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會簡明扼要地彙報。向上級彙報情況,簡短是必要的。簡短並不意味著將一大堆信息用連珠炮式的話語口若懸河地說完。簡短意味著有選擇的、簡潔、清晰的。
將一份備忘錄壓縮在一頁之內,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如果你一定要寫一個詳細的報告給上級,那麼你最好用一頁篇幅將整個報告的內容概括一下,將其置於全文之首。一篇好文章反映的不是善於寫作的能力,而是長於思考的能力。想得透徹,才能寫得明了。因此,在你無論寫什麼呈文時,都要把問題想透徹,然後再動筆。這是使呈文簡潔明了,使上級愛看你的呈文的一個重要因素。
(3)掌握提建議的要訣。如果你想提出一個能讓上級接受的觀點或建議,你應該將你的論據認真整理,按最有利於闡明你的觀點的方法逐一呈示出來,並盡一切可能讓他來表達你的主張。
一個好的方法是向你的上級提供可供選擇的多個方案,並分別說明各個方案的長短利弊,讓你的上級去權衡選擇。這種提供建議的方法可以讓領導做出最終決定,同時也迫使你對問題想得更透徹,結果對兩者都有好處。
決不要直接反對你的上級所提出的提議。他也許隻看到了它的長處,或者他嫌麻煩事先沒聽聽你的反應。不管怎麼,如果你最終認為他的提議不合適,你應將你的意見變通成問題提出來,讓他斟酌。如果你有上級沒掌握的數據來說明你的反對意見,那就更好了。
(4)為你的上級創造良好形象。及時向你的上級提供信息,使他保持不斷的信息更新;盡量在會前向他提供所需的事實,以便他與人談論時引用。無私地向他貢獻你的主意和設想,從長遠來說,你是不會損失什麼的。有人曾經說過:“一個樂意無私奉獻,讓別人享用他的成果的人,就能產生出很多有利於這個世界的點子和主張。”從某種意義上講,當你的上級有一個良好的形象時,你的形象也就好了。
(5)獨立解決你的問題。記住:你能為上級所幹的最好的事是做好你的工作。一個有能力的上級通常是樂觀主義者,他也希望他的下屬有相同的素質。積極進取的行為不僅僅是一種策略,而且是一種內在素質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姿態。一個富有經驗的下屬,在他的語言中很少用到“困惑、危機、挫折”一類詞,而會把困難的情勢看成“挑戰”,並設計出迎接挑戰的計劃。一個人沒有比他不能解決自己職務的問題更浪費上級的時間了。獨立地排除你麵臨的困難,不僅培養有效工作的能力,發展有效工作所需要的門路,而且能提高你在上級眼光中的價值。
當你發現自己無法完成某項工作時,應及時地向你上級說明情況。這種情況下他產生的煩惱會比以後才知道要少得多。
(6)了解你的上級。對於上級的工作習慣,職業目標、愛好與厭惡等等,你都應該了解。如果你的上級是一個體育運動愛好者,那麼你就不應該在他的隊賽敗後第二天早晨,即去請示一個等待解決的問題。一個精明老練有見識的上級是很欣賞深刻了解他,並能預見他的願望與心情的下級的。
“捧”著領導幫你辦事
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人是最禁不住恭敬的動物,對上級來說也是如此,你求他幫助辦事兒,恭敬他是理所當然的。你恭敬了他,他也反過來恭敬你和重視你,得到恭敬的人是不會放著對方的難題不管的。
要想求領導辦事,就必須掌握會說恭維的話。會說話同辦事兒是相輔相成的。話說得好聽,說得到位,領導便於接受你提出的條件和要求,否則即便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會容易辦砸,所以要學會說恭維的話,就必須學會順情說好話。要想把事情辦成功,總得揀對方愛聽的話說,才有利於解決問題。所以,要學會說讚美的話。
