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一位在大學任教的小提琴家:通過4年培養,學生們應該達到什麼標準?
他說:優秀的聽力。
此答讓人嘩然,小提琴培養的是“拉”力,怎麼變成“聽”力了?
這位教授說:讓我的學生拉4年琴,知道什麼是好的音色、好的節奏和好的音樂。4年大學培養一副好耳朵。
我借這個話題說另一件事。
古人把眼耳之類稱為“官”,居於高位,驅役四肢,至今醫院沿用“五官科”的稱謂,如同“五部委”。做官無論怎麼做,都不致愚。就聽覺而言,除收集信息外,還有一個功能,即監聽自己的語言。所謂口舌,曆來沒有忠信可言,隻有美雅之別。這是與生俱來的特權,說真話假話,都沒有發聲器官或方法的製約。說謊不至於失語,也不至於聲帶撕裂,如同有人說“語言沒有階級性”一樣。而耳官,永遠清楚嘴裏說的是真話抑或虛言。說與聽都在同一顆心的觀照之下。
人在誠實的時候,耳朵感受如何?人說假話時,耳朵又當如何?人已經忘了,至少我已經忘了。然而當耳朵第一次聽到嘴說假話的時候,一定驚訝,像《浮士德》裏的靡非斯特一樣,說:
“看啊!看這個人!”
這個人並不怕看,因為耳朵永遠不會把真相說出去。我相信,人的耳朵是頑強抵抗謊言而最終與謊言妥協的一“官”。
古人聽了謊言,包括粗鄙、曲諂、偽善之言,取泉水洗耳,為還耳之清白,可見有廉恥之人亦敬重自己的聽覺。
對個人的內心而言,說與聽永遠無法在真偽間統一,騙過自己的耳朵容易,處理虛偽信息給潛意識帶來的負擔卻費時,也費事。所謂負擔亦可稱為“資源性成本”。當這一成本,也是謊言成本提高之後,導致信息係統效率的全麵降低。換言之,你不得不用新的謊言去圓過去的謊,消耗更大的內存。
所以有人說,如果你不想惹太多的麻煩,就不要說謊。
在大謊言家那裏,耳朵隻聽聲音而不管意義(聲響化)。如果有一天,這雙耳朵聽到主人說出一句真話,一定會感動的。如果有油,會從耳孔內潸然而出,有如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