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立地為基(上)(2 / 3)

逼切需要礦區在半年時間內,迅速生產三百門大炮和一萬發炮彈,因為建康前線戰鬥不斷,我再不願進行這種使人痛苦的冷兵器戰爭了。

周繐管理的礦區,則要求他把鑄造廠一分為二,成立專門生產軍火的軍工廠,一則體現其重要性,利於管理;二則便於心無旁騖,可以專心加緊生產軍工產品。要求周繐一定要將軍工廠的流水線分細,一批工人隻負責製造武器的一個部件,總裝的工人必須選擇忠誠老實的人員,萬勿將新武器的消息走漏出去。

關於武器這個環節我想了很多。以前和朝庭官員、朝庭軍隊接觸得少,以為給他們先進武器不說光複江北之地,起碼能夠抵擋住元軍的攻擊。但現在看來,武器至上論是行不通的。賈似道在蕪湖決戰,至少有五千隻新式火統,三百門新式大炮,可仍然敗給使用投石機和落後的鐵殼爆炸性火器的元軍。由此可見,將領的個人素質和作戰指揮藝術仍然至關重要,武器隻起到了輔助性作用。正如常言所說:將熊熊一窩。一隻羊帶著一群狼打不過一隻狼帶領的一群羊。因此,在失望之餘我不得不作些保留,以防在萬不得時不會過早暴露北洋的實力。

於是專門給黃思義的第二封信中,嚴令他務必保守研發中心的所有秘密,不得有任何泄露。

而我所在的這座城市,為戰略要衝,前後受夾,形勢窘迫,急需新火器支援作戰。因此強求他領導的研發中心加緊新式武器的研製。

黃思義曾發明出手拋火雷,雖嫌簡陋,設計也不完善,但好處卻在於能夠單兵使用,不象投石機,或者火炮般的形龐體重,易於大量攜帶。便命他參考我存放在他那裏的有關書籍,設計出觸發裝置,改進手雷性能,斷不能還需用先點引信再拋彈。程序煩瑣、浪費時間不說,還極不安全。

關於如何製造複雜的觸發裝置,拉環引爆係統等等原理,便叫他自己在書裏好好找找,反正那些關於采礦的書籍多有介紹zha藥製作方式的。

隻把創意告訴給了他,然後就各司其職,具體就讓研發中心的人去辛苦吧,因為我也不甚明白這複雜的東西。不過有那些現代工業書籍裏的機械知識,對於黃思義這個沈括的門徒來說,應該不會太難。

想了想,我又在信裏寫著:你也不要太為難,如果那些簡體字實在認不出來,那就猜吧,湊合著整句話的意思,應該不會太難猜測。當然,如果猜得錯了,實驗中出現了差漏,一定不要責怪我。反正你黃思義經常被火yao燒爛了褲子,再多一次也無所謂。最後一句話則是:如果你將這封信的內容和你研製武器的消息讓研發中心以外的第二人知道,我會讓你比燒爛褲子難受一百倍。

盼望北洋送來火器的同時,巨大的建行宮已修葺一新。按古時規製,宮內布置亭台樓閣,引水入苑,再種綠樹繁花,重新將巍峨宮殿粉刷一番,將韃子縱火留下的痕跡遮住,又征城中木匠對之進行修補,窗欞門框,屋脊挑梁,隻要還能還原的,全部修繕。而部分徹底燒毀的房屋,便讓它成一堆瓦礫在那裏吧,雖然這些房子占整個宮殿的三分之一強。

即使如此,行宮仍然占地廣闊,千幢百宇巍然屹立,黃瓦紅牆之內綠葉成蔭,小橋流水婉轉悠長,精致中又透出儒雅大氣。我卻在其中遐想感歎,這座千古名城當真是徐子清的洞天福地啊。

賈似道於二月中旬送來一封信,那時我剛收複建康不過六天。他說道:托子清洪福,老夫心病痊愈,於今後安枕無憂矣。天縱奇材當得天家保佑,老夫猜想,不過半月,必有封浩自臨安來。

他說得沒錯,封浩果真從臨安來了。聖旨以謝太皇太後、全太後、小皇帝,三宮聖上的名義發出,“-------國之柱石,天下賴之以安。享開國郡公爵,食邑三千戶,受勳上護軍,升秩正三品冠軍大將軍,賜金魚袋------盼愛卿毅然殮敵,特委沿江製置大使,自建康至太平,官民軍務以降,皆由卿決。------以鐵騎成群,金戈相連,用海內盡粟,山河共鳴,得匡複之功,大宋中興有望,卿作中興之臣亦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