幾乎任何人都愛好虛榮,其特點往往是在他們覺得做沒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時,極樂意看到自己在這些沒什麼把握的事情上表現不凡,獲得別人的稱讚。當你對他們這些沒把握的事情中任何一樁加以頌揚時,都會發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稱讚領導也要注意技巧。“戴高帽子”,並非是指溜須拍馬,而是指對領導的佩服或稱讚。讚譽之詞人人都渴求,人人都需要。稱讚領導也有方法和技巧,如果稱讚領導不恰當,反而會弄巧成拙,隻落下一個“溜須拍馬”的壞印象。稱讚一個人,當然是因為他有出色的表現,但每個人在哪一方麵出色卻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專業技術水平高,工作成績突出;而有的人則在社交方麵有特長,有與客戶打交道的能力。因此,身為企業主管或行政部門的領導,在稱讚領導時應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方式的稱讚。
高帽子的妙用隨處可見,但用錯了卻也讓你畫虎不成反類犬。
有個公司的部門經理對總經理抓好公司業務的同時,結合自己工作實踐撰寫了一本《經商之道》的書稿,這樣稱讚道:“你在企業工作真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如果你專門研究經營管理,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商務管理的專家,會有更加突出的成果問世。”
總經理聽完部門經理的一席話,不滿地說:“你的意思是說我不適合做公司的總經理,隻有另謀他職了。”見總經理產生了誤解,本來想給總經理“戴高帽”的部門經理嚇得頭冒虛汗,連忙解釋說:“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
還是秘書過來替部門經理打了個圓場,說道:“部門經理意思是說您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本職工作抓得好,其他方麵也非常出色。”
可見,同是稱讚一個人,稱讚一件事,不同的表達方法,其效果懸殊是特別大的。
恭維讚揚不等於奉承,欣賞不等於諂媚。讚揚與欣賞領導的某個特點,意味著肯定這個特點。隻要是優點、是長處,對別人沒有害處,你可毫無顧忌地表示你的讚美之情。領導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你的聰明才智需要得到賞識,但在他麵前故意顯示自己,則不免有做作之嫌。領導會因此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氣淩人,而在心理上覺得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
必須學會說恭維的話,當你托領導辦事時,你就會感到其中的作用。
讓對方保住“麵子”
有一家賣布丁的商店,每年到聖誕節的時候就將許多美味布丁擺放成一排。你可以選擇最適合你口味的布丁,他們甚至還允許你先品嚐,然後再做決定。
海特常常想,會不會有些根本不打算買布丁的人利用這個優惠的機會白吃呢?有一天,他向女店員提出了這個問題,才得知的確有這樣的事情。
“有這樣一位老先生”,她說,“他幾乎每星期都來這兒嚐一嚐每一種布丁,盡管他從來不買什麼,而且,我懷疑他永遠也不會買。我從去年,甚至前年就記住他了。唉,如果他想來就讓他來吧,我們也歡迎。而且,我希望有更多商店可讓他去品嚐布丁。他看上去好像確實需要這樣,我想大家都不會在乎的。”
就在她正跟海特說著話的時候,一位上了年紀的先生一瘸一拐地來到櫃台前,開始興致勃勃地仔細打量起那一排布丁。“哎,那就是我剛剛跟你說的那位先生”,女店員輕輕地對海特說,“現在你就看著他好了”。說完,又轉身對老先生說:“您想嚐嚐這些布丁嗎,先生?您就用這把調羹好了!”
