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理論核心在於防止人民幣資產大幅貶值(2 / 2)

從曆史上看,供給側理論對美英經濟有所幫助,出現了二十年左右的經濟增長,但卻成為全球經濟,包括歐美日經濟的不治之症,目前歐美日等西方國家普遍存在的高債務,尤其是政府債務負擔極重,已經不堪重負。美國的次級債危機,歐洲的債務危機,包括日本的巨大債務負擔,都源於供給側理論,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側理論已經走進死胡同。被西方經濟學否定的“供給學派”,竟在中國死灰複燃,其中深意誰懂?我的理解是,現在提出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隻是借用!

重中之重的地方不是減稅,不是擴大赤字,而是保衛人民幣資產,防止出現經濟危機、金融危機。中國經濟的現實狀況與西方供給側改革理論產生初期的經濟大環境完全不同,照搬是很危險的。

首先,中國經濟並非西方式的市場經濟,我們的改革還未完成,絕大部分資源(土地及企業不動產)不能進入流通領域,貨幣所對應的資產環境與發達市場經濟完全不同;中國勞動者絕大多數仍然處於低端勞動狀態,他們中的多數人沒有積攢財富的實力,稍微有一點點財富,也不知道如何保值增值;我們的城鄉、工農、貧富兩極分化仍然在擴大,其根源不在資本的占有,而在資本的運用。資本的有效運用應該是中國式供給側改革理論的最大課題;我們急需解決未富先老,絕大多數人無法養老的問題,靠誰養老?唯有儲備資產保值增值一條路,這中國式供給側改革理論的關鍵;我們的國有企業已經成為龐大的利益集團,成為僵屍企業的聚集地,讓它們關停並轉,難度可想而知。

很顯然,習總書記是明白這一切的,但沒有辦法,唯有硬著頭皮深化改革--這就是“闖關”一詞的來曆!中國必須踏實地,必須麵對現實創新理論,必須依靠朦朦朧朧的理論去一點點地解決中國特有的難題,西方的經濟理論隻能借用,決不能生搬硬套--而且要明白,那些部分是絕不能照搬的。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假的,什麼是真的,是必須做的--當前是去庫存、去產能,去除僵屍企業推動人民幣彙率改革,推動市場化建設,實現人民幣資產的保值增值。

供給側改革理論的實質不僅是要下決心關停並轉一大批僵屍企業,下決心搞混合所有製改革,下決心扭轉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局麵,下決心振興股市。也要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價值。企業價值不是以投入計算的,而是以產出(能力)計算的,居民轉為儲備的價值不是以買入價計算的,而是以預期計算的。供給側改革將扭轉人民幣資產下行趨勢的預期,這需要全方位的改革,急所是避免危機。人民幣彙率為什麼重要?它是計量供給側改革“度”的把握是否適度的最重要指標。彙率是什麼?它是全球各國勞動力價值比較的唯一尺度。什麼叫勞動力價值?既要看到創造勞動力價值的現實水平,也要看到轉為儲備的勞動力價值保值增值的水準。供給側改革失敗,中國的勞動力價值將一落千丈,人民幣資產將大幅度縮水,人民幣彙率也將暴跌。相反,如果供給側改革成功,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扭虧為盈,產出增加,創新能力增強,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共同走強,中國的勞動力價值提升,儲備價值增值,人民幣彙率堅挺。

很顯然,我們必須深刻認識供給側改革理論出台的危機背景,供給側改革理論的實戰應用必須把握不出現重大危機這個關鍵點。

危機來了,改革將被迫停頓,人民幣國際化、市場化,也將一風吹。那才是最大的危機!因此,供給側改革必須與保增長相結合,保增長不是保7%,保8%,而是保住6.5%,不要以為很容易!當前,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消費端推陳出新,都要以支持經濟上行為目的,以防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為重點。要審時度勢,不要考慮推倒重來--這是關鍵。

供給側改革理論需要簡政放權,但關鍵點在市場化,通過市場創新實現人民幣資產的保值增值。所謂要大幅度減稅,要擴大地方政府債務,不惜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赤字,不惜人民幣彙率下跌,不惜人民幣資產貶值,不惜股市暴跌股民財產灰飛煙滅。這一切都是有悖於供給側改革理論的。當前的急所是防範重大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因此逆轉股市暴跌趨勢,穩住人民幣彙率,保衛人民幣資產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