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溝通時講個小笑話可以使溝通朝更融洽的方向發展。但是,開玩笑如果不把握分寸,即使你十分賣力的“演出”,也達不到與別人溝通的目的。
下麵就是在平常交際中常犯的一些禁忌:
(1)滑稽的動作一再重複
假如平時不愛言笑的人,突然在大眾麵前表演翻跟頭,並且頭上起了個包時,大家會不由地縱聲大笑。但是倘若該人一再地表演同樣的動作,笑聲不但會消失,甚至會使人起了憐憫之心,以為他有毛病。
(2)突然反常的舉動
不是機智型的人,卻以機智的方法演講,乃是一種反常的舉動,反而令人感到厭煩。
(3)勉強自己說笑話
說笑話的目的在於發揮話題,具有刺激作用,有如樂章的前奏曲和戲劇的序幕,與主題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不論笑話本身多有趣,絕不可引用和話題無關的笑話。參加晚輩的歡送會時,為了鬆弛凝重的氣氛,講些趣味的事當笑話,殊不知如此一來就脫離送行意義。
沒有關聯的笑話,就等於浪費時間、精力,毫無意義。
(4)選擇的笑話不適合
講笑話要配合聽眾的程度,否則會發生聽不懂和過於簡單的現象。像有位大使意外受了傷,一位到美國大使館采訪的新聞記者說:“大使夫人真像日本人。”這句話若是早知道大使夫人是日本人,當然甚覺好笑,否則推敲半天,也不會覺得這句話有什麼可笑。
(5)事先把提醒話說出來
“這是非常有趣的笑話,你們大家一定會感到好笑的。”
像這樣事先講明的話,效果就大為降低了。
(6)自己先笑
自己講而自己先笑的人,可以斷定是性情很好或容易滿足的人。實際上講笑話的要領是講的人自己不笑,這樣才能使聽者覺得倍加可笑。
(7)缺乏獨創性的笑話
眾所周知的笑話,如果還是按以前的角度來講,不但缺乏新鮮感,來生動性也會減半。而如果能將舊歌唱成特殊的調子,不但使年老者大笑,經過解釋以後甚至可以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8)講諷刺的話
以長舌婦的作風誘發的笑話,應含有激勵性,而且必須觀念正確。因為帶有諷刺性的話,是會令人反感的。至於攻擊性的笑話,更應避免。有時也許會因為某人的失策而覺得相當好笑,但是應該同時提起他的優點,才能算是個有涵養的人。
(9)缺乏寬恕、容忍的態度
講笑話不僅要注意詞彙、方法,更應該具有使人舒暢的幽默感。幽默的意義不在滑稽的表現,而是發揮人性的溫暖,展露理性的笑容,使聽眾有看完小醜影片後留下來的喜悅感一樣。此外,幽默也代表一個人開朗樂觀的個性,並不是刻意裝飾偽善的表演。
舉止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猶如屋子的門麵,屋子的門麵清新雅致才能吸引路人駐足觀賞;人們在人際交往中隻有多多注意自己的舉止禮儀,才能獲得與他人的進一步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