這位老先生衣著破舊,但很整潔。他接過調羹,開始急切地一個接一個地品嚐著布丁,隻是偶爾停下來,用一塊大大的手絹擦擦他發紅的眼睛。
海特看到他的手絹已經完全破了。
“這種不錯。”
“這種也很好,但稍稍油膩了一點。”
海特想:看起來,他真誠地相信自己最終會買下一個布丁。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是在欺騙商店。可憐的老頭!也許他過去有錢來挑選自己最愛吃的布丁,如今他已家境破落,所能做到的也隻是這樣品嚐品嚐了。
海特突然動了同情心,走到老人跟前說:“對不起,先生,能賞個臉嗎?讓我為您買一隻布丁吧。這會讓我深感欣慰的。”
聽完海特的話,老先生好像被刺了一下似的往後一跳,熱血衝上他那布滿皺紋的臉。
“對不起”,他說,他的神態比海特根據其外表想像出的要高傲得多,“我想我跟您並不相識。您肯定是認錯人了。”
說完,老先生當機立斷,轉身對女店員大聲說道:“勞駕,把這隻布丁替我包紮好,我要帶走。”他指了指最大的也是最貴的一隻布丁。
女店員從架子上取下布丁,開始打包。這時,他掏出一隻破舊的黑色小皮夾子,開始數起他那些零散而少的可憐的錢來,然後便將它們放到櫃台上。
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對方的麵子。即使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方式,給對方留足麵子。
對別人的“逾規”也可以視而不見天熱了,學校離海不遠,老師把學生帶到海邊去玩。他們不太敢讓學生下水,怕出事,校長卻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處,規定學生以他為界,隻準在水淺處玩。
小孩都樂瘋了,連極膽小的也下了水,終於,大家都玩得盡興了,學生紛紛上岸。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把校長嚇得目瞪口呆。
原來,那些一二年級的小女孩上得岸來,覺得衣服濕了不舒服,便當眾把衣褲脫了,在那裏擰起水來。光天化日之下,她們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體營。
校長第一個衝動便是想衝上前去製止——但,好在,憑著一個教育家的直覺,他等了幾秒鍾。這一等,太好了,於是,他發現四下裏其實並沒有任何人在大驚小怪。高年級的同學也沒有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們的女同學不夠淑女,海灘上一片天真歡樂。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騷擾任何人,她們很快擰幹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過水無痕,什麼麻煩都沒有留下。
可以想像,如果當天校長一聲吼罵,會給那個快樂的海灘之旅帶來多麼愁慘尷尬的陰影。那些小女孩會永遠記得自己當眾丟了醜,而大孩子便學會了鄙視別人的“無行”,並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他們是不必拭擦塵埃的,因為他們是大地,塵埃對他們而言是無妨無礙的,他們不必急著學會為禮俗規範而羞慚。他們何必那麼快學會成人社會的瑣碎小節。
許多事,如果沒有那些神經質的家夥大叫一聲:“不得了啦!問題可嚴重啦!”原來也可以不成其為問題的。
好心不一定有好報
唐朝詩人劉禹錫,才富五車,詩名很大,為人爽直,但有時做人不夠圓滑,曾因此惹來不少麻煩。
當時有一項風俗,舉子在考試前都要將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朝廷有名望的官員,請他們看後為自己說幾句好話,以提高自己的聲譽,稱之為“行卷”。襄陽有位才子牛僧孺這年到京城赴試,便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來見很有名望的劉禹錫。劉很客氣地招待了他,聽說他來行卷,便打開他的大作,毫不客氣地當麵修改他的文章,“飛筆塗竄其文”。
按理說,劉本是牛的前輩,又是當時文壇大家,親自修改牛的文章,對牛創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好處的。但牛僧孺是個非常自負的人,他卻從此對劉禹錫記恨在心了。
後來,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劉禹錫仕途一直不很得意,到牛僧孺成為唐朝宰相時,劉還隻是個小小的地方官。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禹錫與牛僧孺相遇在官道上,兩個人便一起投店,喝酒暢談。酒酣之際,牛寫下一首詩,其中有“莫嫌恃酒輕言語,曾把文章謁後塵”之語,顯然對當年劉禹錫當麵改其大作一事耿耿於懷。劉見詩大驚,方悟前事,趕緊和詩一首,以示悔意,牛才解前怨。
