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成功(3 / 3)

那麼機遇是不是成功唯一的因素呢?也不是。隻是非常重要,或者說是相當重要。我們請一個成功者講成功經曆的時候,他可能習慣於為我們開出一個公式:成功等於什麼加什麼。這什麼裏麵一定有天分。沒錯,任何一個職業,包括踢球,打籃球,同樣的運動員付出了同樣的訓練,為什麼運動員的技巧,能力有高下之分。美國有那麼多籃球運動員,卻隻有一個喬丹。絕對是有天分在裏麵。中國有那麼多作家,為什麼頂尖級,大師級的作家隻有那麼幾位。我們學生物的,學化學的有那麼多人,真正在科學領域能夠獲得突破的,甚至獲諾貝爾獎的隻是金字塔尖上的那幾個人。天分是重要的。

接下來該是什麼,勤奮。老舍先生喜歡用一個詞,我非常認同,現在也經常用,叫“勤苦”,就是勤奮,辛苦。沒有一個天才是不勤奮的。我們今天說,老舍先生是個天才,如果他從一開始不寫作,能有後來的作家老舍嗎?老舍先生那時用不上電腦,他是用毛筆,鋼筆豎排寫作。一生差不多寫了一千萬字,勤奮不勤奮?現在電視連續劇《金粉世家》的作者張恨水,好像是現代作家中,如果就論字數來說,是冠軍,他一生寫了三千萬字的作品。天才不天才暫且不論,首先他得勤奮,而且不光勤奮,真的是要辛苦。老舍先生當然也是這樣。其實,不光中國,我們看國外,你隨便挑出一個藝術大師,貝多芬也好,莫紮特也好,莫紮特肯定是神童了,6歲就可以彈鋼琴了,8歲就可以作曲了。但他如果不寫,曲子就能自己做出來嗎?不能。

所以,要天分加勤奮。接下來該什麼了?機遇。如果你天分夠了,也勤奮努力了,總碰不上好的機遇,你會覺得這世道對你不公平。其實我要說,上帝對我們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你覺得不公平是你還沒有碰到最適合你人生抉擇和人生位置的機遇。人生的路途非常漫長,你在人生的軌跡當中,任何一點小的機遇都可能使你後來的人生轉向。就像我們有時候說一起車禍發生了,汽車撞倒了一個行人,撞出去多少米遠,人死得很慘。反過來看,如果在這個人撞車之前有哪怕一個人跟他說了一句話或者打了一聲招呼,他可能就死不了了。人生也是這樣,拿老舍先生來說,假如老舍先生六歲的時候沒有碰上樂善好施的劉大叔,可能後來就沒有老舍了;如果蕭乾先生家裏的四堂兄沒有娶美國洋嫂,而就娶了一個中國鄉下的農婦,蕭乾學不了英語,不可能從一個貧民窟走出來成為一個響當當的世界聞名的大記者。

我想說的是,天分和機遇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還想強調一個東西,如果讓我列出一個成功的公式,天分加勤勞,加機遇。我在後麵要再加上一個:誠信。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至少我感覺到我們社會的誠信度在下降;彼此缺少信任感。至少社會上所呈現出的那種不好的現象,像企業之間的三角債,不還銀行貸款什麼的,完全都是在製造誠信危機。我覺得未來的成功一定要加進誠信的因素。

其實“誠”和“信”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儒家的傳統。“誠”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尚書》裏。到了孟子,孔子的《論語》,管子,都在強調“誠”“信”。天下無信而不立。“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說的,就是說天下要團結前進,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現在我為什麼覺得會誠信滑坡,甚至精神道德變得貧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給那些毀誠毀信者留的空間太大了。一個社會誠信機製的建立一定要在一個文明的規範建立起來後才可以。反過來說,正是由於我們這個規範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我們的社會才缺乏誠信。當你們走向社會之後,如果誠信的機製還沒有建立,你會發現你不敢輕易地跟一個人說話,你不敢輕易地相信一個人。沒有誠信的社會是多麼可怕啊!

