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立刻把劉琨叫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勤奮刻苦的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後來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原文”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譯文”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就休息,把門窗關好,並親自檢查。
“解析”這句話的表麵意思是在描述恬靜的田園生活,而不是笙歌徹夜的城市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陰陽之交替,享家室之倫樂,同時也是謹防盜賊。古今都是一樣,如果遇到冤家或盜賊進來謀財害命,這是很危險的,所以門戶要關鎖好。換個角度講,它有很深的寓意,關鎖門戶,這個“門戶”不僅是家居的門戶,還有心上的門戶。心不再往外去攀緣,把心關起來,這是防心離過,防止自己的貪心、嗔心、慢心等種種不善的惡念起來。能夠防心,就能夠離過,那麼身就沒有過失了。
本句話實際上是為了更深層地突出“謹慎”二字:日落而息,要親自檢點門戶,這樣才能做到處事“謹慎”。
“謹言慎行”從字麵看,著意言行舉止小心謹慎,頗與“謹小慎微”近義,但這兩個詞彙確有天壤之別。俗話說:“一言不慎就會招來禍端。”與其以後招來麻煩,授人以柄,倒不如今天謹慎從事,謹言慎行。
曾國藩說話非常謹慎。人們常說曾國藩說話語遲,他坐在那裏常常不發一言,但是不露自威。語遲,就是說話慢。很多人說話很快,有時候可能話沒有經過大腦就直接說出來了,而這樣往往會說錯話。有道是:“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並集。”意思是說,即使十句話能說對九句也未必有人稱讚你,但是,假如你說錯了一句話就會遭受別人的指責。所以,曾國藩囑咐他的兒子:“說話不要太快,與人答話的時候要沉吟片刻再說出下一句話,不要搶話說,這樣,你說的每一句話會中規中矩,擲地有聲。”所以,會做官的人寧肯沉默寡言,也不會隨便亂說,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絕對不自作聰明。
其實,無論是行為,還是言語,都應該謹慎。談吐必須要謹慎,言語不謹慎者,難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喋喋不休、大談空話者為人所討厭;直言亂語、失口傷人者更是為人所恨。如果說話沒有深思熟慮,總以快人快語為能事,隻怕惹禍上身還尚不自知。行為舉止更要謹慎,慎行是一個人成就功業必經的人生曆程,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寧可謹慎萬分以求穩贏,決不為求快速而打無把握之仗”。而做到“慎行”,需要以耐心或恒心為階梯,隻有如此才能到達慎行的境界。
曾國藩年少的時候就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等到他出人頭地時,對自己的行為與言談就更加嚴格要求了。由於處於比較高的地位,自然會遇到很多人來找他幫忙,這些人大多是遇到了一些危急的事情,而且比較棘手,才會找到曾國藩。對這樣的情況,曾國藩從來不會貿然行事。
曾國藩曾經這樣說:“做官的人,比一般人辦事方便得多,做大官的人,往往他想都沒有想到就已有人幫他把事辦好了。不僅他自己是這樣,就是他的家人往往也是一言九鼎,頤指氣使,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無限風光盡被占。這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以位高權重的人,就不能不對自己的行為特別小心,包括對自己家人的言語也應當格外謹慎。”
“謹言慎行”不僅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方式,而且更是一種睿智的處世方式,若能謹言慎行,遇事常能深思熟慮,這對為官者是大有好處的。以謹慎為懷,也許不是曾國藩成功的重要原因,但卻是曾國藩免於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小心謹慎是良藥。無論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謹慎冷靜對待,魯莽行事是大忌。“謹言慎行”所體現的避免“剛則易折,柔則易彎”亦是世人一直推崇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