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給不了徐誌摩希冀的情感,同樣她也給不了金嶽霖。甚至,金嶽霖自己都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特殊的時候,和徐誌摩的特殊關係,才讓這麼一個冷靜理智的女人向梁思成坦白她對自己的情感。也許這不是愛,也許隻是太寂寞了。金嶽霖對此一直都很明了,這是一份無法觸摸的美好:初遇,驚鴻一瞥,她是至交徐誌摩的摯愛;再見,她已為人婦,是梁家公子梁思成的闊太太;現如今,守得雲開見月明,這份情愫卻有著太多的不確定。這一個個不確定,讓哲學家金嶽霖不敢、也不能再向前邁進一步。他需要冷靜,他需要理智,他不敢去嚐試,因為他不知道最後的結局會怎樣。所以,他妥協、退卻,隻是默默地站在林徽因一回頭就可以看見的地方。
林徽因是理性的,金嶽霖是沉默的,梁思成是矜持的。梁思成坦言林徽因“她為不可或缺的事業伴侶和靈感的源泉”,他們兩個與其說是情感延續了婚姻,不如說是共同的事業將彼此捆綁在一起。梁思成坦然地與一個惦記自己老婆的男人毗鄰而居,是不是除了自己對這個男人品行的無限信賴之外,也是深深明了不管是徐誌摩,還是金嶽霖,他們都無法把一個酷愛橋梁、心係建築的林徽因從他身邊搶走呢?
林徽因對梁思成說:“你給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我一生來償還!”到最後,她的選擇還是梁思成,哪怕她把她的愛情給了別人,哪怕是在關鍵的時候,她的心裏曾走進一個叫金嶽霖的男人!自然,如若最後金嶽霖不退出,林徽因會帶著無法抉擇的痛苦站在兩個男人中間。而她的疼痛,正是金嶽霖所不忍的。說到這裏,我們不妨冷靜思考一下,金嶽霖是十分清楚地知道,梁思成能夠給林徽因的,他金嶽霖永遠也給不了。親身見證徐、林戀情的金嶽霖當然比誰都明了:徐誌摩為林徽因成魔、成癡,為什麼她還是能夠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地離開!
作為哲學家的金嶽霖當然明白,他不是梁思成,也成不了徐誌摩。所以,他選擇了退出,選擇了遙望。事實上,他不退出又能怎樣呢?畢竟,與其相忘於江湖,不如兩兩相望來得更讓他心安--後來,抗日戰爭期間,他們曾經一度離散,金嶽霖說:“我離開梁家就像丟了魂一樣。”--其實誰都知道,他不是因為離開了梁家而丟魂,隻是因為見不著林徽因。
新中國成立後那一段漫長的歲月裏,他們幾乎沒再分開過,有林徽因的地方必有金嶽霖的足跡。後來,林徽因在病魔的蹂躪下,不得不經常臥病在床,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風華絕代的女子。可金嶽霖還是雷打不動的,每天下午三點半準時出現在林徽因的病榻前,或者端上一杯熱茶,或者送去一塊她喜歡的蛋糕,或者念上一段文字,然後帶上兩個孩子出去玩耍。
他就是那麼固執,那麼無悔。在每一個有梁思成存在的日子裏,金嶽霖默默地做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逗林徽因開心,卻又不願意給她帶來一絲絲心理壓力,做完之後他就默默轉身,留下一段意味深長的背影讓林徽因獨自出神。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玉殞,絕塵而去。時年51歲。也許在林徽因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她也曾滿含淚水地看著金嶽霖,腦海裏想象著如果當初選擇和老金在一起將會如何。就像她曾經央人請來徐的夫人和孩子一樣,對於身邊這個對自己一直始終不渝的男人,她應該帶著怎樣的一種心情與之訣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