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一切個人的嫉恨怨毒,一切鼓噪生事,一切簽名告狀,流言蜚語也好,棍子帽子也好,在一個大氣候相對穩定的形勢下,作用十分有限,可能起的是反作用。你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大可以正常動作,平穩反應,保持美好心態,不受幹擾,讓各種事務按部就班地進行。
當然,不是說任何人你不理他就沒事了,也有沒完沒了地搗亂騷擾的。但是我們日常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心理學家認為,至少有84.3%適用性。對那15.7%的討厭者,必要時,看準了,找對了,在最有利的時機,你也可以回擊一下。但這絕非常規,偶然為之則可。
從心理上避免他人的傷害
有些人認為,要保護自己必須有強壯的身體,會幾套拳腳。其實並不盡然。在很多情況下,在思想和心理方麵下工夫,也能成功地避免他人的傷害。尤其是對於不願通過武力解決問題的老實人來說,下麵的這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尤其值得借鑒:
(1)避免摩擦。既要避免不必要的身體摩擦,又要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摩擦。騎車過猛撞著別人,走路踢石塊踢到別人身上,這些都是身體摩擦,都可能引起別人的反感。如果對方心裏正因為什麼事憋著氣,這時氣就可能撒到你身上來。因此,要盡量避免與人發生身體摩擦。如果不經意引起摩擦,要及時向別人致以歉意。
此外,盯著別人也可能產生心理摩擦。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不少人(尤其是女性)走路時麵向前方、目不斜視、泰然自若。這不但是氣質高雅的表現,也是一種避免心理摩擦的好辦法。目光既可以使人愉悅,也可以使人反感。特別是以不良的心理或情緒傳遞出來的目光,容易給人以不愉快的刺激,引起對方在心理上的對抗,並進而導致語言爭吵和揮拳相對。
(2)鎮靜生“勢”。有些行為不端的人往往是欺軟怕硬,老實人常常是他們優先考慮“宰割”的對象。但是,要表現自己的“硬”或強大不應該僅僅著眼於體力,還應該著眼於心理上的氣勢,讓對方感到你不可辱、不可欺。而遇事鎮靜就是一種“氣勢”,讓人知道你並不怕他,而且有辦法對付。不少人被欺,其本身的原因往往是麵對歹徒時害怕,心情慌亂,手足無措。如果沉著應戰,壞人是不一定能得手的。即使你內心抑製不住地恐懼,也不要顯露於形色。你鎮靜了,對方往往會慌亂,因為你正義在胸,而歹徒畢竟心虛。但是,顯示強大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頭。否則,會被對方視為挑釁,引起攻擊。
(3)脫離衝突。如果與他人發生了衝突,吵嘴、爭執、打鬥等,要學會脫離衝突。要知道,個人間的衝突很難在當時講出個“理”來,往往是你說你有理,他說他有理,你的理讓他覺得不是個滋味,他的理讓你不服氣,爭來爭去,互相刺激,使衝突不斷升級,最後帶來惡果。為脫離衝突,可以說聲:“不跟你爭了,我不願意在這裏浪費時間!”對方可能因獲得一種得勝感而響應你的“免戰”。有人認為這是服軟,太丟“麵子”。其實,與不可預料的後果相比,即使是丟點“麵子”也算不了什麼。
(4)抗拒誘惑。有時候,別人對你的傷害是悄悄地進行的。他可能送給你一張電影票,陪你去看電影;可能請你去咖啡廳,讓你品嚐美味;可能去你家,送一些小禮品。然後,就讓你為他幹事情。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於別人的突然討好,在接受前要先問一個為什麼,看其是真正出於友誼還是別有用心。在沒弄清楚時不要貿然輕率行動。為了預防萬一,可用自我暗示法:不管你用什麼誘惑,我都不動心;不管你企圖幹什麼,我都能冷靜地應付。有了心理上的準備,就能有效地識破和抗拒誘惑了。
