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麵對想幹的事要執著也要會變通(3 / 3)

這個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極。李樂不懂得人際之間“潤滑當先”的道理,離自己的學生還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我國傳統文化,是很講究迂回戰術的。尤其是在舊中國的官場“伴君如伴虎”,不會“繞圈子”,就很容易吃虧。

靈活對待別人的冷遇

在求人辦事,備受冷遇的時候,千萬不能灰心氣餒,而是要區別情況,弄清原委,再決定對策。根據實際情況,可選用下列三種策略:

(1)設身處地。對於無意性冷遇,則應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在交際場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照應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

當你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責怪對方,更不應拂袖而去。相反,應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想,給以充分的理解和體諒。

比如,有位司機開車送人去做客,主人熱情地把坐車的迎進去,卻把司機忘了。開始司機有些生氣,繼而一想,在這樣鬧哄哄的場合下,主人疏忽是難免的,並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這樣一想,氣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車開到街上吃了飯。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機時,他已經吃了飯又把車停在門外了。主人感到過意不去,一再檢討。見狀,司機還說自己不習慣大場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這種大度和為主人著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動。事後,主人又專門請司機來家做客。從此,兩人關係不但沒受影響,反而更密切了。

由此可見,對於無意性的冷遇,應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這種態度引起的震撼,會比責備強烈得多。同時,還能感召對方改變態度,用實際行動糾正過失,使彼此關係得到發展。

(2)針鋒相對。遇到有意的冷落要做具體的分析,必要的情況下也可采取針鋒相對的手段,給予恰當的回擊,回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一般說,當眾給來賓冷遇是一種不禮貌行為,而有意給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識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予以必要的回擊,既是維護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對方、批判錯誤的正當行為。當然,回擊並不一定非直通通地對罵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比如,譏諷性幽默就是很好的一種。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天,納斯列金穿著舊衣服去參加宴會。他走進門時,沒有人理睬他,更沒人給他安排座位。於是,他回到家裏,把最好的衣服穿起來,又來到宴會上。主人馬上走過來迎接他,安排了一個好位子為他擺了最好的酒菜。

納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脫下來,放在餐桌上說:“外衣,吃吧。”

主人感到奇怪,問:“你幹什麼?”

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東西。你們的這酒和菜,不是給衣服吃的嗎?”

主人的臉刷地紅了。他巧妙地把窘迫還給了冷落他的主人。

(3)抓住對方的要害。與傲者打交道最容易遭冷遇,這時也可采取類似針鋒相對的方法,即以不卑不亢的態度,抓住對方之要害給以指出,打掉他賴以生傲的資本,這時對方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放下架子,認真地把你放在同等地位上交往,例如:1901年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第二代小約翰·戴·洛克菲勒,代表父親與鋼鐵大王摩根談判關於梅薩比礦區的買賣交易。摩根是一個傲慢專橫,喜歡支配人的人,不願意承認任何當代人物的平等地位。當他看到年僅27歲的小洛克菲勒走進他的辦公室時,摩根並不在意,繼續和一位同事談話,直到有人通報介紹後,摩根才對年輕而長相虛弱的小洛克菲勒瞪著眼睛大聲說:“喔,你們要什麼價錢!”

小洛克菲勒並沒有被摩根的盛氣淩人嚇倒,他盯著老摩根,禮貌地答道:“摩根先生,我看一定有一些誤會。不是我到這裏來出售,相反,我的理解是您想要買。”

老摩根聽了年輕人的話,頓時目瞪口呆,沉默片刻,終於改變了聲調。最後,通過談判,摩根答應了洛克菲勒規定的售價。

在這次交際中,小洛克菲勒就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摩根急於要買下梅薩比礦區,給以點化,從而既出其不意地直戳對方的要害,說明其實質。同時也表現出對壘的勇氣和平等交往的尊嚴,使對方意識到自己應認真地、平等地交往,交際進程就變成了坦途。

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給對方有所交代

(1)在已經許諾了以後,就努力地去實現它。不論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個人的信用越好,就愈能成功地打開局麵,做好工作,你應對的客人愈多,你的事業就做得愈好。

所以,你必須重視你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生活總是照顧那些講話算數的人,食言則是最不好的習慣,你必須改正自己的缺點,成功地推銷你自己。

你無論對任何一件事兒許諾的時候,都必須慎重地掂量,無論對大人對小孩,對妻子對父母,對同事對朋友,對上司對下屬,對名人對凡人,對老師對同學,對什麼人都是這樣。也無論大的許諾、小的許諾,眼前的許諾、將來的許諾,無論什麼樣的許諾都是這樣。無論你的許諾在什麼時候做出的也都是這樣。你的許諾價值千金。

