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連池火山群,位於我國黑龍江省鬆嫩平原的北端,乘火車可從哈爾濱北行,經綏化、海倫,北安下車,再轉乘汽車,約1小時就到達火山群了。由於280多年前(1719~1721年)的數次火山爆發,熔岩流阻斷了訥謨爾河的支流一一白河上遊的水流,從而形成串珠狀的5個彼此相連的堰塞湖,並因而得名。在五大連池周圍大約1200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分布著大小14座拔地而起的孤立火山錐,這就是著名的五大連池火山群。
五大連池的火山遺跡,保存完整。特別是14座火山中的老黑山和火燒山,因噴發時間晚,原始形態幾乎未遭破壞。這裏有著多種多樣的火山地質地貌:石龍、石海、熔岩瀑布、熔岩扇、熔岩暗道、熔岩鍾乳、熔岩漩渦、象鼻狀熔岩、爬蟲狀熔岩、繩狀熔岩、麻花狀熔岩、翻花熔岩、噴氣錐、噴氣碟等,以及各種形狀的火山彈等,故素有天然火山博物館之稱。
這裏真是“名山如屏障,珠帶五湖清。”自然景色之美,素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五大連池的火山風光,具有四大特點:山秀、石怪、水幽、泉奇。山,是指14座截頂圓錐形秀氣的火山錐;石,是指火山爆發時噴出的熔岩流和碎屑物;水,是指那波光粼粼的五個池子;泉,是指那含有鈉、鉀、鐵、鎂離子和多種微量元素及二氧化碳的“藥泉”。
五大連池火山風光是很誘人的,多年來它已成為療養、旅遊、科學考察的勝地。
星羅棋布的火山錐
當遊人登上五大連池火山群中最高大的老黑山山頂,舉目四望,你就會看到,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宛如一條藍色的綢帶串連著大大小小的五個湖泊,從14座火山錐之間穿流而過。這14座火山錐排列得很有規律,即東麵7座,西麵7座,座座都是沿北東方向展布著,呈兩列排開。有人說它們像天空中飛過的雁群,成一字排列,也有人說它們像炮台群,擺成規規矩矩的陣勢。
西邊的7座火山錐是:西北方的南格拉球山,這是全區海拔最高的火山錐,火山口完整無缺,略呈圓形,積水成湖,叫做“天池”。它的東北邊是北格拉球山,火山錐口較小,火山錐體積也不大,與南格拉球山並肩而立,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倒也很有趣。這兩座火山的東南是臥虎山、筆架山、老黑山和火燒山,依次從西南向東北排成一個斜的一字形,儼然構成一條明顯的火山鏈。此外,還有一座藥泉山。
每當春暖花開時節,東邊7座火山錐上,處處是一片蔥綠,林間小片空地上點綴著無數鮮花,五彩繽紛,煞是好看。東北邊的莫拉布山的火山口形態完整,東南邊的東焦得布山和西焦得布山,以及東龍門山和西龍門山,成雙成對,各自排列在不同的平行線上。隻有尾山和影背山獨立在北邊和東南邊上。
前來五大連池火山群遊覽的人,一般都要到火山群中心部位的老黑山和火燒山頂上去看看,一方麵鳥瞰全區景觀,另一方麵觀賞火山口究竟是個什麼樣子。要想上老黑山,隻有兩條道路可供遊人攀登。一條在南坡,一條在北坡。從南坡上山,因坡陡路滑,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力氣,年老體弱的遊人是不敢問津的。北坡的水簾洞旁邊,有一條路伸向山頂。由於北坡坡度比較平緩,地麵比較潮濕,在火山渣、石之間的稀少土壤中,生長著老態龍鍾的黑樺,以及枝杈叢生的灌木。山路彎彎,曲徑通幽。
老黑山海拔515.9米,是五大連池火山群裏火山錐體最高大的,呈截頂圓錐形,高出地麵165.9米,在錐體外側和錐坡上,分布著一係列的寄生火山錐。火山口呈漏鬥狀,內壁陡峭,寸草不生,隻有紫紅色、褐黑色的火山碎塊。有的岩石峻蛸兀立,巨崖懸空,半臂上隻有山鴿子和其他小鳥棲息,火山口壁深100多米。從火山口的頂上向下看時,陡峭森嚴,使人頭暈目眩。從火山口的碎石渣塊間,散發出的硫磺氣味,形成一股股淺藍色的嫋嫋輕煙,飄浮在空中,很有吹煙升騰之感。