(5)善於斷交。交上了壞朋友,被自己不喜歡的人纏上,想要脫身,又該怎麼辦呢?如果你斷然行事,說“我不想跟你交往了”,“你以後不要來找我了”,那就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報複和傷害。因為你的“背叛”本身就構成了對他的輕視和否定,會極大地損傷他的自尊心。如果他已經在你身上“投”了不少“本兒”,花了不少時間,那麼他很可能會十分惱怒,為了收回“本兒”或泄憤向你報複。不少傷害事件,就是由於一方要中斷關係,另一方難以接受造成的。所以,在與這類人斷絕關係時,一方麵自己一定要堅定,不要三心二意,優柔寡斷;另一方麵,采取行動時則要注意策略,巧妙行事,例如,可以逐漸減少交往次數,慢慢冷卻雙方感情,最後水到渠成;還可以有意暴露自己的毛病,甚至“製造”缺點,使對方對你不滿,主動離開你。
采用不同的應對策略對待不同的批評
害怕批評使許多人不敢提出問題,不敢麵對新生事物,不敢自由地表達自己。它還造成過多的壓抑,使人們不能開發自己的潛能。害怕批評也限製了我們獲取和享受財富的能力。它可以使我們放棄(或根本就得不到)很有利潤或非常好的項目。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批評,對待不同的批評,要采用不同的應對策略。
如果批評是正確的,那你就應該從中學習些東西。這樣你就可以成長起來並進行一些積極的改變。同時還可以了解到自己以及自己身上那些需要改進的東西。在此之前,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上還存在著這種問題,而它卻在始終跟隨著你。如果你這樣做了,你不僅沒有失掉什麼,而且還得到了許多東西。因此你應懷有謝意,應該感謝那些向你提出批評的人。
如何應對不同的批評呢?
(1)判定別人對你的批評是否正確。心理學家海德裏·韋辛格博士提出下列問題,供你判斷別人的批評是否合適。
·同樣的批評是否來自不同的人?
·批評者對批評的主題是否有深入的認識?
·批評的確是衝著自己來的嗎?
·針對此批評而采取相應措施,是否相當重要?
若能了解所麵對批評的種類,便能知道如何應對它。
(2)麵對正確的批評。首先,緩和你的情緒。
如果對方的確是對的,別找任何借口逃避,要勇敢地表示承認並認真改正。
(3)麵對有失公平的批評。如果批評者的看法不對,那就沒有理由照他的意思去做,向對方表示你了解他的批評意見是有幫助的。
如果討論的問題不重要,那麼就當作你沒聽過他的批評一樣,但是如果所討論的是重要的問題,而且批評者又與你關係密切,最好向他表明他的看法不對,同時提出相應的理由或者證據。
(4)麵對觀點不同的批評。在此種情況下,看法無所謂對或錯,隻是倆人的意見恰巧相反罷了,對於正確的看法,你可以禮貌地表示同意,但對於無法接受的批評,你得向對方表示他的看法確有價值,你應說明:“我不敢苟同,但我知道你為何會那樣想。”
確定討論主題以及你與批評者彼此間關係的重要性如何,如果兩者對你而言均不重要,你大可對批評一笑了之,但若兩者都重要,那你就得好好處理了。
對待不公正批評的技巧
(1)以高度的自製力麵對批評。麥哈尼先生專門經銷石油業者使用的特殊工具。他接受了長島一位重要主顧的一批訂單。藍圖呈上去,得到了批準,工具開始製造了。
接著,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那位買主和朋友們談起這件事,他們都警告他,說他犯了一個大錯,他被騙了,一切都錯了,太寬了,太短了,太這個,太那個。他的朋友們把他說得發火了,他打了一個電話給麥哈尼先生,發誓絕不接受已經開始製造的那一批器材。
麥哈尼曾仔細地查驗過自己的器材,確知自己無誤。他知道客戶和他的朋友們都錯了。可是麥哈尼覺得,如果這麼告訴他,將很危險。
麥哈尼到長島去見這位客戶。一走進他的辦公室,他立刻跳起來,朝麥哈尼一個箭步走過來。他激動得很,一麵說一麵揮舞著拳頭。他指責麥哈尼和他的器材,結束的時候他說:“好吧,你現在要怎麼辦?”
