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樓興山東“雞片芙蓉”(1 / 2)

樓為東興興山東,

魯人飯店第一功。

雞片做成芙蓉樣,

下箸皆言魯人能。

東興樓創建於1902年,以菜肴的清素鮮嫩、擺設的富麗堂皇而著稱。名為樓其實是平房,三進又兩個跨院,房子不算大,可是間架特高,簡直不成比例,據說其間還有個故事。當初興建的時候,一切木料都已購妥,原是預備建築樓房的,經人指點,靠近皇城根兒蓋樓房有窺視大內的嫌疑,罪不在小,於是利用已有的木材改造平房,間架就特別高了。直到1937年路南蓋東興樓禮堂前一直是出廊四合大房。據說東興樓的廚師來自禦膳房,所以烹調頗有一手。

過去北京的飯莊分兩大類,一種是包辦大型宴會,一次能擺酒席90桌,並備有供堂會的戲樓的飯莊;一種則主要是應時小賣,菜肴多樣,顧客隨要隨做,兼辦小型宴會的飯館。東興樓設有兩個廚房,兼有飯莊和飯館兩種職能,從而增強了它在同業之間的競爭能力。東興樓經營的風味菜肴屬於山東省膠東菜係,特點是清、素、鮮、嫩,油而不膩。不論南方人或北方人,也不論中國人或外國人都非常愛吃。在北京山東館子裏,東興樓無疑的當首屈一指。

東興樓室內裝飾講究,餐具是象牙筷、銀勺。製作菜品是山東膠東風味,講究清素鮮嫩。生意日漸興隆,由於選料精細,烹調技藝高超,成為北京“八大樓”飯莊之首。東興樓的芙蓉雞片為鎮店名菜,取雞胸肉剁成泥,加蛋清攪和,使二者融為一體,入溫油鍋中攤成片狀。製作過程雖簡單,但恰到好處的火候則最見廚師的功夫,雞片要大而薄,色澤乳白,熟而不焦,入口軟嫩爽滑。

東興樓開業後,是清廷大官僚上下朝時歇腳休息、吃點心用餐的地方。進入民國後,它的服務對象多為軍閥政客,當時軍閥政客請客無不在東興樓,故北洋政府時期是東興樓最鼎盛的時期。1932年,白崇禧請客要吃中餐份飯,銀元14元一份,當時沒有一家飯莊敢應,隻有東興樓接下來。

話說八國聯軍退出北京城不久。那是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春節過後,京城東華門大街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彩綢飛舞,鞭炮齊鳴,原來,設在這裏的“東興樓”,在這天正式開業了。清代著名書法家“長白鍾蘭”撰寫的東興樓匾額,懸掛門端,金光閃閃,莊重氣派。

東興樓的東家有二,一位姓劉,在皇宮裏管書,外號書劉,一位姓何,是放印子錢的大財主。他們二人請的一位領東(即總經理),名叫安樹塘。這安樹塘出身官宦家庭,精明強幹,深通經營之道,卻又為人和善,忠厚敦誠。他對兩位東家說:“吉時開業,東興樓占了‘天時’;地近皇宮,既通繁華街道,又得清靜幽雅,文武上朝,必經此地,東興樓占了‘地利’;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又不如人和。這‘人和’二字——二位東家放心——就看小弟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