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其實我們可以不是有些人(4)(2 / 3)

他們否定自己的理由跟我大致相同:年紀大了依然被剩,自己找不到對象覺得要孤獨終老;無才無貌平凡到不被人注意,覺得這就是生活的悲劇;領著微薄的薪水,痛恨著自己沒有能力;拚命堅持著卻找不到方向,弄丟了理想,覺得再無出頭之日;性格懶散,拖延成性,能力不濟,毫不上進,覺得自己活該生活淒慘。總之,結局都一樣,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一無是處,沒有未來,沒有伴侶,找不到活著的感覺也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可是我又很好奇,既然自己這麼差,一直都這麼差,又是什麼讓你堅持活到了現在,還活得好好的?是不是真的因為自己太差,就這麼否定了自己?

很顯然不是。和比爾·蓋茨比,我們都太窮;和姚明比,我們都太矮。和瑪麗蓮·夢露比,我們身材真的太差;和周潤發比,我們又有些醜……我們總能發現有人有地方比我們好,那是不是我們就要否定自己?

你說,他們都是名人,你並不奢望達到那個地步,你隻是想有個正常的能力。可是你告訴我,界限在哪裏?和吃不上飯的孩子比,你又太優越,和重病在床時的人比,你又太健康;和被大火毀容的女孩比,你又太美麗;和在工地上揮汗的伯伯比,你在辦公室又太舒適……那麼,這個正常或者比較的標準在哪裏?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的有些方麵比我們優秀,讓我們慚愧。我們想成為那樣,卻沒有做到,然後挫敗,最後否定自己。可是,你又是否知道他的痛苦?我們羨慕年輕有為的谘詢師,卻看不到他的成長曆程中父母早年離異自己飽受滄桑,他隻想像我們一樣有個正常的家。我們羨慕那個有錢的孩子繼承了父親的遺產,可是他隻想用所有的錢換回父親的一年,羨慕我們父母雖窮但是依然健康。我們羨慕那個在單位叱吒風雲的女領導,可是她年近四十依然踏不上紅地毯,她羨慕我們活得平凡但家庭和睦。我們羨慕某個女孩有著魔鬼的身材,她卻隻想像我們一樣平凡些不再被單位領導騷擾。由此可見,我們羨慕的很多人都在羨慕著我們。

聽起來像是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麵和不好的一麵。我們要做的僅僅是不要比較而已。我們不可能成為那個完美的人,在所有方麵都是最優秀的。有些人在有些方麵會比我們優秀,但是這些人同樣羨慕我們的一些其他方麵,羨慕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然,他們卻擁有不起的東西。

既然沒有完美的人,那我們隻要多看看自己的優點就好了,就容易感覺到自己的價值了。我們都是半杯水,看你看到的是空的部分,還是看到的是有的部分。我們擁有太多資源卻被我們所忽略,以至於我們常常在挖掘自己的優點或價值的時候,卻難以找到。

我們能在北京工作,卻感覺不到價值。我們享受著辦公室的空調,卻感覺不到價值;我們健健康康的,卻感覺不到價值;我們的父母曾好好愛我們,我們感覺不到價值;我們還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奮鬥著,我們感覺不到價值;我們在北京租得起房子,我們感覺不到價值;我們能吃飽飯,我們感覺不到價值。

可是,當我們換一個環境的時候,又感覺兩樣了。當我們回到家,帶著北京的特產給親戚朋友,我們享受著那些羨慕在北京工作的眼光;當我們到孤兒院去救濟獻愛心的時候,我們又感恩著父母給的幸福;當我們和給家裏裝修的工人一起用餐的時候,又懷念起單位的空調溫度;當我們去醫院探視的時候,又慶幸著自己是健康的;當我們和剛失業的朋友聊天的時候,又為自己能領到2000塊而沾沾自喜。

同樣是那些讓你感覺不好的東西,又會讓你感覺很好。價值感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同樣是我們擁有的特質,有時候會讓我們感覺很好,有時候又讓我們感覺很差,可是我們自己本身卻沒有變。那是不是環境變了,我們的價值感就變了,也就是環境控製了我們的價值感?

我們的價值到底建立在什麼之上?

很多年前,當我還沒有開始研習心理學的時候,我聽說,幸福是由你的鄰居決定的。當你擁有了你的鄰居沒有的東西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價值,感覺到幸福。好可悲的思想,我們自己的價值感居然要被環境控製。我們把價值建立在環境之上。

有時候,別人誇我們,說了我們很多好話,我們就覺得得意,喜笑顏開。

別人說我們不好,說了我們的很多缺點,我們就覺得難過,認為自己哪兒都不好,又常常把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判之上。如果我們是公務員,有的人羨慕我們的工作,有的人則說我們安於現狀。如果我們吃飯吃兩盤肉,有的人說我們浪費,有的人則說我們愛自己。如果我們賺到很多錢,有的人說我們能幹,有的人說我們精神匱乏。如果我們考試考了高分,有的人說我們學習好,有的人則說我們書呆子。我們聽到不同話的時候,感受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