麥哈尼非常心平氣和地告訴他:“我願意照你的任何意思去辦。你是花錢買東西的人,你當然應該得到適合你用的東西,可是總得有人負責才行。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的,請給我一幅製造藍圖,雖然舊案已經花了2000塊錢,但我們願意負擔這筆損失。為了使你滿意,我們寧可犧牲2000塊錢。但是,我得先提醒你,如果我們照你堅持的做法,你必須負起這個責任。但如果你放手讓我們照原定計劃進行——我相信原計劃才是對的——那我們可向你保證絕對負責。”
這位客戶一聽就平靜下來了,最後說:“好吧,照計劃進行,但若是錯了,上天保佑你吧。”
結果證明麥哈尼沒有錯,於是這位客戶答應他,馬上還要向他訂兩批相似的貨。
事後麥哈尼說:“當那位主顧侮辱我,在我麵前揮舞拳頭,說我外行的時候,我真的需要最高度的忍耐,才不會和他爭論,以維護自己。這的確需要極度的自製,但結果很值得。要是我說他錯了,開始爭辯起來,很可能要打一場官司,感情破裂,損失一筆錢,失去一位重要的主顧。”
(2)別受那些不公正批評的幹擾。當我們受到不公正的批評時該怎麼辦?卡耐基告訴我們一個辦法:當你因為覺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批評而生氣的時候,先停下來說“等一等……我離所謂完美的程序還差得遠呢!如果愛因斯坦承認99%的時候他都是錯的,也許我至少有80%的時候是錯的,也許我該受到這樣的批評,如果確實是這樣的話,我倒應該表示感謝,並想辦法由這裏得到益處。”
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個從紐約《太陽報》來的記者,參加了卡耐基辦的成人教育班的示範教學會,他在會上攻擊卡耐基及他的工作。卡耐基當時真是氣壞了,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他打電話給《太陽報》執行委員會的主席季爾·何吉斯,特別要求刊登一篇文章,說明事實的真相,不能這樣嘲弄他。他當時下定決心要讓犯錯誤的人受到適當的處罰。
卡耐基說,現在他卻對當時的行為感到非常慚愧。他現在才了解,買那份報的人大概有一半不會看到那篇文章;看到的人裏麵又有一半會把它隻當做一件小事情來看;而真正注意到這篇文章的人裏麵,又有一半在幾個星期之後就把這件事情整個忘記。
卡耐基終於明白,一般人根本就不會想到你我,或是關心別人批評我們的什麼話,他們隻會想到他們自己——在早飯前,早飯後,一直到半夜12點過10分。他們對自己的小問題的關心程度,要比能置你或我於死地的大消息更關心1000倍。
卡耐基發現,雖然他不能阻止別人不對他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評,但他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即可以決定是否要讓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評的幹擾。
林肯要不是學會了對那些罵他的話置之不理,恐怕他早就承受不住內戰的壓力而崩潰了。他寫下的如何處理對他批評的方法,已經成為一篇文學上的經典之作。
在二次大戰期間,麥克阿瑟將軍曾經把它抄下來,掛在他總部的寫字台後麵牆上;而邱吉爾也把這段話鑲成鏡框,掛在他書房的牆上。這段話是這樣的:“如果我隻是試著要去讀——更不用說去回答所有對我的攻擊,這書店不如關了門,去做別的生意。我盡我所知的最好辦法去做——也盡我所能去做,而我打算一直這樣把事情做完。如果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即使花10倍的力量來說我是不對的,也沒有什麼用。”
(3)受冤時可以為自己積極辯解。晉文公在位的時候,某日,一個侍從在禦膳間端了一盤烤肉,恭恭敬敬送到晉文公麵前請其就餐。晉文公拿起餐刀正準備切肉嚐鮮,忽然發現肉上粘著一根頭發。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小刀,命人去找膳吏。
那個膳吏看到傳召的侍從臉色不好,一路上不停地捉摸這次晉王召見的原因。究竟是剛送去的烤肉火功不夠,還是燒烤時用料不當,口味欠佳呢?
他一見晉文公就遭到一陣責罵。晉王氣勢洶洶地說道:“你是存心想噎死我嗎?為什麼烤肉上有頭發?”
