多)。鍋內放油,放配料、鹽快速翻炒後入盤,鍋上火,放油燒至六七成熱時下主料過油撈出,鍋內留油少許,加豆瓣油、郫縣豆瓣、薑蒜片、胡椒粉炒香,摻高湯下主料、料酒,燒入味後下味精、保寧醋、香油,澆淋在炒熟的配料上即可,撒上香菜。

適應範圍:適於水產品的魚、泥鰍、鱔魚、牛蛙及動物原料中細嫩部位及內髒。

代表菜式:“紅湯石鍋泥鰍”、“酸湯牛骨脊髓”。

注意事項:湯色一定要紅亮,口味醇正、主料一定要軟或爽嫩脆鮮。

泡菜酸辣味

特點:鮮香帶辣,鹹鮮開胃。

用料:精鹽、泡蘿卜、泡椒、料酒、薑米、蒜米、醬油、香醋、蔥花、鮮湯、水豆粉、精煉油。

製作:泡辣椒剁細,泡蘿卜切顆,主料初加工後改刀,用精鹽、料酒碼味。鍋內放油,燒至七八成熱時,放入主料炸緊皮撈出。鍋內留油下泡辣椒、泡蘿卜顆、薑蒜米炒香,摻湯,下主料,醬油、醋燒入味、撈入盤內。鍋內湯汁勾水澱粉,下味精,淋熱油,撒蔥花,然後將其澆淋在盤內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筵席熱菜,大眾便餐。調料可加藿香、茴香、薄荷等。

代表菜肴:“泡菜鯽魚”、“泡菜大蒜仔鯰”。

注意事項:掌握主料的炸、燒火候及口味鹹度。泡菜品種根據菜式變化。

山椒酸辣味①(冷菜型調味)

特點:酸、辣、鮮、脆爽。

用料:精鹽、野山椒、白糖、白醋、味精、西芹、大紅椒、檸檬、醪糟汁、白酒、老泡菜水。

製作:將所用主料製淨,改刀,分別入沸水鍋中汆熟後,再放入清水中漂洗;西芹、大紅椒等製淨改刀成形,檸檬切薄片待用。精鹽、味精、野山椒、醪糟汁、老泡菜水、白糖、白酒、白醋對鹹酸辣味汁入壇。將所用主料、西芹、大紅椒入壇泡,24小時後即可裝盤。

適應範圍:此味屬葷素料泡菜,可單獨成菜也可幾樣或多種葷素裝盤。此味以植物原料莖根類,口味要求脆爽的如西芹、青筍、胡蘿卜、蒜薹、仔薑、黃瓜等。葷料如豬耳、黃喉、豬尾、天堂、鳳爪、鴨掌、鴨雞鵝肝以及海產中經汆水的墨魚仔、鮮魷等料均可。

代表菜式:“四川爽口老壇子”、“山椒拌白肉”“山椒鮮墨魚仔”。

注意事項:①泡葷料汆水後,一定要在清水中漂去油脂。②要選用脆爽、質嫩的原料。③泡的時間不宜太長。④泡菜的品種色澤搭配要美觀。

山椒酸辣味②(熱菜類調味)

特點:鹹鮮酸辣,諸味純正。

用料:野山椒、精鹽、薑片、味精、雞精、蔥片、紅辣椒、水澱粉、香油、精煉油、雞蛋。

製法:主料製淨改刀成塊,用精鹽、雞蛋清、水澱粉抓勻上漿。野山椒、紅辣椒剁成細末;精鹽、味精、雞精、水澱粉對成滋汁均備用。

鍋內入精煉油,燒至四成熱時,下主料劃散籽撈出。

鍋上火,下精煉油,投入野山椒、紅辣椒、薑片煵香,下主料、蔥片,烹入滋汁,滴香油起鍋即成。

適應範圍:此味可用燒、炒、蒸、涼菜、味碟等調味烹製方法。原料中葷素皆可。最適於江河、湖及海產魚類、貝類等原料。

代表菜式:“山椒鮮龍蝦”、“山椒嫩魚嘴”。

注意事項:不同的烹製方法,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采用蒸的烹製方法,就要加蒜茸、料酒、蔥花,出鍋後要淋熱油,主料才質地細嫩。

