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采取了正確的態度對待上司,彼此間仍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當我們和上司產生矛盾,並且造成矛盾的主要責任在上司方麵的時候,應該采取什麼方式加以解決呢?
①要直言相告。進一步旗幟鮮明地向上司講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②要“以德報怨”。即使暫時受點委屈,也能以自己的寬宏大度,促使矛盾趨於緩和,以至逐步解決。
③可以吐訴衷腸。有什麼委屈,有什麼煩惱,不要悶在肚子裏,可以向其他領導成員或親友、師長講明情況,求得幫助。
④要好自為之。隻要自己做得正確,就堅持下去,不為聲色所左右。特別重要的問題還可以越級申訴,請求上級領導機關幫助解決。
避免爭論,搞好夫妻關係
一位心理學家指出,愛情關係中最困難的挑戰是掌握彼此的意見不合。常常,當夫妻對討論的事情意見不合時就會演變成爭論,而不知不覺間變成戰鬥,這時候他們忽然停止以相互友愛的方式說話,開始彼此傷害:責罵、抱怨、指責、要挾、憤恨、猜疑。
男女之間這樣爭論,不僅傷害彼此的感情,也傷害彼此的關係。
爭論往往是夫妻關係中最具破壞性的因素。有趣的是,如果兩個人沒有性關係,在爭執或辯論時,很容易客觀地分開立場;但當兩個有感情關係,尤其是有性關係的人,爭執就容易公私不分。因此,搞好夫妻關係的基本方針是不要爭論。彼此商量你們的需要,但不要爭執,盡量以誠實、坦白的態度傳達消極感覺。
有些夫妻無時不在吵架,他們的愛逐漸死去;有些夫妻為了避免衝突和爭論,極力壓抑自己的真正感覺,結果失去與愛接觸的機會。前一種情況是熱戰,後一種情況是冷戰。夫妻最好能夠在這兩個極端間找出平衡點,盡量采用良好的溝通技巧,避免爭執,也不必壓抑消極感覺和衝突的意見與欲望。
如果不了解男女的不同,便很容易引起爭端,這不但傷害配偶也傷害自己。避免爭端的秘密是以愛和尊重彼此溝通。
無可避免地,夫妻有時一定會意見不合。男女的不同及意見不合並不會傷人。理性上,爭論不一定是有害的,它可以是傳達不同意見的對話。但,實際上,大多數夫妻在爭論一件事後,不到5分鍾,又會以同樣的方式為另一件事爭論。他們在不知不覺間傷害彼此,一個原本無傷的爭論漸漸升高為戰鬥,那個時候他們就拒絕接受或了解配偶的意見。
我們與人越親密,就越難客觀地傾聽他們的意見。為了保證自己免於不受尊重與肯定,我們會自動防禦以抗拒他們的意見,就算同意他們的意見,我們也可能會固執地和他們爭論。
傷害不是因為我們說了什麼所造成,而是因為我們是怎麼說的。男人受到挑戰時,他的注意力會都集中在對與錯上,而忘了表現愛,此時他體貼、尊重的溝通能力和安慰的口氣自然會減退,他不知道自己的聲音是多麼不體貼又多麼傷害配偶。此時,一個單純的意見不合可能聽起來都像在攻擊女人,建議也變成了命令。女人在此情況下自然會反抗這種沒有愛心的方法。
男人因不體貼的說話方式傷了女人,卻又告訴女人為何她不該難過。他誤以為她是反對他的意見,而不知道是自己缺乏愛心的說話方式使她難過,他因不了解她的反應,而更加解釋他所說的正確性,卻不知改正他的說話方式。
她不知道是他在揭開爭論的序幕,他以為她在和他爭執。女人保護自己免於受男人尖銳的表現方式傷害時,男人也同時在保護自己的意見。
男人如果沒有尊敬女人受傷害的感覺,就等於是更增加她的傷害,但他卻難以了解她的傷害,因為他對自己不關心的言語聲調並不敏感,因此,男人可能不知道他對配偶的傷害有多深,也不知道是自己激起她的反抗。
同樣的,女人也不知道她對男人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女人一旦感受到挑戰,她講話的聲調馬上就變成了不信任和拒絕。拒絕會使男人受傷,尤其是當他遇到生活中有其他壓力時。
女人因說出對配偶行為的不滿和給予非請求的忠告,而挑起並擴大爭論。如果女人不以信任與接受的信息調和她的消極感受,男人必定也會消極回應,留給女人一大堆迷惑。她同樣也不知道她對他的不信任給了他多大的傷害。
為了避免爭論,我們必須牢記:配偶抗拒的不是我們說了什麼,而是我們如何說。爭論一定要兩個人才能引發,但停止爭論隻需一個人做到即可。
停止爭論最好的方法是及時防止問題的發生。當意見不合變成爭論時,你可以負起分辯的責任,停止談話,暫時休息一下,反省你是如何對待配偶,試著了解你是否沒給予對方所需要的,然後,過些時候再談,但要流露出愛心和尊重的態度。
有了誤會要積極化解