老黑山以北約2千米處,有一座孤山,山頂上的火山口很像一個破盆,這就是火燒山。如果站在老黑山的北麵遠遠看去,可以看見火燒山的兩個溢出口,一南一北,剛好把山體分成東西兩側高高突起的兩瓣,所以又叫兩瓣山。火燒山海拔390.3米,高出地麵73米,火山口大而淺,深70米,呈南北較長的橢圓形,火口邊緣高低參差不齊,南北各有一個熔漿溢出口。在火山口底部和火山口壁上,生長著稀疏矮小的嶽樺,使光禿禿的火山岩有了生氣。這座山雖不高,但要想登上去卻也並不容易。所到之處統統都是拳頭大小的有角有棱的,表麵密布小孔的石塊,叫做浮石。一腳踩下去,隻聽浮石被壓得格格吱吱地響個不停。走著走著,你會發現浮石中有一些圓圓的、橢圓的、外殼光滑的火山彈,它會使你忘掉疲勞,忘掉一路上的艱辛。火燒山的四周沒有火山灰的蹤跡,山上岩石新鮮沒有風化,所以沒有植物生長,呈光禿禿的樣子。岩石發紅,就像剛被大火燒過似的,故名火燒山。
老黑山和火燒山噴發時間最晚,稱為新期火山。它們的爆發情景,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清朝的《黑龍江外記》一書。該書出版於嘉慶年間,作者西清。他在該書卷一中寫道:“墨爾根東南,一曰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震四野,越數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即1719年)事,至今傳以為異”。文中提到的墨爾根即今嫩江縣境,所謂“墨爾根東南”,指的就是五大連池火山群這—帶地方。
老黑山和火燒山,在1719年爆發之後,1720年又一次顯示了它的威力,這次爆發時間較長,一直到1721年才漸漸停熄。《寧古塔記略》一書記載了這次火山爆發的情景:“城外東北五十裏有水蕩。於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間,忽然煙火衝天,其聲如雷,晝夜不絕,聲聞五、六十裏。其飛出者皆黑石、硫磺之類,經年不斷,竟成一山,直至城郭,熱氣逼人三十餘裏,隻可登山而望。今熱氣漸衰,然數裏之中,人仍不能近。天使到彼查看,亦隻遠望而已,嗅之惟硫磺氣。至今如此,人無有識之者。”
五大連池火山群裏,除老黑山和火燒山的噴發時間有史料可查外,其餘12座火山的形成時間要早得多,但都沒有文字記載。地質工作者根據火山錐的容貌,岩石新鮮程度,以及熔岩裏的時鍾一一放射性元素的蛻變,以及古地磁的變化,來測算它們噴發的年代。目前已經算出,它們從爆發到現在已有60萬年的曆史了。
在五大連池14座火山錐中,老黑山和火燒山的爆發時間,是有文字記載的,然而這兩座火山現在正處於休眠狀態,所以稱作休眠火山。以後什麼時候會再噴發,現在還很難說。其餘12座火山,則是有記載以來都沒有再爆發過,所以稱為死火山。
眾山環抱翠湖清
在五大連池火山風景區裏,波光粼粼的火山堰塞湖,是佳境絕景之一。五個呈彎月形狀並且互相連接的湖泊,好像五顆明珠鑲嵌在突兀的火山錐之間,藍藍的湖水與蒼天共色,以湖為家的孤鶩與落霞齊飛,湖光山色,好一派火山風光。早有人稱讚五大連池的池水是“眾山環抱翠湖清”。真的,一眼望去,碧水藍天,美不勝收。五大連池是火山噴發時玄武岩流阻塞訥謨爾河的支流白河所形成的堰塞湖。小小的白河將五個湖連在一起,由南向北依次是頭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這五池呈串珠狀銜接,鑲嵌在14座火山環抱的熔岩台地上,真所謂“名山如畫屏,珠帶五湖清。”關於這五顆燦爛的明珠,流傳著一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