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賢淑有德 思之無邪(2 / 2)

反觀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婚姻,就是智慧。真正的君子娶妻是看德的,而不是看貌,以貌取人往往會出現禍患。諸葛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字:帥!他怎麼會娶一個“醜女”黃月英為妻呢?原來,黃家是荊州當地的大族,性格開朗,學富五車,諸葛亮曾經多次向黃父求教,黃父也很看好諸葛亮。一天,黃月英的父親主動找到諸葛亮提親,說:“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諸葛亮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實際上,黃父所謂的“醜女”應該是自謙的說法。相對於諸葛亮的相貌,黃氏女的黃頭發、黑皮膚肯定要相差許多。後來,很自然地會被傳作話柄,越傳越醜,越描越黑。所以才有諸葛亮選擇黃氏女是因為“重才不重貌”的說法。不可否認的是出身於名門大族的黃氏女才學肯定不是一般女子所能相比的,但古代很少有女子讀書識字,黃父說女兒才學可以與諸葛亮相配,應該是指女兒的才學是女子之中的佼佼者,而並不是說真的有諸葛亮那樣的才學和智慧。黃月英有才學那是女子有賢德的基礎。《詩經》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所謂的淑女,不是容貌美好,而是品德美好。有賢德的女子才叫淑女,君子才有所好逑。所以,如果是以貌取人,“婢美妾嬌”往往會產生家庭禍患。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譯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俊秀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整日裏豔妝濃飾。

“解析”孔子的弟子子夏說:“賢賢易色”,意思是要尊重那些賢德的人而輕視美色。如果妻妾成天想著塗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足見她愛慕虛榮,離賢淑還有距離。

愛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性,適當而得體的打扮是無可厚非的,而且是很好的。但如果沉溺其中,隻知穿衣打扮,甚至拚命追求,那就不僅不美,反而是醜了。美總是以善為基礎的,如果這個人內心不善,她再怎麼打扮也不美,還會露出俗氣和戾氣。

俗話說“相隨心生”。有些人說,好人壞人又沒寫在臉上,怎麼看得出來?其實從一個人的相貌中就能看出個七八分。心地善良的人即使五官長得不是很完美,但總能給人一種舒服和藹的感覺,而且人真正永恒的美麗是從她的內在修養中流露出來的,內在修養越深厚,氣質就越優雅。

請看一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故事。

明代夏日的一天,劉基(朱元璋的謀士)在杭州城裏漫步,隻見一個小販在賣柑子。柑子是很難保存到夏天的,但劉基發現這小販賣的柑子金黃油亮,新鮮飽滿,就像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他便去向小販買了幾個。雖然價錢是上市時的十倍,但覺得小販能把柑子貯存到現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貴就貴些吧!回家後,劉基剝開柑皮,發現裏麵的果肉幹縮得像破舊的棉絮一樣,便拿著柑子,去責問小販為何騙人錢財。

不料,賣柑子的小販從容地笑了笑,說:“我靠賣這樣的柑子為生,已經有好幾年了。買的人很多,誰也沒有說什麼,就是先生您不滿意。”接著,小販說道:“當今世上騙人的事到處都是,豈止是我一個?請問,那些威風凜凜的武將,從裝束看,比孫子、吳起還神氣,可是他們真正懂得兵法嗎?那些頭戴高帽、身著寬大朝服、氣宇軒昂的文官,難道他們真正掌握治理國家的本事嗎?寇盜橫行,他們不能抵禦;百姓困苦,他們不能救助;貪官汙吏,他們不能處置;法紀敗壞,他們不能整頓。這些人一個個身居高位,住著華美的房舍,吃著山珍海味,喝著瓊漿玉液,騎著高頭駿馬,哪一個不是裝得道貌岸然、一本正經的樣子?又有哪一個不像我所賣的柑子那樣,表麵上如金如玉,內中卻像是破舊的棉絮呢?”劉基聽了小販的一席話,啞口無言。回到家裏後,就寫了《賣柑者言》這篇文章。

由此可知,徒有光鮮外表,並不意味著內在就一定真實,虛有華美的外表,實質卻一團糟。正如童仆勿用俊美,更重要的是對主人忠誠和體貼。妻妾切忌豔妝也是同理,做妻子更需要的是內在的賢善、寬容、豁達。雖然現代社會已沒有童仆小妾,但對於怎樣做一個好妻子,怎樣做一個婦媳婦、好兒女,這句話仍然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