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需要的滿足(1 / 1)

對於管理者來說,了解不同文化、不同社會中人們需求的產生、表達的不同,有利於管理效益的產生。了解需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需求,激勵員工。因此,人本管理中,需要的滿足有其必須遵循的原則和可以遵循的途徑。

一、滿足需要的原則

1.在廣泛的調查研究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不可隨意想象。員工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各個層次的都有,有的是無限的,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有的是眼前的,有的是長遠的。因此,必須作好認真的綜合分析。

2.滿足需要的程度必須和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3.正確處理、協調國家、企業、個人三者需求之間的關係。

4.注重特殊需求,尤其是合理的需求,來自少數特殊人群的需求應該引起關注,如殘疾人。

5.注重對需求的培訓,使員工對需求及自己的需求有正確的認識,引導員工對精神需要和高層次需要的追求。

二、滿足需要的途徑

1.促使社會提供條件,發展和滿足個人的高層心理需要,從而給整個社會帶來價值

心理需要,例如愛與歸屬、友誼、尊重與自尊、自我實現等,如果能以正當的方式得到滿足,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心理需要是無法用物質條件來真正滿足的,它的滿足受他人行為的支配。而社會製度、行為規範、風俗文化等影響人類行為的各種因素直接對這種需要的發展及滿足產生影響。例如,在一個高度權力導向的社會裏,個人高層需要的滿足隻能經由權利的認可而獲得。這時,高層需要的原有內容,即使利他,如為公眾事業獻身等,也可能改變成由權力者定向的內容。這種內容可能是媚上壓下,乃至損害公眾利益,而與這種需要的原來傾向完全背離。在現實人生中,人的高層需要之所以較難滿足,不但由於這種需要的發展無法脫離現實人生(文化、社會關係、行為規範等影響),而且,也因為這些需要獲得滿足的方式無法脫離現實人生。如果離開現實來談需要與發展的滿足,難免陷入“良好的願望與嚴酷的現實”相對立的陷阱。因此,人的需求的滿足首先取決於社會的大環境。當然,涉及社會中的人的發展,更複雜、更廣闊、更充滿矛盾與悖論,留待後人去做探究。對於企業來說,在社會大環境下,可考慮行業內部、企業內部等因素,來盡量滿足員工的需要。

2.結合企業的目標、經濟需要與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使員工在工作的同時,就能得到某種滿足

例如,創建文明、安全、舒暢的工作環境,可以部分滿足員工的安全感,進而可能會發展為歸屬感。

3.間接滿足職務以外的需要

也就是重視赫茨伯格的保健因素,比如,工資、福利、免費醫療等,使職工獲得安全感,並從自己的勞動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作為一個管理者,要搞好對人的管理,發揮其積極因素,必須關心員工的需要,在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做到逐步地、合理地解決。另外,在對待“需要”這個問題上,必須搞清個人需要與國家需要、目前需要與長遠需要等的關係。當有些需要不能滿足或一時得不到滿足,也應該及時作好解釋或采取另外措施。

§§第五章 人本管理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