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以編輯委員會的名義鄭重其事地寫信給淩叔華,要淩叔華交出“八寶箱”。淩叔華很勉強地把“八寶箱”交給胡適差來的信使。
但胡適從淩叔華手中接過了這個小箱子,並沒有送給陸小曼,而是送給了林徽因。
在得到“八寶箱”的18天後,胡適又緊接著寫信給淩叔華,責備她把徐誌摩的兩冊英文日記藏為“私有秘寶”,並指出她的這一做法開了人人私藏徐誌摩書信的先例,會影響到全集的編纂工作。淩叔華最後是否把餘下資料交出,已不得而知。“八寶箱”公案也因此在淩叔華和胡適、林徽因等幾位朋友的關係上投下了一層陰影。
淩叔華最後發現胡適把日記交給了林徽因,而非陸小曼,感到很對不起徐誌摩。淩叔華曾寫信給胡適說:
前天聽說此箱已落入林徽因處,很是著急,因為內有陸小曼初戀時日記兩本,牽涉是非不少(罵林徽因最多),這正如從前不宜給陸小曼看一樣不妥。
梁實秋在《談徐誌摩》一文中,說過一些關於《徐誌摩全集》難產的原因,他說:
聽說,誌摩有一堆文字在林徽因手裏,又有一大堆在另外一位手裏,兩方麵都拒不肯交出,因此《全集》的事延擱下來。我不知道這傳說是否正確,總之,《誌摩全集》沒有印出來,凡是他的朋友都有一份責任。
後來《徐誌摩全集》雖然印出來了,而且還有兩三套之多,但這個“愛情潘多拉”,是永遠付之闕如,人間蒸發了。如今,與“八寶箱”有關的所有人都已作古,這段由一個箱子引發的謎案,也慢慢成為曆史長河中又一個再也不可能解開的謎團。
1928年北伐軍逼近北京,徐誌摩致信陸小曼說要去沒有男人的淩叔華家住幾天,這是一種怎樣的牽掛?也許隻有徐父徐申如了解兒子,所以他在徐誌摩下葬後,曾請求淩叔華撰寫徐誌摩墓碑。
淩叔華、徐誌摩沒有走出關鍵一步,原因很多,有人說是因為淩叔華是姨太太之女,淩叔華目睹過母親地位的卑下,而她下嫁徐誌摩,就有成為徐誌摩姨太太的嫌疑,因為有張幼儀在先。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淩叔華是一個受過“五四”洗禮的新女性,她後來紅杏出牆,愛上了英國青年詩人朱力安貝爾,就表明她是一個為了愛情可以豁出去的人。
關於淩叔華與徐誌摩的關係,有兩個人提供的說法尤其值得重視,一個是淩叔華在20世紀30年代的情人、與徐誌摩在性情上有幾分相像的英國詩人朱利安貝爾,一個是淩叔華的女兒陳小瀅。前者說“淩叔華曾和徐誌摩熱戀”--這當然是淩叔華告訴他的;後者說她母親曾經“追求過徐誌摩”,而她覺得徐誌摩隻是把淩叔華當作紅顏知己。當然這又是一個疑竇。
不管實際情形怎樣,淩叔華用“純粹的慈善心腸”,勝任了徐誌摩理想的“通信員”,她“用恬靜的諧趣或幽默來濕潤”徐誌摩“居處的枯索”(徐誌摩語),使他在精神上得到切實的安慰,奔突的熱情得以相對平穩地由林徽因過渡到陸小曼身上,這是肯定的。
淩叔華、徐誌摩的情感糾葛本可以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樁公案,可是很少有人願意提起,或許是關於徐誌摩的感情方麵做的文章已經太多,或許是這牽涉到一些當事人,大家都不願意提起。本來這樁公案可以由徐誌摩1925年旅歐前交給淩叔華的“八寶箱”即兩本徐誌摩的日記來解開謎底。但是迄今為止,“八寶箱”仍不知下落何處。
也許我們心中已然有了答案,隻是這個答案模棱兩可,有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在裏麵;也許,徐誌摩和淩淑華到最後也隻是一場還沒來得及曖昧,便已各自投進別人懷抱的情人;也許,淩淑華真的隻是徐誌摩單純的靈魂上的“通信員”,是徐精神極度崩潰的時候,靈魂的一種寄托而已。隻是這一切,在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分析之後,卻得到一個足以說服自己卻證據不足的結論。但是,淩淑華是這世間極少理解徐,並被徐接受認可的女性,她是走向徐誌摩靈魂的通信員這個事實,是怎麼樣也不能被撲朔迷離的情感所掩蓋的。
§§閨蜜四 魯迅--走進靈魂的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