劉驚魂未定,出來後對弟子說:“我當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後人,誰料適得其反,差點惹來大禍,你們要以此為戒,不要好為人師。”
對於那些好為人師者來說,出主意、指點別人也許純屬好心,但好心未必有好報。自古都是如此。這既要看接受者的操守,也要看好心者本人修養了。劉禹錫一片好心,卻由於過於不客氣,而對方又是極自負之人,弄得遺患無窮。
好心不一定有好報,僅僅老實是不夠的,還要圓滑些,注意場合,講求方式。
有理有禮有節地對待得寸進尺的人
寬以待人,遇事忍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我們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之一。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講一點寬容和忍讓,不去死爭那個先後高低,即使個人吃點虧,就減少了無意義的矛盾和衝突,可以團結更多的同事,維護家庭的和睦。
但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雙方發生糾紛,一方顧全大局,克製自己,一讓再讓;另一方則無理攪三分,得寸進尺。在這種情況下,僅僅寬容、忍讓顯然是不行的。那麼,老實人遇到這種得寸進尺的人該怎麼辦呢?下麵的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劃清界限,該讓的大方地讓,該爭的堅決地爭。所謂劃清界限,就是要劃清爭執、糾紛的問題是原則性的,還是非原則性的。對非原則性的問題,可以講忍讓,講寬容,不去計較。對原則性的問題,特別是重大的原則問題牽涉到個人的根本利益的問題(政治的、經濟的、道德的),則應當旗幟鮮明,寸步不讓,爭個一清二楚。在重大的是非問題上,任何退讓都是對歪風邪氣的支持和縱容。一般的經濟利益的糾紛,為求得爭執和糾紛的順利解決,適當地讓,仍然是可取的;但讓到一定程度後,如果對方仍然得寸進尺,就不能一讓再讓,而應據理力爭,求得公平合理的解決。
(2)講究方法,合理合法、有理有禮有節地去爭。與得寸進尺的人打交道,往往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所以爭的時候應通過一定的組織,依照一定的行政、法律程序。這樣做,一是中間有仲裁者,二是判斷是非有客觀依據(政策、法律、規章製度等)。有的人出於對得寸進尺者的義憤,往往一時感情用事,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事情,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說了過頭的話,或動手動腳,做了違法的事,有理反而變成了無理,這是特別應該警惕,應該避免的。講究方法,做到合理合法、有理、有利、有節是非常必要的。
(3)把“醜話”說在前頭。與得寸進尺者打交道,最好預先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爭執或糾紛的發生。對可能發生爭執的事情,可事先講清楚;可能發生權益糾紛的,可事先通過中間人訂立“協議”、“合同”之類的東西,把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遇到問題的處理方法寫清楚,到時,“照章辦事”就行了。
努力讓別人喜歡你
人們總是對自己所愛的、尊敬的朋友,發自內心地關懷他們,期盼他們能幸福快樂。如果不能秉持這種心情,你實際上也就無法取悅對方。人際關係的原則,便是這種思念對方的心情。有了這種心情時,至於該如何遣詞用字,自然也就能一目了然了。取悅人們的心理,誰都會有,然而,在人與人交往的實際場合,真能知曉如何取悅他人的方法者,並不多見。
事實上,你可以通過掌握一些簡單、自然、平常和易學的技巧,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隻要你堅持不懈地去實踐,你是可以成為一個受人喜愛的人的。
(1)要做一個平易近人的人,和別人打交道要輕鬆自如。也就是說,在別人和你打交道的時候,不要讓人有一種緊張感。據說,有的人“你很難同他打交道”,很難接近他。這往往是一個在交往中難以克服的障礙。一個平易近人的人很好相處,而且言談舉止都很自然。他會營造一種舒適、愉快、友好的氛圍。和他在一起,不會像戴著一頂破舊的氈帽、趿拉著一雙破爛的鞋子、穿著一件寬大破舊的袍子一樣,尷尬難堪。一個表情僵硬、冷漠、毫無反應的人,是難以溶於一個集體之中的,而他往往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不合群的怪物。你確實不知道該如何與他打交道,你也難以揣摩他的內心世界,不知道他會對你的言行做出怎樣的反應。喜歡上一個這樣怪僻的人,確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2)善解人意,體貼別人。