還有,沒有誠信的社會對成功者來說也是一個最大的製約,一個束縛。為什麼我們講商業社會也好,市場經濟也好,很重要的應該是有誠信。現在我們喜歡講以誠信為本,以人為本,但是我們做得怎麼樣呢?這點,讓我想到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他說:中國人做事是最認真,又是最不認真的。最認真在哪兒呢?比如說,我們要搞交通宣傳,不是每年都在搞嗎?會貼出一個大標語:嚴禁違章,嚴禁闖紅燈什麼的。比如說,搞衛生宣傳,消滅蒼蠅,掛出一個橫幅:我們一定要消滅蒼蠅。這事做得非常認真,我們會把橫幅掛得非常大,貼的大街上到處都是。但是掛出來之後能有多認真呢?你會發現沒有幾個人在打蒼蠅,你會發現在這個標語的周圍蒼蠅滿天飛。“交通安全周”也是這樣。好像就讓人們在一個禮拜遵守交通規則。我們年複一年的都是這樣,我仔細觀察過,北京的交通經常是隻有每年的交通安全周或月什麼的才有人來維持秩序,才有人糾正違章。過完那一周一月之後,又一切如故了。這是什麼?缺乏誠信。

還有一條,我們常看到貼出標語說,一定要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分子。掛出來之後,“嚴打”開始了。與“嚴打”相對的另外一個詞兒我們想過沒有,就是“鬆打”,有嚴必有鬆嘛。但我想,在法律的層麵上應該不存在“嚴打”還是“鬆打”。按照法律,打擊刑事犯罪應該是一貫的,不能鬆懈。不能說鬆一陣,又嚴一陣,這會讓公民在“鬆打”期間失去安全感。還有一句話,我個人覺得也是存在漏洞的,比如說一個人犯了罪,我們看電視,看報紙,聽電台,常有一句話叫“依法嚴懲”。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思考過它背後層麵的含義。既然是“依法”,還有必要“嚴懲”嗎?法律規定該怎麼判就怎麼判,依法懲處就是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嚴打”的時候突然發現被抓的人比平時要多得多的原因,過了“嚴打”期間,很多現象又死灰複燃了。往大了說,這依然是誠信不夠。對於刑事犯罪的打擊,是一時也鬆不得的。

再比如說消滅蒼蠅,我們把標語貼出去了,但我們又沒有真的去消滅,還是沒有誠信。蒼蠅消滅了嗎?沒有。對於交通違章,糾正一個星期,一個月,又死灰複燃。違章糾正了嗎?糾正不了。學雷鋒也是,每年都有學雷鋒日。在那一天,你會發現大街上的解放軍突然多了,給你擦車,打氣,理發。這一天過去之後,全收攤兒了。雷鋒能這麼學嗎?一個社會如果養成良好的風氣,要樹立比如說雷鋒這樣一個形象,這樣一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內涵,不是靠某一天的行動來實現的。這說明我們許多做法都太流於形式,好像僅僅為了宣傳似的。

不過這倒依然可以用來解釋今天我講的“機遇與成功”這個話題,就是一定要有誠信。我覺得這非常非常重要。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在畢業之後,都會麵臨各種競爭的壓力,這個時候你做什麼,態度是怎樣的,非常重要。我們的社會正在建立誠信機製,以後包括大學生貸款上大學,是要有誠信紀錄的。如果你畢業之後,在跟銀行簽訂的這個期限內沒有把款還清,你的誠信記錄裏是會有汙點的。可能以後單位、企業就不會錄用你了。

所以,我一定要在成功的公式裏邊加入誠信,是因為它與我們的命運密切相關。如果說你的人生機遇很好,又有天分,也很努力了。但是假如你沒有誠信,將來你在社會上也是難以立足的。短期內或許可以,比如我們現在看到很多腐敗的現象,就是好多腐敗分子靠著一些非法的手段,鑽誠信的空子,毀誠毀信,獲得了所謂的成功。但這個成功他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呢?三、五年,甚至十年之後,你所做的一旦浮出水麵,必會受到法律的懲處。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也能舉出很多這樣的現象。前幾天我就看到了,某原省長因為貪汙夫妻雙雙被槍斃了。這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沒有誠信造成的。

