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繇:同猶,還,尚且。進退惟穀:進退兩難。語出《詩經·大雅·桑柔》。
[26]彼:指上文所述辨詐之徒。繁:多。
[27]指白為黑:謂顛倒是非。
[28]信蚭(hù):確實美好。言眇:卻說瞎了一隻眼睛。
[29]信辯:確實口才好。言訥(nè):卻說言語遲鈍。
[30]變戾(lì):乖戾。
[31]違惑:錯誤與迷惑。
[32]偕往:一塊前去。
[33]藏器:懷才不露。蚩:通嗤,譏笑,嘲笑。不容:不寬容。
[34]洗心:悔過自新。內訟:自我責備。
[35]所從:所適從的。
[36]清濁:治與亂。
[37]廉士:有操守、不苟且的人。煢煢而靡歸:孤獨而沒有歸宿。
[38]殷湯:商湯。卞隨、務光:皆商代賢人。傳湯得天下之後,欲讓位給此二人,二人投水而死。
[39]周武:周武王姬發。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國二公子,周武王伐紂得天下後,二人采薇於首陽山,不食周粟,至於餓死。
[40]遁跡於深淵:指二人投水自盡。
[41]采薇:采摘薇菜以充饑,因他們恥食周粟。
[42]繇周遑:同猶周遑,還徨。
[43]矧(shěn):何況。迷:迷惑。
[44]伍員:即伍子胥,助吳王夫差伐越,後遭讒被迫自殺。屈原:春秋戰國之際的屈平,為楚國的三閭大夫,被讒流放,投水自盡。
[45]無所複顧:無所留戀。
[46]彼數子:指上述卞隨、務光、伯夷、叔齊、伍員、屈原等人。
[47]遠遊:遠行,遠去。終慕:終生期慕。
[48]吾儕(chái):我輩。
[49]荒塗:同荒途。難踐:難以行走。
[50]憚:害怕。
[51]三日而不飯:三天而不能吃飯,言旅途艱難。語出《周易·明夷》。
[52]偕違:均已違背古道。
[53]悵:惆悵。偕返:一同回歸。
[54]孰若:哪如。素業:清白的事業。
[55]莫:不要。輪轉:旋轉。
[56]矯情:違背真情。
[57]正心:端正內心。一善:一種善行,一種美德。
[58]迫而後動:遭遇逼迫而後采取行動。
[59]稟性之惟褊:天生的性格狹隘。
[60]昭:使……顯揚。同人而大有:《周易》卦名。“同人”卦象征與人和諧,“大有”卦象征大獲所有。句謂人不可能長久倒黴,不遇之後必有與人和諧和大獲所有。
[61]明:與上句之“昭”同義,即使……明。謙光:謙尊而光。《易傳·謙》:“尊而光”,謂尊者有謙而光明盛大。務展:致力於伸張。句謂要使謙退之風顯著並發揚光大。
[62]遵:循。幽昧:昏暗,謂世道黑暗。默足:謂國無道其默足以容(《禮記·中庸》語)。
[63]舒采:展現文采。蘄顯:求得顯現,喻指求得通達。此二句謂:遵照在昏暗中沉默的原則就足夠了,哪裏想施展才華以求得顯達呢?
[64]苟:隻要。可同:可視為一體。
[65]奚:何至,何必。須發:胡須與頭發。辨:辨別。
《士不遇賦》是董仲舒抒發政治上不得意從而感慨的作品。它先寫世道昏暗,自己無所適從的苦惱,又用古代聖賢的遭際證明自己的判斷,並說明很難出走遠遊,隻能返身“素業”,不可隨世輪轉,表現了不與世俗妥協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