處世為人之道,大概沒有什麼比誠篤守信、取信於人更為重要的了。你的言行舉止,時刻不可丟棄了這個根本。與人交往時,隻要有這個根本存在,隻要別人還信任你,其他方麵的缺陷或許還有彌補的機會。若失去了這個根本,別人不相信你了,別人不願再與你共事,不願再與你打交道,那麼,你隻能去孤軍奮戰。如今社會,孤軍奮戰者,沒有幾個不失敗的。

守信譽,是一種可敬可佩的美德。人們以講究信用來表達對別人的尊敬。

信譽實際上就是你辦事兒的本錢,信譽實際上就是你一種良好的處世形象。

不管你在什麼情況下辦什麼事情,總要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你用自己的行動說服別人的異議,讓他們親眼看到你所做的都是為了他們的利益。為了遵守諾言,你可以放棄其他,給人一個可信的麵孔。

漢靈帝末年,華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難。有一個人要搭船,華歆很為難,王朗說:“希望你大度一些,搭搭船有什麼不可以?”後來強盜追來,王朗想把搭船的人扔掉,華歆說:“我剛才之所以猶豫,正是因為這個,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他把自己托付給我們了,怎麼能由於危難而拋棄他呢?”世人以這件事判斷華歆和王朗的好壞。

信守諾言是人的美德。但是有些人在生活或生意上經常不負責地許各種諾言,而很少能遵守,結果毫無必要地給別人留下惡劣印象。如果,你說過要做某件事情,就必須辦到;如果,你辦不到,覺得得不償失,或不願意去辦,就不要答應別人。

美國IBM計算機公司發展迅速,正是靠公司服務人員在產品的售後服務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持之以恒的辛勤工作以及他們信守諾言的美德。

一天,菲尼克斯城的一個用戶急需重建多功能數據庫的計算機配件。公司得知後,立刻派一位女職員送去,途中遇傾盆大雨,河水猛漲,封閉了沿途的14座橋,交通阻塞,汽車已無法行駛。按常理遇到這種特殊情況,女職員完全有充分的理由返回去,但她並沒有被饑餓和中途的艱險嚇倒,仍勇往直前,巧妙地利用原來存放在汽車裏的一雙旱冰鞋,滑向目的地,平時隻有20幾分鍾的汽車路程,今天卻變成了4個小時的跋涉。女職員到達用戶所在地後,又不顧旅途的疲勞,及時解除了用戶的困難。

IBM公司正是以工作人員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感人的行動,贏得了廣大用戶的讚譽。其計算機產品頓時成了用戶爭相購買的俏貨,很快,這個公司的用戶就遍布世界。

你要讓你的信用代表你,讓你的名字走進每一個與你打過交道的人中,你要使他們信賴你,覺得你是一個可靠的人。

(2)萬一難以實現,就及時征得諒解。凡事都應該靈活處理,“言必信,行必果”也不是絕對的,因為生活中有許多事是超越某個人的左右能力的。

某高校一個係主任,向本係的青年教師許諾說,要讓他們中三分之二的人評上中級職稱。但當他向學校申報時,出了問題。學校不能給他那麼多名額。他據理力爭,跑得腿酸,說得口幹,還是不解決問題。他又不願把情況告訴係裏的教師,隻對他們說:

“放心,放心,我既然答應了,一定要做到。”

最後,職稱評定情況公布了,眾人大失所望,把他罵得一錢不值。甚至有人當麵指著他說:“主任,我的中級職稱呢?你答應的呀。”

而校領導也批評他是“本位主義”。從此,既在係裏的信譽掃地,也在校領導跟前失去了好感。

其實,他完全應該把名額的問題告訴大家,誠懇地道歉說:“對不起,我原先沒想到。”並把每次努力爭取的情況也向大家轉述。這樣,即使人們初時有些怪他信口開河,但也會諒解他。

有許多諾言是否能兌現得了,不隻是決定於主觀的努力,還有一個客觀條件的因素。有些照正常的情況是可以辦到的事,後來因為客觀條件起了變化,一時辦不到。這是常有的事。而上例中,事實上客觀情況已明擺著,根本不可能有三分之二的人一下子全能評上中級職稱的,所以更不能亂許諾言,即使你跑斷了腿,也是徒勞。

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不要輕率許諾,許諾時不要斬釘截鐵地拍胸脯,應留一定的餘地。當然,這種留有餘地是為了不使對方從希望的高峰墜入失望的深穀,而不是給自己不做努力埋契機。自己必須竭盡全力。

有些人口頭上對任何事都“沒問題”、“一句話”、“包在我身上”,一口承諾。可是,嘴上承諾,腦中遺忘,或腦中雖未遺忘,但不盡力,辦到了就吹噓,辦不到就噤若寒蟬。這種把承諾視作兒戲,是對朋友的不負責行為,要不得,遲早得為人所拋棄。

一旦許下諾言,就一定要努力實現,即使是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確是非人力之所能為的,就一定要放下麵子,及時誠懇地向對方說明實際情況,請求對方諒解。你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一點,相信絕大多數人是會諒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