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作家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應該有享受獨處的權利。而史塔德說得更精辟:“獨處時間是人生最神聖的一刻。”
獨處時,我們能獲得安寧和平靜,安寧與平靜能夠讓我們有所發現。
有一位富有的地主,他在巡視穀倉時,不慎將一隻名貴的手表遺失在穀倉裏。他因遍尋不獲,便宣告定下賞金,要農場上的小孩幫助尋找,誰能找到手表,就可以獲得獎金50美元。
眾小孩在重賞之下,無不賣力搜尋,奈何穀倉內都是散置成堆的穀粒及稻草,大家忙到太陽下山仍無所獲,結果一個接著一個都放棄了。
隻有一個貧窮小孩,為了那筆賞金,仍不死心地尋找著。當天色漸黑,眾人離開,一切喧囂和吵鬧都停止之後,他突然聽到一個奇特的聲音。那聲音“滴答、滴答”不停響著,小孩立刻停下所有動作,穀倉內更安靜了,滴答聲也更為清晰。
小孩順著滴答聲,找到了那隻名貴手表,如願以償地得到了50美元。
在這個喧鬧與繁雜的社會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獨處讓我們有了從繁忙中解脫出來的小憩,有了聆聽自己心靈的機會。
在現實生活中,就算我們千方百計想避免成為孤單一人,但對於很多人來說,獨處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學會在獨處中找到快樂。
北宋初年,有個叫林逋的隱逸詩人,喜歡種梅養鶴,遠避塵世。這個人喜歡獨處,不與人接觸,把自己的心交給白梅青鶴、疏桐淺池,寫得出好詩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多麼細微而豐富的境界!在昏黃的月光中,在水波微漾的小池畔,獨對疏梅,忘卻浮雲,夜色靜謐,心得永恒。獨處成了一種簡單而恬淡的情調。
作為情調,獨處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滿了盎然的情趣,洋溢出遠離繁複的輕鬆灑脫。那是一種完全屬於自我享受的氛圍,緩慢的,閑適的,在“無所事事”中悄然豐富了生命的內涵。
有些人不喜歡獨處,隻喜歡喧鬧,喜歡有人吹捧,他們永遠活在生活的表層,達不到生活的深處。這裏有兩個意境,一個曇花一現,一個悟得生命本真。
獨處中還可以靜觀自我,升華自己。或許就是一個偶然,你竟放下了匆忙的身影,靜靜地走進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隨手拿起自己喜歡的一本書,把收音機調到自己喜歡的那個頻率,然後肆意地容忍身心的放逐。瞬間,你也許會感到生命的永恒在於寧靜的思索,也許會感到充實的人生就是自由的飛翔,也許……
獨處,沒有人打擾,沒有人幹涉,獨享這份寧靜,把一切繁忙瑣事全都拋卻,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卸去所有的羈絆,不必掩飾,不必約束,不必警惕。獨處時,自己就是自己,或享受,或痛楚,都是生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