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牌匾“肘子頭”天福名厚(2 / 2)

不光皇宮,清王朝的很多達官顯宦也都是天福號的老主顧,有的還為天福號題過字、寫過匾,其中有名的,就得說清代的兩位知名狀元,一個是翁同龢,一個是陸潤庠。聽老師傅說,新中國成立以後,老店裏還供奉陸潤庠的那塊匾。

愛吃天福號醬肘子的名人就更數不勝數,過去演藝界大腕兒就有很多,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葉盛蘭都愛吃天福號的醬肉,袁世凱愛吃天福號的雞,他們既是藝術家,也是美食家,都認準天福號的肉製品。老師傅說,他以前還常給王光美的父親王懷卿老先生、西單著名醫師盧克傑送醬肉。

這京城這麼多做肉的,天福號怎麼名氣這麼大,當然,這還不隻是一個曆史的問題,您說皇宮貴族能長期認天福號,能是一般的醬肉嗎,關鍵還得一個信譽,天福號在信譽上真是做得沒得說。

天福號的經營策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講究“誠信”。據老師傅回憶,在過去天福號老店,特別講求“誠信”。如早年天福號做醬肘子選原料,隻認京東八縣的黑毛豬,這種豬生長期為9~12個月,天然喂養,肉瓷實,皮薄肉嫩,個兒勻溜兒,由於生長的地方水土好,營養也特別豐富。輔料的選用也非常精細,花椒、大料、桂皮、生薑等要新鮮整齊,產地固定。當然,選用這樣的原、輔料,價格要比別處的貴,但天福號從不含糊。在製作工藝上也是如此,絕不偷工。如天福號的龍頭產品醬肘子,製作工藝是非常複雜的,買來的肘子要經過水泡、去毛、剔骨、綽胚、碼鍋、醬製、出鍋、撣汁等數道工序,僅醬製這一個環節就要經曆旺火煮、溫火燉、微火燜三個階段,曆時6個多小時。過去人們想吃天福號醬肘子,排隊購買,去晚了就會買不到,即便是這樣,天福號也絕不會為多生產縮短一分鍾的製作時間。

第二,注重服務。在過去,天福號與老主顧們的關係都非常好,不隻是和宮廷、王府、大宅門、食客們關係好,對一般的平民百姓——拉三輪的、提籃的、挑擔的也是熱情周到。店堂內設有桌案、長板凳,人們買了肉需要切碎時,當場就給切好,放在大餅裏,坐下來就可以趁熱吃,吃飽了再走。老掌櫃的說:和老百姓搞好關係,他們就會把咱們的產品推薦給別人,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買賣自然就來了。您瞧,天福號的經營之道多有可咂摸的地方。天福號在平時的售貨活動中十分注意聽取主顧們的意見,隨時改進。不論老人小孩,確實做到童叟無欺,價格合理,分量足。到門店來買的,請你選好後,還給你切好包好,送出門外。對大宅門、老顧客還實行定期送貨,準時送到,電話要貨,隨叫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