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上海,一個紗廠女工的月薪不過2個大洋。參照今天的標準,如果一個工人的月薪是2000元,那麼胡蘭成的月薪就是36萬元。一個握有大權的有錢男人,拜倒在張愛玲的石榴裙下,仿佛她自己握有了大權。所以,麵對胡蘭成的追慕,張愛玲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也許胡蘭成還沒有意識到,從頭到尾,都是他在入張愛玲的局,就像那首歌裏唱的:本來是我勾引你,卻不料中了你的美人計。
他們的風花雪月全在一室,卻也蕩氣回腸。《小團圓》的出版有人形容“天雷轟轟”,卻很少有人提及她的愛情觀,乃至於在當代,都是一個顛覆。愛情來的時候,如煙花一般全數燃盡,隻為了把你的世界點亮。愛情走的時候,誰又能說誰是誰非呢?胡蘭成喜歡張,有錯嗎?錯隻錯在他次次多情,次次不負責任。張愛玲有錯嗎,錯隻錯在她心甘情願被迷惑,她甘願為他飛蛾撲火。錯隻錯在,他是漢奸,她是才女。所以,《小團圓》之後,張、胡之戀再次掀起幾十年前便已存在的是非之爭。
從《小團圓》裏可以看出,對於張的愛情,桑弧是猶豫的,也正是因為這一份猶豫,張理智地選擇了放手。可以說,張、桑戀對張、胡戀的結束起了催化劑或緩衝的作用,雖然最後沒有修成正果,但當時“幸虧有他”,所以她沒懊悔過。桑弧離開張,張也是多方替他解釋:他的家庭全靠他,他的職業易受人矚目,他的事業正在轉型期,從小被大哥撫養長大,對大哥的意見更是很在乎。他大哥認為寫作不是正業,而且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不能不顧及外界的輿論……其間種種,都經不起什麼風吹草動。對於他在擺脫胡的作用上,張也心存感激。
如果說胡蘭成是張愛玲的刻骨銘心,桑弧是張愛玲的過眼煙雲,那麼賴雅應該是她的滄海桑田。張能從這個老男人身上得到依靠和安定的感覺,或許從他的身上,她還尋到了年少時不曾在父親身上得來的父愛。
夏誌清在談到張愛玲時說:
張愛玲去世前幾個月給我寫了最後一封長信,哀歎老年孤獨生活的不易和對文學的依戀。唉,胡蘭成是個大壞蛋,什麼女人都要沾手,生活品格比政治品格更低下;而賴雅又太老太窮,自己明明中風多次卻不告訴比他小近30歲的張愛玲。結果婚後僅兩個月再次中風,給了她沉重的打擊。張愛玲為了給丈夫籌錢治病不得不為港台寫應景笑劇,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才華和大好時光。嫁給這兩個丈夫,真真作孽!
賴雅給張愛玲的是一份穩定的愛,盡管後期更多的是依賴,雖然她很累,但還是心甘情願地一直照顧他到生命的最後一站。賴雅給了張愛玲人生的一個落腳點,這份精神上的支持比激情更重要。所以,她享受著這份賴雅對於她的依賴,也滿足於這種狀態。在夏誌清或者更多的人認為,張愛玲到最後還要回頭照料一窮二白的賴雅,是對她命運最大的不公。可是,張愛玲至死以賴雅為姓,這是之前和她有關的所有男人不曾得到的殊榮。按中國人的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張愛玲的內心來說,她是肯定了賴雅,也在骨子裏烙上了賴雅這個人物。所以,作為一個妻子,在丈夫生病之時,傾心相顧是沒有錯、也不委屈的。
我相信,胡蘭成確實是深愛過張愛玲的,隻是他的環境和心態決定他定不會常情於一個女子,亦不會給張一生一世的安穩。桑弧,愛她嗎?我想,麵對這樣一個曠世奇女子,說不心動、乃至傾心,那真的是閉上眼睛說瞎話。隻是,到最後他也沒能給張愛玲一個落腳的地方。傷心、無奈之餘,遠走異國他鄉,躊躇滿誌卻又在自己的國家受盡委屈的張愛玲,能夠和一個風趣幽默、看盡大半滄桑的賴雅走到一起,卻也是不足為奇的。隻是賴雅太窮,太老,身體還不好,除了給張愛玲一個人生的落腳點,在生活上,盡做些拖累她的事情。
我將張一生當中有點關係的男人仔細分析,卻發現隻有柯靈不曾給張帶來任何負麵影響,亦不曾給她人生增加一絲困苦--“三十年前的月亮”,三十年後依然還在心裏如昨昔般明亮的人。
卻不知為何,張愛玲要在《小團圓》裏那樣描寫荀樺,讓人無法接受他的原型就是柯靈。而今,當事人已盡然仙逝,真真假假亦無從考究。小說,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小團圓》裏張愛玲摻雜了幾分真假,裏麵各色人物的是是非非,我想,隻得留予世人慢慢探究。
§§閨蜜三 徐誌摩--走向靈魂的通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