人與人交往,各種各樣的誤會經常會發生。有些誤會本是小事一樁,時間一長也就忘記了。可有些誤會,若不加以說明,會使人牢記在心,如鯁在喉。對於這類誤會,是要設法加以消除的。否則,不僅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協作,而且對人的身心健康也會發生不利的影響。造成彼此間誤會的原因頗多,如有時是因為我們把別人一些無特定意義的行為當成寓意深長的行為,以致生出種種誤會;有時是因為傳統的偏見所造成的誤會;有時是因為別人的成見造成的;有時是因為對方搬弄閑話造成的……等等,不一而足。為了消除誤會,融洽彼此的關係,可參考如下建議:
(1)心地坦然。俗話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誤會總要消除,是非終要定論,隻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因此,發生誤會後,不妨坦然置之,即進行所謂“冷處理”。反之,如果感到自己受了莫大冤屈便急忙氣急敗壞地到處辯白,則可能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會有可能讓人看笑話。
(2)氣量恢宏。對於那些錯怪自己的人,不要懷有怨恨。因為劍拔弩張,針鋒相對不但於事無補,也許還會節外生枝,造成更大的誤會。應該看到,在多數情況下,誤會的發生總是意味著誤會者與你之間已有某種隔閡,隻是這種隔閡未為你所注意,而在一定的條件下,它趨於表麵化了。這時,就需要我們做一些“修補工作”。隻要我們能像藺相如正確對待廉頗的誤會那樣,誤會就可能會成為強化彼此友誼的轉機。反之,如果對誤會意氣用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誤會就很可能成為彼此關係進一步惡化的導火線。
(3)尋根溯源。要頭腦冷靜地分析誤會產生的根源,找到症結之所在。如果責任在自己一方,不妨“有則改之”;如果不在,那也不必著急,有一句諺語說得好:“時間是澄清誤會的明礬。”
(4)對症下藥。消除誤會,可以采取多種方法。比如,可以與對你產生誤會的人平心靜氣地麵談,也可轉托其他人作解釋。若這些方法仍不能消除誤會,則可請朋友或上司出麵解釋問題。實際上,由於錯誤的歸因所造成的誤會,倒很容易消除。因為隻要把事實擺出來,誤會就會煙消雲散。至於由於別人的成見,乃至惡意的中傷、誹謗所造成的誤會,則對於這種人格的侮辱,應該毫不怯懦,針鋒相對。對於由於偏見所造成的誤會,則不必過於重視。因為能扭轉偏見固然很好,無力改變就隨它去吧!“我行我素”這句話有時還是用得著的。須知,盡管別的誤會會嚴重挫傷你的情緒,但人的情緒應當為理智所控製。如果別人的說三道四可以左右我們言行的軌跡,那麼,我們就很難成為生活的強者。而且,在誤會麵前消極、退卻,反而會授人以柄,使你更苦惱、更消極,並由此陷入消極情緒和行為的惡性循環之中。
過分強調自己的錯誤以求得對方諒解
(1)給自己的錯誤“拔高”。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常常帶一隻叫雷斯的小獵狗到公園散步。因為他們在公園裏很少碰到人,又因為這條狗友善而不傷人,所以,他常常未給雷斯係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們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警察嚴厲地說:
“你為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而不給它係上鏈子或戴上口罩?你難道不知道這是犯法嗎?”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低聲地說,“不過,我認為它不至於在這兒咬人。”
“你不認為,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麼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鬆鼠,或咬傷小孩。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須跟法官解釋了。”
卡耐基的確照辦了。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歡戴口罩,他也不喜歡它那樣。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突然,他看見執法大人正騎在一匹紅棕色的馬上。
卡耐基想,這下栽了!他決定不等警察開口就先發製人。他說:
“先生,這下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給它戴口罩,你就要罰我。”
“好說,好說,”警察回答的聲調很柔和,“我知道在沒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樣的小狗出來溜達。”
“的確忍不住,”卡耐基說道,“但這是違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警察說,“我們這樣吧,你隻要讓它跑過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在這裏,卡耐基為了免於被責,用的是“先行自責”的技巧,使警察覺得自己受到尊重,從而表現出寬容的態度。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可能會被人指責時,不妨先數落自己一番,當對方發覺你已承認錯誤時,便不好意思再指責你了。如當你有求於對方時,一開始你就說:“我這可能是無理的要求”,“我說這些話可能有點嘟囔”,或“我說的話可能是過分點”。此時,即使你說的話確實令對方感到厭煩,但對方也不會因此當麵指責。如果反複使用,反而會加強效果,使對方輕易聽完你的要求,並接受你的要求。
(2)主動認錯。做廣告圖時,最要緊的是簡明正確,有時不免發生些小錯,有一位廣告社主任,專喜歡在小地方挑毛病,員工時常是不愉快地從他的辦公室走出來,不是因為他的批評,而是他攻擊的地方不當。有一位員工小趙於百忙中替他趕完一幅畫,他來電話叫小趙去,到那兒果不出所料的,他顯得非常憤怒,已經準備好了要批評小趙一頓。小趙卻用了責備自己的方法,說:“主任,你所說的話不假,一定是我錯了,而且是不可原諒的。我替你畫畫多年,應該知道如何才對,我覺得很慚愧。”
聽到小趙這樣說話,那位主任卻反而替小趙分辯說:
“是的,你說得對,不過這並非大錯,僅僅是……”
小趙馬上插嘴說:“不論錯的大小,都有很大的關係,會給別人看了不高興。”
主任打算插嘴說話,但小趙卻不容他。小趙繼續說道:“我實在應該小心,你給我的工作很多,你理應得到滿意的東西,所以我想把這幅畫重新畫一張。”
“不!不!”主任堅決地說,“我不打算太麻煩你。”
他誇獎小趙所作的畫,說隻須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而且這一點小錯,也不會使公司受損失,僅是一點小節,不必太過慮了。
小趙急於批評自己,使他的怒氣全消。最後他邀小趙一起吃點心,在告別之前,他開給小趙一張支票,並又委托小趙畫另一幅新的廣告。
當由於自己的過錯而給別人造成了損失時,應當致以誠心的歉意。誠心地道歉,應語氣溫和,坦誠而不謙卑,目光友好地凝視對方,並多用“包涵”、“打擾”、“得罪”、“指教”等禮貌詞語。道歉的語言簡潔為佳,隻要基本態度表明,對方也已通情達理地表示諒解,就行了,切忌囉唆、重複。
小趙承認自己錯了,以顯示主任的正確,抬高了他的地位。主任高興之餘也不會再苛責他了。
主動“認錯”是化解可能批評的良方。
(3)用“高帽”封住對方的嘴。古時候,一個叫彭玉麟的官員,有一次路過一條狹窄的小巷。一個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曬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下,正好打在彭的頭上。彭勃然大怒,指著女子就大罵起來。
那女子一看,認出是官員彭玉麟,不禁冷汗冒了出來。但她猛然間急中生智,便正色說道:
“你這副腔調,像行伍裏的人,所以這樣蠻橫無禮。你可知彭宮保就在我們此地!他清廉正直,假使我去告訴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腦袋呢!”
彭玉麟一聽這女子誇讚自己,不禁喜氣上升,而且又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馬上心平氣和地走了。
曬衣女失手掉下竹竿,打在彭玉麟頭上,可謂無意卻巧極。於是,他大怒而罵,所幸曬衣女尚能認識他,而且能夠急中生智,采用美譽推崇的方式來遏製對方。她裝作不知道對方是誰反而斥責對方蠻橫無禮,並且誇讚彭宮保清廉正直,說向他告狀會治你的罪。這並非“當麵”誇讚,卻勝過當麵誇讚,說得彭玉麟心裏美滋滋的:自己在民間居然有這麼好的吏治聲譽,決不應該為這些許小事而損害形象,幡然醒悟之後,便轉怒為笑,心平氣和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