膳吏一聽,原來發生了一件自己沒有料到的禍事。雖然他明知道這件事裏麵有鬼,但在君王的氣頭上是不能辯白的。否則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招致橫禍。因此,膳吏急忙跪拜叩頭,口中卻似是而非、旁敲側擊地說道:“請君王息怒,奴才真是該死。烤肉上纏著頭發,我有三條罪責。我用最好的磨石把刀磨得比利劍還快,它能切肉如泥,可就是切不斷毛發,這是我的第一大罪過。我在用木棍去穿肉塊的時候,竟然沒有發現肉上有一根毛發,這是我的第二大罪過。我守著炭火通紅、烈焰炙人的爐子把肉烤得油光可鑒、吱吱有聲、香味撲鼻,然而就是烤不焦、燒不掉肉上的毛發,這是我的第三大罪過。不過我還想補充一句,您是一位明察秋毫的賢明君主,您能不能把堂下的臣仆觀察一遍,看看其中是否有恨我的人呢?”
晉文公覺得膳吏所言話外有音,所以對案情產生了一點懷疑。他立即召集屬下進行追問,結果不出膳吏所料,真的找出了那個想陷害膳吏的壞人。晉文公下令殺了那個人。
領導對我們提出批評指責的時候,如果我們實在委屈,就要積極地為自己辯解,以免遭受不白之冤。
妥善對付上司對你的不公正待遇
(1)上司對你評價不公怎麼辦?例如,在年終總結、評定職稱、評先進時,上司對你的評價不夠公正。這時,你不可不言語,那樣他會認為對你的鑒定是正確的。你可以心平氣和地主動找上司交談,了解他的評價標準,以及他的根據。如果你覺得是自己不足,就可以請他指出努力方向。如果是他對你了解不夠,你可以做些自我介紹,以使他進一步了解你。如果確屬不公,你可以把評價標準記下來,指出評價不全麵的地方。遇到下次再鑒定時,可以預先和他交談評價標準以及他的評價根據,請他注意掌握評價標準的全麵性。同時,你也彙報自己在上次評價後的努力。這樣,從雙方麵努力:他不斷改進評價標準,你不斷做出努力,以後會使他逐漸對你做出正確鑒定。切不可因一次鑒定不正確,就同他大吵大鬧,那樣反而會影響你自己的形象。
(2)上司不把你當成“紅人”怎麼辦?有的上司如果對下屬不一視同仁,有親有疏,偏向一些會來事、會說話、會溜須拍馬的下屬,那你也不必氣憤,更不要去投其所好。要知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善於溜須拍馬,誰喜歡吃拍,都會被人識破。拍馬會被指責為小人之舉,吃拍會因此而失掉群眾基礎。對於自己來說,明智的態度是更加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用你的工作業績來爭取群眾的公論,用你對上司交付的任務的出色完成來改變上司的偏見。
(3)上司喜歡獨吞功勞怎麼辦?上司的這種做法似乎很不道德,但你又不好直接指出他這種不妥的做法,對待這類事可采取以下方法處理:
如果你的這項發明創造或者論文之類,對你來說並不特別重要,並且你的機會還很多,你可以在進行研製或寫作過程中,爭取上司的參與,聽取他的意見。聽了他的意見,總比不聽好些。在進行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困難,也可請他幫助,上司一般是願意出力的。在成果出來以後,你不妨加上他的名字,反正他是參與過的。這樣,成績既不會被他一人獨吞,又能照顧他的麵子。他心裏明白,你是此項成果的主要出力人。與上司真正的合作,也是同上司搞好關係的一個方麵。
如果技術成果完全是你搞的,或論文完全是你寫的,他卻想獨占,你可以對他說:“在這件事上我是費了很多力氣的,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當然也離不開上司的支持,所以還是要提到我的名字,這不但使我高興,大家也會高興。”這樣的說法,既不傷害他,又會使他感到很有壓力,就不會輕易拋開你。
如果上司仍然要獨占這些成果,你可以向他暗示你將通過他的上司和其他同事乃至大眾傳媒等途徑來反對他的這種做法(特別是利用和他有矛盾的其他上司和同事的力量來反對他)。讓他感到獨占這項成果要付出很高的代價,這樣就可能改變他的做法。