可能大家現在沒有太認識到這個問題,也許你自己的切身利益跟誠信還沒有掛上鉤,我們還隻關心怎樣更快更好地走向成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諸多因素製約的。你在一個行業之中能不能幹得出色,首先要有一個對情形的分析。我是不是有這個天分,當然你沒必要在做出“我沒有天分”的結論之後變得自怨自艾,甚至覺得沒有希望,沒有前途了。我想說的是,芸芸眾生絕大多數在天分上都是持平的。就任何一個行業而論,坐在金字塔尖的成功者,都是極少數。

拿文學做一個比喻,比如說文學上的天才,是能夠形成文學的喜馬拉雅山或馬裏亞納海溝,那完全是靠天然的地殼運動構成的。天才靠努力、機遇等等,形成了高山和深壑。而更多的是什麼呢?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山川和河流,就是說,你能夠在文學上達到山川和河流,也是非常艱難的,也需要有超出常人的才力、職能和機遇才可以。我們最常見的、最多的是一種什麼作家呢?我反正給自己這樣一個定位,就是三流作家。也就是那丘陵和小溪。想成為高山,大川,沒有那種內在的地殼裏的運動,是很難達到的。而且天才也是要付出痛苦的煎熬,那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有時候我們喜歡說天才是“神經脖,有時候還真是這樣,如果沒有點“神經脖,沒有神經質,那你首先要否定自己是天才。你作不了貝多芬,作不了莫紮特。就說在音樂領域,我們不可能產生那麼多的貝多芬。現在很多家長喜歡叫小孩從三、五歲開始就學鋼琴,想十幾年之後自己的孩子站在國際鋼琴比賽的領獎台上,享受成功的喜悅。但是北京雖有成千上萬的孩子從三五歲就開始學習鋼琴,但再二十年之後,真正能夠站在國際鋼琴比賽領獎台上的有幾人?不一定非成大家、師什麼的,通過學琴,能有很好的修養,作一個好的音樂欣賞者已經很難得了。

天分的東西有時候很難解釋清楚。由此我想到我們走向社會之後,不必非常著急地為自己的成功能否到來而耗費心神,你對自己的成功與否要有一個很冷靜的判斷。這裏,我又想起一個比喻,是蕭乾先生經常跟我說的:手中鳥和林中鳥,或者說,一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問題。我想成功是一個很遙遠的目標,我們不可能在走出大學校門之後,就會在某一個行業,某一個位置上瞬間取得成功。你可以自己有一個期盼,我想做什麼?想做一個成功者,是你一個遠大的目標,它是要不斷經過短期目標作積澱來實現的。如果你沒有一步一個腳英腳踏實地地作好你目前的工作和選擇的話,成功對於你就是遙不可及的。老舍先生真正樹立起想當一個作家的目標,已經二十幾歲了,正是我們走出大學校園一樣的年紀。所以我想各位呢,沒必要為自己的將來是否能成功而幹著急,要勇敢地麵對社會,迎接各種各樣的挑戰,挑戰與往往是機遇的,每一次挑戰對你來說或許就是可能的機遇!

不管怎麼說,先做好主觀準備是最要的。這是我今天講的最重要的地方。比如說,當一個職位提供給你的時候,你覺得非常好,正是你所期盼的位置。但在你得到之後,幹的怎麼樣,則是另外一碼事。像我們看一個電視節目,你覺得主持人特次,你想如果是我,一定比他強。但你要真試一試的話,不見得。又比如說電影,中國有很多導演羨慕好萊塢電影的大場麵,大製作,大成本的那些電影,吸引了那麼多觀眾的眼球,創了那麼多的票房收入,就有人誇下海口“如果給我三億美金,我可以拍的比他還好”。可能嗎?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最後一句話,我們在學校的時候要腳踏實地地完成學業,不要好高騖遠。未來的路還很漫長。反觀我在走出校門之後,這十七年來的短短人生路途,挑戰與機遇不斷而來,同時也伴隨有各種各樣的坎坷,甚至困惑。隻要樹立一分自信,樹立一分堅強,擁有一分誠信,然後使自己的勤苦與機遇產生完美的契合,你將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者。今天我的演講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此篇為作者2003年4月17日在東方大學城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