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立地為基 (下)(1 / 3)

胡應炎督導一幹將領前線禦敵,與太平之阿術,鎮江之阿塔海,磨磨蹭蹭的小打小鬧,直至仲夏時節,敵我雙方甚至達成淺嚐輒止的戰鬥默契。

八月初,建康為軸心的四百裏方圓內,山上郭下到處是人,他們揮舞著鐵鍬鋤頭,喊著口號,唱著歌謠,幹勁十足。沒多久,一片片荒野就變成了一塊塊平整的田地,再不見荒草叢生、沼澤遍布,如赤地千裏般的景像。楊二從前線回來,這個目不識丁的將軍本是農人,主動請纓參與耕種。如此熱情,竟讓我拒絕不得,應允之後,他便率本部三千士兵投入到屯墾中去。從將軍到戰士,從後勤到火器營,三千人砍梢開荒,燒荒肥田。楊二帶頭,專門打製了一把大號钁頭,走到哪裏揮钁挖到哪裏。

剛開始軍隊僅他一員高級將領參與屯墾,到後來,從前線輪換休整的牛富、傅良玉、白大虎、柴旺等人受其影響,也提本部加耕種。有上層將領帶頭號召並以身作則,這項運動極大提高了群眾恢複生產的熱情。甚至在句容縣城出現了一天開荒五畝的農人,但不久後,這個紀錄被打破,竟有人一天開出十畝荒地。

墾荒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方照前來探我,這位年青貌美的聖姑建議我招賢納諫,說道:“得天下者必先得民心,製置大使已做到這點,但僅有軍功,卻不顯治能。今江南人材輩出,何不招賢納士,以使大帳龍蟠虎踞,茲事備軍,裨就大將軍麾下,以各盡所能?”

我問她:“可有辦法?”

這位漂亮的女孩子便笑道:“古有舉賢之法,大將軍可利用之。”

這倒是確實可行的辦法,還能解決燃眉之急。於先前,我不能派帳下將領出任地方官,沒了他們我還怎麼打仗?明教閑人倒是多,方照也流露過替我維持地方的意思,但已許她獨領一軍,如果再將好不容易打回來的城市也給她,那豈不是全軍艱苦卓絕戰鬥半年,全為明教作了嫁衣裳?因此,九座被收複的城郭急缺治理人才。

便下求賢令,使每城每鎮公推德高望重之人,出任本地長官,由沿江製置大使任命。

群眾現在充分熱情地投入到生產當中,享受到許許多多我給予他們的物質利益,知道徐大將軍常勝不敗,又知道我在江南擁有偌大善名。如此深厚的群眾基礎之下,此令一出,立即得到充分響應。

明州四賢之一的沈煥恰在建康,被舉為江寧縣丞。理學名家黃震的弟子金履祥在燕子磯被當地百姓推出來,他也不推辭,往建康拜謁我後,便回燕子磯打理民政。隻兩個月時間,所有從建康而出的各項主張,各種措施,倒是他那裏完成得最好,貫徹得最為徹底。我卻奇怪了,理學家們不都是古板而生硬,崇尚“天地君親師”的麼,怎麼在不報朝庭而私分無主之地一事時,他不阻止我?

我的這種奇怪很快得到了證實。

到德佑元年七月時,轄區內不但農業生產進行得如火如荼,便是北洋輸來技術的棉布製織所、為戰鬥作準備的各種鐵鋪、兵器匠作所也蓬勃發展。為了顯示我必保建康的決心,還抽出陳昭、許夫人置辦建康書院,以此來說明自己確實認真建設城市,在為常駐此地作準備了。

甚至我還鼓勵區內群眾走私,以高出市價一點五倍的價格收購戰略物質,如糧食、火yao、馬匹、布匹等等盡在羅列之中。並且,如有人從江北元占區大量販進此類物資的,我還會上報朝庭,賜以他們七品郎官的出身。

便出現一件滑稽事。居然有神通廣大之人士,從韃子真州守將韓郅手中買來五十匹戰馬。吃驚之下立即打聽,才知道韓郅荒淫無度,兼得膽大包天,為飽私囊,卻是經常幹這些事的。

建康在兩麵環敵的惡劣環境中顯出活力四射的生機,各項生產活動蓬勃開展,如此一來,勞動力便不充裕了,開荒的,經商的,織布的,製造各式武器的,還有走南闖北到處走私的,人手已然入不敷出。有鑒於此,我便下令,嚴禁區內婦女纏腳,已經纏了立即放開,便於解放勞動力,使婦女走出房屋參加勞作。

此議一下,除了明教的朱溪支持我------明教教義便提倡男女平等------其餘人等,包括目不識丁的楊二,還有北洋而來的胡應炎、王勇、陳昭等人,全部反對,均說有違古製,女人應該在家裏安安生生呆著,煮煮飯,紡紡布,看顧好家就行了,放腳之議驚世駭俗,絕不可行。

趙晉、趙與可等朝庭舊臣反對得更加激烈,說什麼“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女子必須遵從三從四德,在家侍夫,出門遮麵,怎能走出家門受萬眾矚目之辱?如此一來,隻怕顛覆千年正統,引發下層愚民之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