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1049-1100),字太虛、少遊,號淮海居士。高郵人。北宋文學家。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20歲,作《浮山堰賦》。24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其散文長於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於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遊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後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代表作為《鵲橋仙》(纖雲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雲)等。《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臭腐為神奇”的名句(見《蓼園詞選》)。《滿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張炎《詞源》說:“秦少遊詞體製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生平詳見《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又輯《揚州詩》、《高郵詩》。其《蠶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又善書法,小楷學鍾、王,姿媚遒勁可愛,草書有東晉風味,真、行學顏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高郵文遊台、秦觀讀書台、《秦郵帖》石刻、揚州雲山圖、“淮東第一觀”石刻,保存至今。
曆代文人對秦觀的評價:
宋蘇軾戲評秦觀、柳永對聯:“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宋蘇軾東坡絕愛其尾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曰:“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宋蘇軾:“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詩清新嫵媚,鮑、謝似之。”
宋李清照《詞論》:“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中乏富貴態。”
《宋詞三百首》:“委婉含蓄,清麗雅淡”。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少遊《滿庭芳》諸闋,大半被放後作。”“秦少遊自是作手,近開美成,導其先路。遠祖溫、韋,取其神不襲其貌,詞至是乃一變焉。然變而不失其正,遂令議者不病其變,而轉覺有不得不變者。”“少遊詞寄慨身世,閑情有情思。”“他人之詞,詞才也;少遊,詞心也。得之於內,不可以傳。”
張炎《詞源》:“體製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
孫兢《竹坡老人詞序》:“蘇東坡辭勝乎情,柳耆卿情勝乎辭,辭情兼勝者,唯秦少遊而已。”
張耒:“世之文章,多出於窮人,故後之為文者,喜為窮人之辭。秦子無憂而為憂者之辭,殆出此耶!”
金元好問《論詩絕句》評秦觀詩雲:“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李調元《雨村詞話》:“首首珠璣,為宋一代詞人之冠”。
清劉熙載《藝概》:“少遊詞有小宴之研,而幽趣則過之。”(小晏指晏幾道)
清周濟《介存需論詞雜著》曾經引用前人評語評秦詞說:“少遊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終不能到。”
周濟《宋四家詞選》:“將身世之感,打並入豔情,又是一法。”“少遊最和婉醇正,稍遜清真者,辣耳。少遊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
樓敬思:“淮海詞風骨自高,如紅梅作花,能以韻勝,覺清真亦無此氣味也。”
清代詞論家馮煦:“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
《四庫全書總目》:“而詞則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
清王國維評秦觀與周邦彥說:“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清代王國維《人間詞話》:“少遊詞境最為淒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則變而為淒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