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恭公德用善撫士,狀貌雄偉動人,雖裏兒巷婦,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禦史中丞孔道輔等因事以為言,乃罷樞密,出鎮,又貶官,知隨州。士皆為之懼,公舉止言色如平時,惟不接賓客而已。久之,道輔卒,客有謂公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職言事,豈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於是,言者終身以為愧,而士大夫服公為有量。

【注釋】

王武恭公德用:王德用(980—1058),字元輔,原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十七歲隨軍出擊李繼遷,為先鋒,率萬人戰鐵門關,俘獲甚多。累遷內殿崇班,曆殿前左班都虞侯、英州團練使等。天聖初,以博州團練使知廣信軍,後曆知冀州、隨州、青州、澶州等地。明道間拜保靜軍節度使、定州路都總管,使契丹懾服議和,以功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祁國公,改冀國公。皇祐三年(1051),以太子太師致仕。後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魯國公。年七十九卒,贈太尉、中書令,諡武恭。事詳《宋史·王德用傳》列傳第三十七。

雖:即使。裏兒巷婦:街道胡同裏的婦女兒童。

禦史中丞:秦始置。漢朝為禦史大夫的次官,或稱禦史中執法,秩千石。漢哀帝廢禦史大夫,以禦史中丞為禦史台長官,後曆代相沿,唯官名時有變動。孔道輔(987—1040):初名延魯,字原魯,山東曲阜(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孫。年二十五進士及第,為寧州軍事推官。曆仕大理寺丞、太常博士、左正言、直史館。後奉使契丹,道除右司諫、龍圖閣待製。仁宗明道二年(1033),召為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後徙徐州,又徙兗州,進龍圖閣直學士,遷給事中。在兗三年,複入為禦史中丞。因事觸怒帝,出知鄆州,赴任途中,發病卒,後仁宗思其忠,特贈尚書工部侍郎。《宋史》卷二百九十七有傳。

隨州:位於湖北省北部,聞名於世的編鍾出土於此。

愀然:悲傷嚴肅的樣子。

直:耿直。

言者:說那番話的人。

【譯文】

王德用對待部下很好,他身材魁梧儀表不凡,即使是住在深巷中的婦女兒童和遠在邊鄙的少數民族,都知道他的名字。禦史中丞孔道輔等人借事彈劾,於是王德用被免去了樞密院的職務,離開京城,到外地做官。後來他又再次遭到貶謫,來到隨州任知州。官員們都很替他擔心,可是王德用的言行舉止卻如同平時一樣,隻是很少和賓客朋友來往罷了。過了很久,孔道輔去世了,有一位朋友幸災樂禍地對王德用說:“這就是那個迫害您的人的下場啊!”王德用卻傷心地說:“孔道輔在其位言其事,怎麼能說是害我呢?可惜朝廷損失了一位直言忠誠的大臣。”說話的人為此終身感到慚愧,官員們都很佩服王德用雅量宏博。

【評析】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南方人長著北方人的相貌,北方人長著南方人的相貌,均屬於貴不可言的例子。類似的說法還有,男人生有女人的麵相,以及女人生有男人的麵相等。雖是迷信之說,但也並非完全無稽。從大類來說,男人外向果敢但未免莽撞,女人內向細心但未免柔弱;南方人機警細心但未免纖弱,北方人豪爽直率但未免粗獷。因為常人往往隻擁有某方麵的長處,所以上述的民間說法,不過是理想的調停之法,希望一個人同時兼有多種優點,若能如此自然會較之他人優長,脫穎而出的概率自然也高。以職業而論,如果一個知識分子同時又擁有軍人的氣質,也會為他將來的騰飛插上翅膀,反之亦然。王德用就屬此類。他出身將門從小行伍曆煉,在沙場征戰中樹立了自己的威名,斬將搴旗的功業也將自己推到了官場的巔峰。功高震主,自然會引發他人的猜忌,而以軍功至高位,尤其危險。史書稱“德用狀貌雄毅,麵黑,頸以下白晰,人皆異之。言者論德用貌類藝祖,禦史中丞孔道輔繼言之,且謂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機密。”此時此刻,王德用的處境是十分危險的,所以他從樞密院中出來到京外任職,不啻為化險為夷的險棋。孔道輔雖然是出於國家的考慮,彈劾了王德用,但客觀上卻幫了他,所以王德用並不嫉恨於他。事實上宋代自太祖趙匡胤就主文官政治,武將入相本就不是常態。當然一般人分不清家事國事,將公事與私事混淆,公報私仇的現象在在都是,王德用則是公私分明,因為立身處世絲毫不亂,所以才能在人生危險中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