(4)上司給你穿小鞋該怎麼辦?在工作中,由於某些原因而得罪了自己的上司是常見的事。有些上司往往會由此而在某些事情上給下屬小鞋穿,這無疑是一種挺難受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采取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如果盲目與上司大吵大鬧一番,雖然能會出一時之氣,但可能會對你的未來造成隱患。如果忍氣吞聲,別人就會不把你當一回事兒。因此,必須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
①首先應弄清楚上司的做法是否真是給你小鞋穿。有時,自己由於與上司有意見,便總是把上司對自己的某些態度和做法往這方麵想,從而采取錯誤和不明智的舉動。實際上,很多時候,你認為上司對你懷有惡意是一種錯覺。
②找出上司的理由。有時上司的確是在給你穿小鞋,但是,他的做法往往是有理有據的,是無可指責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很可能找不出什麼理由去與其爭吵。即使你去鬧,他也完全可以用非常冠冕堂皇的話打發你,甚至以無理取鬧來批評你。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幹脆忍著。
③以適當的方式論理。如果你的確有證據表明上司給你小鞋穿,而且,他的做法也表現十分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你便可以與其理論一番。但是,在步驟上仍有仔細考慮的必要。你不妨先私下找他談一回,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想法,希望他能夠有所調整、改正,並充分地訴說自己的理由。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上司仍堅持己見,執意不改,那麼,在適當的場合,把事情給予充分地曝光,則是完全必要的。這樣做一方麵把事情公之於眾,把矛盾公開化,讓群眾評理;另一方麵也表明自己的態度,從而給上司一種壓力,使之不敢輕易地給人小鞋穿。
維護自己的基本權利,讓別人尊敬你
(1)堅持自己的權利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在人們日常的交往中,那些與別人相處得最融洽的人,並不是處處吃虧,而是做得恰到好處。
堅持自己的權利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則,你若隨便讓別人占你的便宜,你不僅會失去維護自己權利的能力,你也削弱了那種站出來爭取你應得權利的尊嚴。這不是說人不該慷慨大方,人的確應該慷慨,但是應該是有意的,而非輕視自己的權利。假如你向別人讓步,而且你又沒有慷慨的資格,隻是讓自己負擔不起,這種行為最後會讓你付出代價。
想要成為一個勝利者,最需要精通的就是個人權利(特別是領域權)的課題。雖然對你領域權的最大威脅,似乎是來自於外在那些威脅的人(有人總是隨時隨地準備要接收你的東西)。但如果你沒有設定自己的目標,或為自己設限,就等於邀請他們來侵犯你。勝利者會把領域遭到入侵當做自己的錯,他們對自己的弱點就像對別人的弱點一樣敏感。他們知道,如果說失敗了要歸罪在誰身上,那個人大概就是他們自己。
有些人,他們的生活是痛苦的,因為他們在每一個點上都妥協,他們無法原諒自己,因為他們妥協了,他們知道應該勇敢一點,但是他們被證明是懦夫。在他們自己的眼裏,他們已經墮落了,他們喪失了自我尊嚴,這就是妥協所造成的。
你感到經常受到壓製,被人欺負嗎?人們是怎樣對待你的?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負?你是否覺得別人總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們在訂計劃的時候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見,而覺得你會百依百順?你是否發現自己常常在扮演違心的角色,而僅僅因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你想改變這種處境嗎?
