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分娩與難產的疑問(2)(3 / 3)

⑦一旦出現腹墜、腰酸、見紅產兆,應盡早就近就醫,爭取通過保胎治療,抑製產程進展,以防止早產的發生。

24.孩子不足月能活嗎

這個需要看看胎兒的具體發育情況。一般來說,如果在母親胎內達到28周以上,就有可能存活。有一種傳統觀點,認為7個月出生的新生兒能存活,而8個月的新生兒不能活。這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對正常孕婦來講,胎兒肺成熟可能發生在孕35周時,因此35周以後的胎兒出生後存活的可能性就較大,胎兒在宮內多維持1天,出生後存活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但有些情況,如孕婦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等,胎兒肺可能有早熟現象,在孕32~33周時即可能成熟,胎兒出生後就可能存活。現在醫療條件提高了,如應用一些能促進胎兒肺成熟的藥物,也可提高早產兒存活的可能性。

25.怎樣預防滯產

在正常情況下,全部分娩過程,初產婦約為16小時,經產婦約為10~12小時,整個過程一般最多不超過24~30小時,如果超過30小時,則稱為滯產。滯產發生的原因通常是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乏力不僅容易發生滯產,甚或發生難產,而且也容易發生產後出血。如何預防子宮收縮乏力和滯產呢?

(1)解除思想顧慮

了解妊娠和分娩的生理過程,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做好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準備。

(2)注意保健

在整個妊娠期間,要注意保健,生活規律,營養均衡,勞逸結合,適量運動,防止便秘,定期產前檢查。

(3)適當活動

在妊娠期間,即使在妊娠晚期,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天適當活動和鍛煉,以利增強體質,迎接新生兒的出生。

(4)勿過早全休

在沒有什麼疾病或異常情況下,切勿過早全休。尤其從事一般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人更不必過早全休。如果孕婦在孕末期或整個妊娠期過於強調休息,甚至在預產期前幾個月,就臥床休息,每天進食大量美味佳肴,而不注意活動,以為這樣才能儲備力量分娩,實際上反而會適得其反。較長時間的安靜休息,不僅易致過期妊娠,而且使胎兒過大、產婦體力不足,易在分娩時出現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發生滯產,甚或發生難產,也易發生產後出血。所以,切勿過早休息,在妊娠末期也要規律地生活,每天適當活動。

26.怎樣避免難產

難產,醫學術語叫做異常分娩。發生難產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產力、產道、胎兒3個因素中任何1個或1個以上出現異常,使分娩不能順利完成而發生難產。難產需要醫生正確處理,或通過手術助產,如采用胎兒吸引術、產鉗術或剖宮產術,使胎兒順利娩出。順產和難產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互相轉化,如果順產處理不當,可以變為難產;反之,難產處理及時,也可以變成順產。

難產的主要原因是:

①產力異常。產力是胎兒娩出的動力,產力異常主要表現為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過強及子宮收縮不協調。

②產道異常。包括骨產道異常和軟產道異常。

③胎位及胎兒發育異常。分娩的胎位隻有枕前位為正常,其他胎位(如臀位、橫位等)均為異常,可能造成難產;胎兒過大或胎兒畸形亦可引起難產。

④頭盆不稱。胎頭的大小和位置與骨盆的大小和形態不適應而致難產。

(2)避免難產的方法

①產前係統檢查:孕婦在妊娠期間必須通過一係列產前檢查,妊娠晚期還要做骨盆的內外測量,以便對母嬰情況能有全麵了解。在預產期前2周左右經醫生根據孕婦和胎兒情況決定分娩的方式,可以自然分娩或需試產,或剖宮產。醫生可事先告知本人及家屬,以便做好思想和物質上的準備。因此,孕婦定期去醫院進行產前係統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情況,盡早進行治療糾正,聽從醫生的指導,對防止發生難產是非常必要的。

②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產前要加強營養,適量運動,預防疾病,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臨產前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加體力。

③解除緊張,心情愉快:孕婦要充分認識到分娩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要心情舒暢愉快,順其自然,不要緊張,不可過於擔心難產,一般順利分娩是沒有問題的。隨著醫學日益發展,治療手段不斷進步,因難產而出現的母嬰意外已越來越少。

④保持身體健康:孕婦隻要平常注意身體健康,有充沛的體力,產道正常,胎位正常,胎兒正常、無畸形,就不會發生難產。

⑤了解分娩知識:產婦懷孕後應及時掌握和了解分娩知識,並在分娩時,聽從醫生的指導,與醫生和接生人員密切配合。

27.在家中或去醫院路上發生急產怎麼辦

急產是指子宮收縮的節律性正常,但收縮力過強、過頻,宮頸口很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分娩很快結束,總產程不足3小時。急產多見於經產婦。急產有如下危害:

①可能導致會陰、陰道甚至子宮頸裂傷、大出血,危及產婦及新生兒的生命;

②來不及消毒,接生易導致產後感染;

②急產後常易造成子宮縮複不良而致胎盤滯留或產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