一個體貼別人的人,總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不讓別人緊張、拘束,更不會讓別人尷尬難堪。據說,莎士比亞就具有善解人意的神奇能力。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就像一條變色龍,能根據交往對象的不同特點,隨著時間、地點的變化,進行應變。文學批評家威廉·哈茲裏特指出:“莎士比亞完全不具有自我,他除了不是莎士比亞之外,可以是其他任何人,或是任何別人希望他成為的人。他不僅具備每一種才能以及每一種感覺的幼芽,而且他能根據每一次的命運改換,或每一次的情感衝突,或每一次的思想轉變,本能地預料到它們會向何方生長,而他就能隨著這些幼芽延伸到所有可以想像得出的枝節。”
(3)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一般來說,具備這種素質的人必須具備寬闊的胸襟。因為,那些特別注重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的人,那些害怕別人嫉妒自己的地位和職務的人,那些在生活中處於優勢地位的人,是很少對別人態度冷淡的,而且一般也不輕易對別人生氣。
美國前郵政部長詹姆士·法利以謙虛謹慎、不狂妄自大著稱。
一個有趣的事例表明,法利先生是一個知道如何讓人喜歡自己的專家。那是發生在費拉德菲爾城舉辦的一次“讀書和讀者”會上的事。當法利先生和其他演講者到賓館去吃午飯的時候,他們在走廊遇到了推著餐車的女服務員,餐車上裝載著桌布、毛巾和其他用具。他們繞過餐車走了進去,這位服務員絲毫沒有注意到他們。這時,法利先生向她走了過去,並且伸出手說:“嗨,你好,我是詹姆士·法利。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很高興認識你。”
當這群人走過大廳的時候,一些人回過頭看了看那位女孩,她嘴巴張得大大的,顯得十分驚訝,但是,她的臉上立即綻開了甜美的微笑。這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士,在社交場合中平易近人,善於營造舒適、自然、輕鬆氣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絕妙的例子。
(4)要忠誠、正直和具有愛心。某個大學的心理學係對那些受人喜愛的和不受人喜愛的人的性格做了分析。他們對100個個性特征做了科學分析,他們指出:一個人要想贏得別人的喜愛就必須具備46個引起人們好感的個性特征。也就是說,你要想為大眾所接受就必須具備許多的優秀品格。意識到這一點,或許會讓你感到多少有些失望。
要想讓別人喜歡你,你必須具備一個基本的品格。這就是要忠誠、正直和具有愛心。或許,隻要你具備了這一基本品格,其他的各種品質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備了。
(5)能夠仔細分辨別人的意圖、動機、心情、感受和思想。也就是說,一個社交能力強的人,必定是會盤算的人,他們會考慮到自己行為的後果,會盤算別人的可能行為,會計算自己的利益和損失,而所有這些盤算,都是在相關因素可能變動的情況下做出的。因此,隻有認知能力較強、善於察言觀色的人,才能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做出這些盤算來。這種人際交往智慧每個人都具有,關鍵是怎樣使之不斷增強,怎樣把它們在生活中發揮出來。
(6)不斷克服自身的弱點。如果你不是和別人打交道很輕鬆自如的人,建議你對自己的性格做一些研究,考慮如何消除你在交往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自覺的、不自覺的緊張情緒。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別人不喜歡你的原因歸結到別人身上。相反地,你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要下決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非常誠實,敢於解剖自己,甚至還需要一些性格方麵的專家的幫助。那些在你的性格方麵的所謂“不利因素”或者說“弱點”,可能是你多年的生活習慣養成的,也可能是由你年輕時候的生活態度發展而來。或許,你還一直把它們作為“自衛”的武器來使用,殊不知,它們卻在無意之中傷害了別人。不管這些性格的“弱點”是如何產生的,隻要你對它們進行科學的分析,意識到了進行性格優化的重要性,通過一套對性格進行轉變的訓練,你是完全可以克服這些弱點的。