美國心理學家韋恩·戴爾指出:“我從訴訟人和朋友們那兒最常聽到的悲歎所反映的就是這些問題。他們從各種各樣的角度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反應總是同樣的。‘是你自己教給別人這樣對待你的。’”
蓋伊爾來找韋恩,因為她感到自己受到專橫的丈夫冷酷無情的控製。她抱怨自己對丈夫的辱罵和操縱逆來順受。她的三個孩子也沒有一個對她表示尊重。她已經是走投無路了。
她對韋恩講述了她的身世。韋恩聽到的是一個從小就容忍別人欺負的人的典型例子。從她性格形成的時期開始,直到結婚為止,她的行動一直受到她的極端霸道的父親的監視。沒想到她的丈夫“碰巧”也和她的父親非常相像,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韋恩對蓋伊爾指出,是她自己無意之中教會人們這樣對待她的。這根本不是“他們的”過錯。她不久就理解了,那麼多年她一直是忍氣吞聲,實際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的任務應當是從自己身上而不是從周圍環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蓋伊爾的新態度就是設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們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擺布的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個伎倆就是向她發脾氣,對她表示嫌棄,特別是當孩子們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場的時候。過去她不願意當眾大吵一場,因此對丈夫的挑釁總是毫無辦法。現在,她要完成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理直氣壯地和她丈夫抗爭,然後拂袖而去,當孩子們對她表現出不尊重的時候,她堅決地要求他們有禮貌。
在采取這種更有效的態度幾個月之後,蓋伊爾高興地向韋恩彙報說:她的家庭對她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蓋伊爾通過切身經曆了解到,的的確確是自己教會別人怎樣對待自己的,三年之後的今天,她已經很少再被別人欺負、被人不尊重了。
蓋伊爾還懂得了,自己解救自己的關鍵是: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去教育人。如果你打算通過一次冗長的討論來讓人理解你不願再受侵犯的重要信息,那麼你得到的好處將僅僅局限在你和欺負你的人之間的談話過程中,也許你還會和欺負你的每一個人進行多次“交流”,但是必須等到你學會了有效的行動方式,否則你仍然會受到煩擾。這就證明,你表明決心的行動勝過千百萬句深思熟慮的言辭。
韋恩指出:“許多人以為斬釘截鐵地說話意味著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其實不然。它意味著大膽而自信地表明你的權利,或者聲明你不容侵害的立場。”
托尼在和售貨員打交道時總是缺乏膽量。由於害怕售貨員不高興,他常常買回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他正在努力使自己變得更果斷一些。一次,他去商店買鞋,看到一雙自己喜愛的鞋,就告訴售貨員,他要買下這一雙。但是,正當售貨員把鞋裝進鞋盒的時候,托尼注意到其中一隻的鞋麵上有一道擦痕。他抑製住自己當即萌生的不去計較的念頭,說道:“請給我換一雙,這隻鞋上有擦痕。”售貨員回答道:“行,先生,這就給您換一雙。”這個時刻對於托尼一生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開始鍛煉自己果斷行事。新的處世方法的報償遠遠超過了買到一雙沒有擦痕的鞋子。他的上司,他的妻子,以及孩子們和朋友們都感覺到,他變成了一個新的托尼。他不再是一味應承的了。托尼不僅更經常地得到己所欲求的東西,而且還獲得了不可估量的尊敬。
(2)要保護自己的根本利益。比爾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律師,不久前離開了與朋友合開的那家律師事務所開始另立門戶,由於工作很多,隻好又雇了一位律師助理琳達。琳達做事很不認真,經常心猿意馬,丟三落四,給比爾誤了不少事。起初比爾發現琳達不是自己想要雇的那種人,很令自己失望,雖然有些惱怒,卻也沒說什麼,因為他一向是個不願與人輕易翻臉的人。就這樣,一直到辦公室裏變得像個廢紙收購站,需要的卷宗總也找不到,吩咐的任務十有八九都被無限期地拖延,毫無效率可言時,比爾這才真的對琳達抱怨起來。但是她卻認為比爾這樣對她不公平,憤憤然難以接受,而且要求比爾給她額外的薪水來完成他的要求。這下子比爾發火了,而且真的火了,於是,一氣之下把琳達解雇了。然而隨後可憐的比爾便麵臨了這樣一堆難題:①大量積壓的工作急需處理;②對琳達的懷恨,或許演變成對所有的年輕女孩;③對自己像個失敗者一樣處理問題感到憤怒;④仍舊需要找到一個律師助理——他(她)或許做得更糟糕。平靜下來之後,比爾終於認識到,他是被傷害了,很嚴重地被傷害了。
