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對一些浮躁好動的男孩來說,學校的課堂,簡直就是一處受難所。他們真不願被圈坐在教室的椅子裏,有的甚至寧願通過搗亂被罰站著倒覺得舒服自在。對他們很重要的是理解,順勢而為,並努力尋求他可能取得成功的其他領域。光靠嘮叨、埋怨、逼迫、威脅或懲罰,是不能把一個小小年紀的“差生”變成一名“學者”的。不要把那些無組織性、顯得懶散的孩子視為終生的失敗者而對其失去信心。用你取得的成功去激勵他,用你有過的失敗去警醒他,讓他意識到,人生的成功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可以帶來輝煌的成就感,失敗過後想想並沒有當時感覺的那般可怕。他或她將來可能會令所以人都大吃一驚,像愛因斯坦、丘吉爾那樣。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不一定要和別人一樣,出自一個模子。
用愛做紐帶,在家裏建立權威的、富有愛心的、健康的平衡關係。這樣的“家長——子女”關係可以使孩子順利經受青春期暴風雨的洗禮。杜博士認為,一個未受監督的孩子在一天內學到的不良行為,作父母的可能花上一年時間都難以將此消除。他特別提到了色情描寫和黃色故事對男孩構成的可怕威脅:一些13歲至15歲大的孩子隻要接觸這些淫穢故事一次就有可能使他們一生沉溺於此。這比可卡因和海洛因更容易上癮。父母們有責任在男孩/女孩年幼時和他們一起觀看各種形式的娛樂節目,不要讓邪惡的內容占據他們年幼的頭腦。任何有理性的人怎麼能夠否認影視暴力和街頭暴力之間的聯係呢?辦法是通過各種手段,不要讓孩子總是幹坐在電視機前,或是玩無聊的影碟遊戲。要讓他們行動起來,通過工作勞動對現實世界有一種真實的感覺和了解。“給我們的孩子設立最高的道德規範和標準,並盡可能保護他們免於接觸邪惡和走向死亡。我們的家庭不可能變得十全十美,但它們可以變得更好些——比現在遠遠好得多。”
家庭教學正在美國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家庭是一個極為有效的學習環境。已有越來越多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被最有名望的一些學院和大學接受錄取,而且,在大學裏,他們在學業和個人表現上都很傑出。家庭教學對決心這樣做的父母提供了一種非常成功的方法。但這一方法限於各種條件方麵的原因,在美國尚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和做到的,在中國更會是路途遙遙。但以各種名義攤派到父母頭上且年年看漲的幼托讚助費、中小學教育讚助費,也許在讓父母不堪其累的情形下,會讓孩子早些進入家庭教學。我一直感到困惑的是,我們不是提倡所謂九年義務教育嗎?可為什麼孩子入托上學還要交大筆強迫你自願“捐資助學”的讚助費呢?這不啻是滋生教育腐敗的溫床。
“沒有什麼比把孩子帶到這一世界,然後把他們一步步引上發展的道路,直至走向成熟更為輝煌的事業了。”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是把兒子們從“不成熟的、反複無常的少年轉變出誠實而有愛心的男人,他們尊重婦女、忠於婚姻、信守承諾,是果斷有力的領袖、優秀的勞動者、保持著健康的男性氣質。”
說到家,對男孩最有效的教育根據或管教方法,其實就是父母在家裏為孩子提供怎樣的榜樣,尤其是做父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嘛。這個道理說了千百年,中國男人聽得耳朵都起了繭子。但他們會做父親嗎?做好父親和培養男孩是緊密相連,甚至相輔相成的:孩子從父母那裏獲得價值觀和信仰;父母必須堅持在孩子麵前過一種有道德的生活。
利用你可愛的小男孩這一“原材料”,由著杜博士的“指南”,塑造出一個男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