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真正的“誘敵深入”是需要知識的,啥知識?金融市場的實戰知識--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戰。2016年中國股市與人民幣彙率市場已經展開了生死之戰,外彙市場見過嗎?99%的人沒有見過,更沒有玩過。現在談“誘敵深入”,還早。
我們的外彙管理政策與人民幣戰略脫節,這可能是最大的失誤!人民幣要走向世界,中國老百姓卻不能持有外彙,遠離全球外彙市場,荒唐!過去很多年,中國沒有“藏彙於民”戰略考慮,現在看,的確是最大的軟肋。
說中國是全世界外彙儲備最多的國家?這個說法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是:中國是政府持有外彙儲備最多的國家。反之,在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外彙資產與負債寥寥無幾,絕大多數老百姓的外幣資產幾為零。實施人民幣戰略光靠政府,怎麼行!
中國政府很早是有藏彙於民考慮的,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中國有一個B股市場,它的存在,就是為持有外幣的居民開了一個小口子。但多少年了,它流動性很小、很差,隻出不進,幾近關閉。我是第一個提出“藏彙於民”概念的人(見第一財經日報),其中之一,就是希望B股市場慢慢做大,同股同權。但提了多少年,沒有人重視。現在的結果是什麼?幾乎沒有企業想利用B股市場,有了外彙,也不知道幹什麼,老百姓持有外彙,更是看著它收益率幾近為零。市場的選擇做大了中國政府的外彙儲備,以致不堪重負!
誰說人民幣彙率漲跌與國內物價總水平起伏變化關係不大,誰說“藏彙於民”沒人重視,那是沒有到“大難臨頭”的日子!在人民幣彙率暴跌的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中國各大商業銀行外彙兌換櫃台一片繁忙,幾乎全是單向買入外彙,企業截彙更是普遍,恐怖到什麼程度?商業銀行的“外彙儲備”很快將消耗殆盡。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政府的外彙儲備在2015年12月的一個月中急降1080億美元,多年罕見,遠遠超出所有分析師的預期。不要忘記,雖然中國截止2015年12月底還有3.33萬億美元的外彙儲備,但2016年1月才是人民幣彙率急劇貶值的月份,在這個月裏,中國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彙率不出現繼續暴跌局麵,每天都要大量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越來越接近極限,因為中國央行實際能夠動用的外彙儲備要遠遠少於3.33萬億(其中絕大部分儲備都購買了中長期債券,沒有到期),因此,人民幣彙率急跌、暴跌,很可能引發中國政府外彙儲備的“枯竭”。
好事,還是壞事,急需搞清楚!一方麵,人民幣彙率“危機”成全了“藏彙於民”,巨大的國家外彙儲備開始向企業和老百姓轉移;另一方麵是,中國央行為了維護人民幣彙率穩定而不得不大量拋售美元、歐元儲備。比例多少?很關鍵!如果說,國家外彙儲備轉移到國內企業和老百姓手中,是好事情;但若這麼多外彙打水漂了,堵搶眼了,可是大麻煩!
我們先看現象:以深圳商業銀行為例,進入2016年以後,每天兌換外幣的窗口都在排大隊,企業結彙更是繁忙,不得不限製--8日晚間中國央行下發文件,所有商業銀行都必須限製外彙兌換量,尤其是企業結彙。老百姓很恐慌,企業很恐慌,每一個中國人都在問:要不要持有外幣?持有哪一種外幣?從香港那邊過來的人告訴我,上個月用人民幣購買港貨相當於打八折,才不到一個月就變成隻有八五折了,未來會不會平價。而所有專家的回答幾乎是一致的:肯定有可能!趕緊買外幣,每一個家庭都最好持有一定的外幣,每一個企業都要改進資產負債表,增加外彙占款--我一直提倡的“藏彙於民”終於在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的背景下實現了,--又一次讓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