工作中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那些平時常傷害你的人會建立起一種生活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他所做的事變得習以為常。因為你以前從來沒有反對過,他就認為這樣做是可以被接受的。一旦你忍無可忍,要求他尊重你的權利、放棄習慣時,他就會認為自己若有所失,反倒認為是你的過錯。此時,受傷害的一方和傷害人的一方似乎調換了位置,以至敗者猶勝,勝者猶敗,想要明確劃分他們的相異性則是愈來愈不可能,特別是到了問題已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
現在,不妨再想想比爾的教訓,然後記住這個原則吧,它可以適用於整個一生: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你要及時告訴他,別覺得有什麼難為情。如果錯的是他,你可以讓他知道你的立場,他很可能會有所改變,表現得更讓人接受。他也可能會覺得羞愧不已,對自己的自私行為感到內疚。宣揚你的權利絕不是占人便宜。當然,你這樣做的前提是要適度,不能過度反應。人類的本性會讓人彼此檢查且要求平衡,當你被傷害時,就是你該說出來的時候了。
因為要想爭取在處理與同事之間的問題上占上風,就必須把目標聚焦在受到傷害的這個事實上,而非挖掘別人的動機或人格,隻有這樣才能使對方產生自責感和羞愧感——這又是最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因素。隻有拉下臉來,毫不客氣地把你的損失和受到傷害的事實列出來,你才有可能避免下一次的傷害。
當然這條法則並不是教你去占別人的便宜,侵犯他們的應得權利。
所謂“好朋友,明算賬。”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形成習慣,當他們保護自己的東西時,別人也會順理成章地尊重他們的所有權,最終也避免了許多無謂的傷害。一位美國詩人聲稱:“有好的籬笆不如有好的鄰居。”曾一度遭到道學家的攻擊,而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許他是完全對的。
相反,你若讓別人占你的便宜,你不僅失去維護自己權利的能力,你也削弱了那種站出來爭取你應得權利的尊嚴。這並不是說人不該慷慨大方,人的確應該慷慨,但卻應該是有意識的,而不是輕易忽視自己的權利。假如一個人因不向別人讓步,卻又沒有真的慷慨的條件和資格,最終隻能是既失去了應得的權利,又縱容他人傷害了自己。
那麼,如果有一天,你也像上一個例子中的比爾那樣,躲避再三,還是受到了防不勝防的傷害,又該如何亡羊補牢呢?其實比爾已經教你怎麼做了。首先,你要讓他們知道你受到了他們的傷害,盡管你原本不喜歡這樣。跟比爾相似,大部分人不忍這樣坦白地說出來,然而正因為如此,那些傷害他們的人就更問心無愧,堂而皇之地繼續傷害他們。大部分的人並非一開始就都心懷惡意,傷害別人也皆非有意如此。因此,倘若能馬上告知那些傷害別人的人所犯的錯,他們大概就不會再這樣做了。但是時間有它特殊的性質讓人改變態度,你拖延得愈久而不告訴別人他傷害了你,當你最後被披露出來時,你的抱怨就顯得愈不具說服力。你得及時說出來以便保護你情感上的權利。要保護自己的根本利益,遠離傷害,是永遠不能指望別人的自覺和風度的,一切隻能靠你自己。
(3)讓別人尊重你的策略。為此,你應該注意:
①盡可能多地用行動而不是用言辭做出反應。如果在家裏有什麼人逃避自己的責任,而你通常的反應就是抱怨幾句然後自己去做,下一次就要用行動來表示,如果應當是你的兒子去倒垃圾而他經常忘記,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置之不理,就給他一個期限。如果他無視這一期限,那麼你就不動聲色地把垃圾倒在他的床頭。一次這樣的教訓,要比千言萬語更能讓他明白你所說的“職責”的意思。
②拒絕去做你最厭惡的、也未必是你的職責的事。兩個星期不去割草坪或者洗衣服,看看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你能付得起錢,就雇個人幫你做,要麼讓家裏其他的成員自己動手照料自己。一般來說,家裏一切下等活都由你幹,僅僅是說明,你已經向別人表明你會毫無怨言地幹這些活。
③斬釘截鐵地說話。即使是在可能會顯得有些唐突的場所,毫無拘束地對服務員、售貨員、陌生人、秘書、出租汽車的司機說話,對蠻橫無理的人以牙還牙。你必須在一段時期內克服你的膽怯和習慣心理。你必須心甘情願地邁出這第一步。記住:千裏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