在一個人的性格轉變過程中,學會為別人祝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你為別人祝福的時候,你就是在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對別人的態度。這樣,你和別人之間的關係就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心換心,以愛換愛。當你向別人袒露出最美好的感情的時候,別人也會向你袒露出最美好的感情。當這種最美好的感情彼此相遇並且融合一起時,一個更高層次上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也就建立起來了,你也就在塵世中建起了“天堂”。
如果你已經走完了人生的一大半,而還沒有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的話,你不要認為一切都不可改變,你應該采取明確的步驟去解決這一問題。隻要你願意為此付出努力,你完全可以改變自己,成為一個知名度很高、受人喜愛、受人尊敬的人。或許可以用下麵這句話來讓我們共同警示:一個人的最大悲劇是用一生的時間來為自己的過錯掩飾和開脫。我們本來是做錯了,卻為它辯護,文過飾非,死不認賬,死不改悔。就像一台電唱機上放置了一張有缺陷的唱片,當電唱機的指針陷入唱片的凹槽時,它會反複播放同一音調。你必須把指針從唱片的凹槽中拿出,這樣,你就不會再聽到不和諧的音調,而會聽到旋律優美的歌曲。不要再浪費時間去為你在人際關係方麵的失誤做辯解,而要把這些時間用於完善自身的性格,去贏得別人的友誼,因為和諧的人際關係是成功生活的最重要的條件。
(7)尊重別人,自我克製。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你喜歡別人,別人也會喜歡你。讓別人喜歡你,實際上,這就是你喜歡別人的另一個方麵。美國著名學者威爾·羅傑斯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我從沒遇到一個我不喜歡的人。”這句話或許有一點誇張,但我相信,這對威爾·羅傑斯來說並不為過。這是他對人們的感覺,正因為如此,人們也都對他敞開心懷,就像花兒對太陽敞開心懷一樣。
當然,有時也會因為彼此意見不同,使得你喜歡某個人格外的困難。這是很自然的事。有的人生性就比別人更惹人喜愛。但是,我們知道,每一個人確實都有他值得尊重、甚至可愛的品性。
在人際交往中尊重別人的人格是贏得別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格,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最寶貴的。對每一個人來說,他都有這樣一個願望:那就是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滿足,使自己被了解、被尊重、被賞識。如果我不尊重你的人格,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當時,你或許會一笑了之,但是,我卻嚴重地傷害了你。事實上,如果我表示出了對你的不尊重,即使你當時對我還是很友善,但是,如果你不是一個精神境界極高的人,你以後是不會很喜歡我的。這樣,我就“贏得了戰場,而輸掉了戰爭”。
相反,如果我滿足了你的自尊心,使你有一種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的感覺,那麼,這表明我很尊重你的人格。我幫助你獲得了自我實現,你也會為我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激。你對我有一種感激之情。你會因此而喜歡我。
一些高明的政治家是精於此道的。為了籠絡人心,贏得別人的擁護和支持,他們決不輕易傷害別人的自尊和感情。一位評論華盛頓政治舞台的專家指出:“許多政客都能做到麵帶微笑和尊重別人,有位總統則不止如此。無論別人的想法如何,他都會表示同意。他會盤算別人的心思,並且能掌握這些心思的動向。”
不要降低別人的人格,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因為,隻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喜歡你。你滿足別人的精神需求,別人才會滿足你的精神需求。
一個人必須要有自我克製的能力,對和自己打交道的人千萬不要表示出不耐煩。對某些人,你可能是特別的不喜歡,甚至是特別討厭。但是,你不要感情衝動,隻要你冷靜一點,盡可能地把這位令你生氣的人的優點、他的過人之處列舉出來,你就會克製自己的感情。如果你每天力圖列舉一點,久而久之,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你原來以為你不喜歡的那個人竟然會有那麼多的值得人喜愛的品質。在發現了他的可愛之處後,你就會猛然覺得自己沒有理由討厭他。當然,在你對別人有這些新發現的過程中,別人也在對你有許多新發現,也會發現你的許多可愛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