黃燈籠醬酸辣味

特點:色澤黃亮,湯鮮味美,酸辣適度。

用料:精鹽、小米辣、青紅椒、黃燈籠香辣醬、白胡椒粉、野山椒、雞腿菇、紅椒絲、蔥絲、薑蒜米、薑塊、蔥結節、高級清湯、黃雞油。

製作:主料製淨,用薑塊(拍破)蔥節碼味、青紅椒、小米辣切顆粒,野山椒(少量)切粒,雞腿菇洗淨切片(配料視菜肴而定)。將主料入籠蒸7~8分鍾入盤。鍋內下油,下黃燈籠香辣醬、野山椒、胡椒粉、小米辣、青紅椒略炒,摻高級清湯,燒沸後加雞精,淋雞油在主料上,撒上蔥花、紅椒絲即可。

適應範圍:海產、淡水魚類尤佳。質地細嫩的動物原料,如用較嫩的肥牛、肥羊或經油劃過的原料,澆淋經過勾芡的味汁更佳。

代表菜式:“酸湯魚水情”、“酸湯美味肥牛”。

注意事項:烹主料不宜時間過長,汆水過油注意掌握主料老嫩。

鮮椒酸辣味(半湯菜調味)

特點:鮮辣鹹酸,麻香味醇。

用料:精鹽、胡椒粉、老陳醋、小米辣、美人椒、青花椒、料酒、雞精、味精、泡椒油、鮮湯、精煉油。

製作:主料洗淨,改刀成薄片或絲,浸漂在清水中。輔料初加工製淨,小米辣、美人椒切圈顆。主料用沸水反複燙幾遍。鍋內下油,下輔料、精鹽煸炒熟入盆墊底,放上燙熟的主料。鍋內下泡椒油、胡椒粉、鮮湯、精鹽、料酒燒沸後下雞精、味精、老陳醋,起鍋連湯倒在主輔料上。鍋內下油,六成熱時下小米椒、美人椒圈顆、青花椒,翻炒後澆淋在主料上即可。

適應範圍:豬內髒、腰片、腰絲、肚絲、熟肥腸、雞鴨鵝腸、鱔魚、泥鰍、水產魚類等。配料可用豆芽、青筍絲、刷把筍、針筍、金針菇、雞腿菇、什菌、苕粉絲、魔芋粉絲等。

代表菜式:“三江河鮮”、“紅湯腰片”“鮮椒酸辣肚絲”。

注意事項:腰片不能下鍋燙,否則會老綿,隻能用炒瓢淋燙。配料也可直接入紅湯,熟後再放主料,這樣更加入味。主料經蒸、燉、燜後也可灌酸湯,淋鮮椒花椒。

剁椒酸辣味

特點:辣香酸鮮,風味獨特。

用料:剁椒醬、精鹽、白糖、料酒、香醋、胡椒粉、味精、蒜米、薑片、蔥段、蔥花、化豬油、精煉油、香菜。

製法:主料經初加工製淨,用料酒,蔥薑片、精鹽碼味後在主料上抹一層化豬油。剁椒醬、蒜米、胡椒粉、味精、少許白糖(和味)拌勻。主料入大圓盤,將拌勻的剁椒等調料均勻地抹在上麵、入籠用旺火蒸8分鍾左右,撒蔥花,淋沸油,點綴香菜即成。

適應範圍:筵席熱菜,尤以魚類為佳,花鰱胖魚頭更絕,海鮮貝類也可,如扇貝、帶子等。

代表菜肴:“剁椒花鰱胖魚頭”、“剁椒蒸聖子皇”。

注意事項:掌握好剁椒與各味的綜合配製比例,掌握好蒸製魚類、海鮮的時間與火候。

山椒小米辣酸辣味(冷菜調汁)

特點:酸香鮮美,辣爽不膩。

用料:沙薑、潮式白鹵汁、野山椒、鮮小米辣、豉油、蔥油、鹽焗粉、美極鮮、芹菜、精鹽、米酒、洋蔥、香菜頭、薑蔥、味精、醋、胡椒粉、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