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兩條漢子一台戲(1 / 2)

常言道:三個女人一台戲。本文之所以冠以“兩個漢子一台戲”為題,自然有其奇妙之處。

前不久,筆者應地處享有“夏都”盛譽的北戴河與南戴河中間地帶的中國萬博文化城之邀,研討在該城拓辟“海外文化村”的可行性。三天會期結束,利用返京罅隙,我們一行五人一大早兒就乘坐一輛三輪摩托車撲進了南戴河的懷抱。

據悉,一周前這裏的海濱還是遊人如織,人聲嘈雜,而今除了幾個賣用小海螺製作的鑰匙鏈等工藝品的女人外,整個海濱隻有一個賣螃蟹的。蟹主是個30來歲的壯漢,他手裏拿起一隻活蟹誇張地向稀疏的遊人連連抖動,粗門大嗓地吆喝著招徠顧客。在他的腳前麵攤放在一塊破舊塑料布上的螃蟹,看4:去充其量不過20來斤,使人覺得他那誇張的舉動與螃蟹的擁有量不成比例。同行的機關調研處的小郭和文化工作處的小李都是女同胞,前者因了不虛此行而後者履行朋友之托,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終以較之北京市場螃蟹價格便宜一倍的價錢成交。小郭買了8斤,小李買了10斤。可是18斤稱過,蟹主麵前的螃蟹居然還有一半多。小郭疑慮地質問蟹主:“你給我的份量夠不夠?”壯年漢子聞聽兩眼虎地一瞪,好像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粗脖子紅臉地往前一伸:“你要懷疑缺斤短兩,自己提著到前麵找個飯店去約約,如果份量不夠,缺一兩我補你一噸!”說著將盛滿活蟹的秤就往小郭手裏塞。蟹主這震耳欲聾的嗓音和頂天立地般的氣概,與其說是發誓賭咒莫如說像發表宣言。小郭見狀一邊躲閃一邊說:“算了,給我們蒸一下,一會兒我們帶走。”

“就憑大姐這句話,那6兩的零頭不要錢了!”壯年漢子慷慨地說完,客氣地請身邊一個蹬三輪車的小夥子把賣過的螃蟹送到不遠處的一個小飯館去蒸。

“三位大哥不買點兒?這個季節的螃蟹最肥,不信我掰開一個你們看看!”壯年漢子彎腰抄起一隻碩大的公蟹,說著就把蟹蓋掀開,果然蟹肉飽滿。但是,盡管蟹主具有北方漢子的豪爽,一來我們三個男同胞行前沒有肩負購蟹使命,二來我總懷疑這家夥“黑”,所以搖手作罷。

“到海濱來,不吃點海味兒?”那蹬三輪車的小夥子回到蟹主旁,立刻主動給我們搭訕。

“想倒是想了,可是海濱的飯店全都關門了。”湖南省僑聯的邱主席不無遺憾地答。

“我拉你們到那邊找個又幹淨又便宜的飯店,保證叫你們吃得滿意!”蹬三輪車的小夥子說著叫小李小郭上車。

“有多遠?”

“不遠。”

“坐你的三輪車要多少錢?”

“一塊錢一位,一共5塊錢。”

“不遠還一人要一塊錢?!”

“我的大叔,一塊錢還多,要是早10天,每位不給5塊,我要拉才怪哩!”小夥子顯得有點急赤白臉。

我與蹬三輪車的小夥子一路“臭貧”,其間我還問他是不是當地人,他說不是,是東北牡丹江人。我說他既然是牡丹江人認識不認識萬博城的董事長王誌君。他說說認識也算認識,說不認識也算不認識,因為他知道與他是老鄉而他不知道與他是老鄉。我說這也難怪,王誌君已經成了名人了嘛。我還問他與那賣螃蟹的認識不認識?他說認識,但隻是見麵熟,因為賣螃蟹的是北戴河人而他卻是牡丹江人。我問他那賣螃蟹的漢子是不是剛才少給了份量?他說一般講遊客多的時候賣螃蟹的容易“宰”人,而旅遊淡季隻有一兩個賣螃蟹的,目標大,一般不敢做手腳,因為沒法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小夥子說得實實在在,人情人理,於幽默中透著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