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不宜再往”,事情做成了就應見好就收,不應貪得無厭,一貪得無厭不知休止,則物極必反。所謂物極必反,即是事物發展到極致,必然向它的反方向發展。易學中講:陽之極為陰之始,陰之極為陽之始。意思是說陽氣達到極致的時候就是陰氣的開始,而陰氣達到極致的時候也是陽氣的開始。所以事物走到頂峰的時候,便是其衰落的開始。天上的月亮圓滿之後要殘缺,所謂月盈則虧。每一個朝代到了鼎盛期,也就同時開始走向衰亡。老子說:暴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意思是說大風刮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凡發展到極致的東西,都免不了要走向反麵了。
陶朱公有三個兒子。有一年,老二在楚國殺了人被判死罪。陶朱公聞之,取出千兩黃金派小兒子去楚國營救。結果大兒子有意見了,以為老爸看不起他,要以死相脅。陶朱公無奈,隻好派大兒子去。臨行前反複叮囑:“莊生是我故交,你到了楚國,把這一千兩黃金全部交給他,聽憑他的安排,切忌和他爭事。”大兒子沒有聽進老爸的話,為保險起見,他出發前又另外帶了幾百兩黃金備在身上。
大兒子到了楚國以後,按照老爸的吩咐去見莊生。莊生家徒四壁,一副寒酸相,陶大公子見了,心裏便有幾分看不起,但他還是把一千兩黃金給了莊生。莊生收下黃金,隻輕描淡寫地說:“你可以走了,千萬別呆在楚國!你弟弟出獄以後,也別問原因。”陶大公子沒有聽莊生的話,悄悄地留在了楚國,身上還帶了幾百兩黃金,通過別的門路繼續活動。殊不知,莊生雖窮困潦倒,在楚國卻有非常高的威望,自楚王以下皆以師尊之。莊生並非愛財之人,以他的才能和名望,若想發財早就發了。之所以收下千兩黃金,不過是為了給陶大公子一個放心,事成之後還會還給他的。這就好比現在醫院裏,主治醫生收受紅包已是家常便飯,就算你是個不貪財的大夫,若不收下紅包,患者家屬反而會忐忑不安。陶大公子自以為是,以為莊生也不過是徒有虛名,辦不了什麼事的。
莊生見了楚王,對楚王說:“臣夜觀星象,楚國恐怕最近會有災難降臨。”楚王一直信任莊生,就問該怎麼辦,莊生建議楚王大赦天下,以求平安,楚王想都沒想便接受了莊生的建議。大赦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陶大公子的耳朵裏,陶大公子覺得給莊生的一千兩黃金是花了冤枉錢,於是盤算著要回來。他來到莊生家,莊生見了大吃一驚:“你怎麼還沒走?”陶大公子說:“我還是放心不下我的弟弟啊,現在好了,楚王要大赦天下了,我特來向你告辭的。”莊生是個明白人,一聽便說:“哦,那一千兩黃金還在那兒,你拿回去吧。”陶大公子取回千金,歡天喜地地走了,等著接弟弟回家。
莊生感覺到受了戲弄,再次求見楚王,對他說:“臣當初建議您大赦天下,是因為天將降災給楚國。有一個陶地的富人,兒子犯了死罪,依著家裏有錢,賄賂您的左右想把他救出來。現在到處都在傳言,大王您之所以要大赦,是因為陶公子的緣故。這有損國君的威嚴啊!”楚王大怒,當即下令將陶二公子處死。自作聰明的陶大公子隻好把弟弟的屍體運回了家。
屍體運回家後,全家人都很傷心,陶朱公反而笑道:“我早料到這樣的結果,並非老大不愛他的弟弟,而是他從小跟著我創業,知道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自然把錢看得太重,反而害了弟弟。而小兒子則生於富裕的環境,不知掙錢辛苦,所以會舍得花錢。這就是當初我為何要派小兒子去啊。”
陶朱公是一個超然豁達之人,世人渴望的一切幾乎全得到了。他的成功,在於懂得進退得失之道,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放手時就放手。所謂“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就是這個道理。陶朱公真是“合於道”者啊。
國學大師杜道生先生說:四季流行,成功者退。就是說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做完春天的事情,讓萬物生發起來,就悄然退走了。夏天、秋天、冬天也是這樣。人效法天,也該功成身退。比如炒股票,本來今天拋售肯定賺了,但為了賺得更多,想等明天漲高些再賣,結果賠了。為什麼人得意了還想更得意呢?就是貪心在作怪,而貪心是萬惡之源。這裏的“得意不宜再往”,主要是指為人處世方麵,至於技術學問則應勇往直前,鍥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