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233~297年):三國時期蜀漢安漢縣城人(今四川南充市順慶區)。
陳壽字本仁,出生在寧遠衛城(今興城古城)裏的一個軍人家庭。陳家原籍江西新幹,祖父陳誌弘於明洪武年間代替兄長到遼東服兵役駐守寧遠衛,當時為解決兵源不足的難題,朝廷規定關外衛所的官兵多以世襲為主,這樣,陳壽的父親成人後也披甲入伍,定居寧遠。
陳壽在貧寒中度過了童年。正統五年(1400年)他出生時,家庭已經十分貧困,僅靠陳壽父親有限的薪餉維持全家的生計。即便這樣,父母仍節衣縮食供陳壽入私塾讀書,後又把他送到寧遠衛儒生賀欽的門下繼續學業。貧苦的生活加上良好的教養,使陳壽從小就頗講禮義信用。
經過刻苦攻讀,陳壽在成化元年(1465年)的鄉試中考中舉人,雖然功名並不算高,但在以駐防軍士及其家屬為主要構成的寧遠城居民中,這已經是考學上的一大突破了。寧遠衛的鄉親們在為陳壽慶賀之餘,特意在城中的大街上為他修建了舉人坊。鄉親們的勉勵和厚望激勵了陳壽更加發奮讀書,終於在七年後的成化八年殿試中脫穎而出,考中進士。
陳壽考取進士後沒有辜負家鄉人民的期望。殿試揭榜後不久,陳壽就被朝廷委任為戶部給事中,這雖然是一個七品小官,但權力可以說並不算小,因為在封建時代特別是和平時期,戶部直接和黎民百姓打交道,可以彈劾地方官吏。陳壽在戶部給事中任上恪盡職守。一次,他去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大同(今山西大同)巡邊視察,發現軍營中的一些軍官不僅橫征暴斂,而且作風很不檢點,回京後,陳壽立即上書彈劾,最終這些軍官被免職。
在戶部任期內,陳壽明察秋毫,注意分別是非真偽。
然而,由於陳壽的剛直不阿,也得罪了朝廷裏的一些權勢人物。陳壽曾經彈劾萬貴妃的兄弟及皇帝寵臣梁芳、僧繼曉等人,因此惹惱成化皇帝,一度將其下獄。後來經一些正直大臣求情,陳壽獲釋並回戶部擔任都給事中,但在明憲宗在位期間,陳壽始終得不到重用和提拔。
弘治元年(1488年),成化皇帝病逝,他的獨子朱佑樘即位,是為弘治皇帝。弘治帝是明朝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剛主政的幾年裏政治比較清明。這時,一位叫王恕的官員出任吏部尚書,他唯才是舉,看中了陳壽的才幹和能力,向皇帝保舉提升陳壽為大理丞。
盡管王恕做了幾番努力,但無奈這位新任的吏部尚書在朝廷中反對派甚多,他們借口已經不惑之年的陳壽閱曆淺、對刑律外行,鼓動皇帝下旨調陳壽到南京任光祿少卿,後又改任主管祭祀的鴻臚寺卿一職,晉階為正四品,將陳壽明升暗降削去實權,並使他遠離北京中央政權。
弘治十三年(1500年),已是60歲的陳壽被朝廷重新重用,出任右僉都禦史兼延綏巡撫。陳壽到任後,馬上著手整頓軍旅,他將軍隊分為十道,分別駐守在各個戰略要地,彼此互相應援,從此軍勢大振。第二年,蒙古滿都魯等部落相約聯合進犯明朝邊境,試圖得到更多的土地,他們先是以百餘騎兵引誘明軍深入,陳壽麾下的諸位將領見狀請求出戰。而陳壽卻穩坐軍中,他分析了對手的兵力,判斷這是敵人的誘兵之計,於是他將計就計,沉著地指揮所部應戰。陳壽不顧花甲之軀,親自披掛上陣率領數十名騎兵到對方陣前,然後又帶領兵士們下馬席地就餐。蒙古軍隊不知這是何種戰法,為謹慎起見,慌忙退走。陳壽趁著對方的疑惑後退之機,命令部下吹響號角,頓時明軍各道兵馬乘勢追擊,驅散了進犯的蒙古軍隊。
明軍凱旋後,論戰功當給陳壽加一級俸祿,部下有人勸他將兒子和親屬的名字一同上報朝廷受賞,遭到了陳壽的堅決反對。平素陳壽對親屬、隨從要求十分嚴格,親屬從沒有人利用陳壽的權勢作威作福,陳壽還要求幾個兒子靠本事成就一番事業,不能依靠父親的權力謀取私利。
陳壽在陝北任職期間,延安、綏德一帶的明軍有戰馬三萬匹,他們長久駐在延綏一帶,有些馬匹根本就派不到戰場上去,而且飼養起來耗資太多。陳壽根據防衛的需要,沒有采納減少馬匹飼養量的建議,但命令將士們將馬帶到邊塞附近水草茂盛的地方放牧,眾人擔心會遭到蒙古兵的突襲而不敢前去,陳壽身先士卒,策馬先行,眾將士隨之前往,這樣,比起在後方安全地帶用草料喂養戰馬,一年可節省白銀數十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