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所有的兒童畫中,都看過他們畫的雞。對孩子來說,畫雞滿足了他們對鳥的仰慕,因為雞不善飛,於是孩子就把雞和其他在陸地行走的哺乳動物畫成一家人。譬如雞和小貓小狗一起開會、旅行或爭吵。

女孩子喜歡畫母雞。這是她們在動物中找到的一個母親的形象。母雞在兒童畫中可以比貓狗表現出更多的母性和美麗。在孩子筆下,母雞像公雞一樣五彩繽紛。他們認為媽媽必然是美麗的。尾羽一根根地用彩色描繪,並柔曼地高高挑起。為什麼母雞比其他動物更具母性呢?孩子們覺得那麼多小黃絨球,一般唧唧喳喳的雛雞更像孩子,更惹人珍憐,更需要撫愛。撫愛它們的媽媽就是母雞大嬸——在民間故事中,母雞的角色常常是大嬸。這樣,孩子就把自己的處境移情到畫中,它所反映的道理乃是永恒不變的一個道理:幼稚者天生應該得到愛撫。而這樣的畫(畫在孩子心裏其實是一個故事),女孩子又滿足了充任母親的願望,她們喜歡模仿媽媽去當一個媽媽,去愛撫那些更加弱小的生靈。

在畫裏,女孩子把母雞畫得像媽媽一樣美麗,而雞雛一律是聽話乖巧的,譬如排著隊。孩子們的畫最有趣,是母雞從未空著手。孩子把母雞的翅膀當作手。母雞媽媽的翅膀上,常常挎一個精巧的小皮包,這是年輕的媽媽所不可或缺的。有時,這隻“手”還會舉一支冰淇淋或一隻香蕉。孩子們在畫的時候,分明感到翅膀舉一隻冰淇淋的困難,但仍然不願把翅膀畫成手,因為這就不像雞媽媽了。她們寧願雞媽媽艱難地舉著水果或一本書,自然這是一本講故事而不是數學的書,使它更像母親。

孩子們在雞的形象中也感覺到了翅膀寓意的懷抱感,隨時會把孩子們摟過來。而男孩子畫的雞多是公雞,羽毛淩亂,傻傻地站在一廂,仿佛等著什麼人前來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