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加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曆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範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有《珠玉詞》一百三十餘首,風格含蓄宛麗。其代表作為《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破陣子》、《鵲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亦工詩善文,原有詩文二百四十卷,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

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造語工七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藉,溫潤秀潔。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一一。有胡亦堂輯《晏元獻遺文》一卷。

他一生富貴優遊,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在北宋文壇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詩、文、詞兼擅。

有一次,晏殊路過楊州,在城裏走累了,就進大明寺裏休息。晏殊進了廟裏,看見牆上寫了好些題詩。他挺感興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後,讓隨從給他念牆上的詩,可不許念出題詩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聽了會兒,覺得有一首詩寫得挺不錯,就問:“哪位寫的?”隨從回答說:“寫詩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這個王琪。王琪被找來了,拜見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談得來,就高興地請他吃飯。倆人吃完飯,一塊到後花園去散步。這會兒正是晚春時候,滿地都是落花。一陣小風吹過,花瓣一團團地隨風飄舞,好看極了。晏殊看了,猛地觸動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對王琪說:“王先生,我每想出個好句子,就寫在牆上,再琢磨個下句。可有個句子,我想了好幾年,也沒琢磨出個好下句。”

王琪連忙問:“請大人說說是個什麼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聽了,馬上就說:“您幹嗎不對個——‘似曾相識燕歸來?’”

下句的意思是說,天氣轉暖,燕子又從南方飛回來了,這些燕子好像去年見過麵。

晏殊一聽,拍手叫好,連聲說:“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對得確實好,跟上句一樣,說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歸來”對“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識”對“無可奈何”也恰到好處。這兩句的音調正好平仄相對,念起來非常和諧好聽。

晏殊對這兩句非常喜歡,他寫過一首詞《浣溪沙》,裏邊就用上了這副

聯語: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寫作者在花園飲酒,看到滿地落花,心裏十分傷感。雖說詞的情調不太高,不過,寫得情景交融,藝術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晏殊太喜歡“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了,後來他在一首七言律詩裏,又用了這兩句。這在我國古代詩詞作品裏,還是不多見的。

《宋史》本傳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詞作受馮延巳的影響較深,與歐陽修並稱「晏歐」。題材比較狹窄,對南唐詞因襲成分較大。由於一生顯貴,詞作主要反映富貴閑適的生活,以及在這種生活環境中產生的感觸和閑愁。《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是其代表作,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傳誦之名句。

間或流露出曠達的情懷,概括出對人們有啟迪的人生哲理。藝術風格和婉明麗,清新含蓄。所作皆為小令,善於即景抒情,以鮮明生動的形象,構成形神兼備的意境,寫景重其精神,前人評為「更自神到」。語言精煉渾成。這是他的詞作內容雖一般卻能萬口流傳的主要原因。在小令的寫作技巧上,晏殊有所發展,且使之日臻純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