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原名朱說。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諡號“文正”。祖籍陝西邠州(今陝西省鹹陽市彬縣),生於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恢複範姓,後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
宋代政治家範仲淹,一生為人正直,治學謙虛嚴謹。對自己寫出的詩文,他總喜歡聽取他人的意見,然後擇善而從,將詩文修改得更加完美。
有一天,範仲淹寫了一首《采茶歌》。寫好之後,恰巧好友蔡君謨來家中做客,範仲淹當即把《采茶歌》拿出,請蔡君謨指教。蔡君謨看過《采茶歌》後,當即指出:“先生所寫詩歌,字斟句酌,琅琅上口,不過,其中‘黃玉碾內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二句,雖然用了‘黃’、‘碧’、‘綠’、‘翠’四字,使全詩呈現出鮮豔、明快的色彩,但是,時下好茶,均以白色為上品,而綠翠之色為下品。先生用‘黃玉碾’、‘碧玉甌’寫出了茶具之名貴,名貴之茶具理應配上品之茶葉。因此,其中‘綠’、‘翠’之茶色,似為不確切,請先生斟酌。”
範仲淹一聽,方知自己對茶葉了解甚少,不辨茶色,急忙拜謝道:“先生高見!”隨後立即將後句改為“黃玉碾內玉塵飛,碧玉甌中素濤起”。
範仲淹在浙江桐廬做官時,十分敬慕東漢嚴子陵的為人,便在富春山上建造了一座嚴子陵祠堂。祠堂落成後,範仲淹親自執筆為它寫下了一篇《嚴子陵祠堂記》。在這篇文章中,範仲淹記述了嚴子陵與東漢光武帝劉秀不同尋常的友情,盛讚子陵先生堅辭劉秀賞封,歸隱富春的清高氣節,最後作歌讚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文章寫好之後,範仲淹即請來南豐縣的名士李秦伯來府指教。李秦伯看過記文之後,連連稱讚說:“大人這篇文章一問世,肯定會轟動一時。但其中一字如能修改,那麼此文將會更加完美了。”
範仲淹一聽李秦伯提出修改意見,十分高興,急忙問:“不知先生要修改哪一個字?”
李秦伯見範仲淹如此謙虛,便說:“‘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寫的自然景物,氣勢恢宏,喻義高深。但下文卻以‘先生之德’相接,顯得有些生硬。不如將‘德’改為‘風’字,則上下連貫,渾然一體,且褒揚之意未變……”
範仲淹一聽李秦伯的指教,十分欽佩,立即拜謝道:“先生所言極妙,極妙!”隨即他將此歌改為:“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範仲淹虛心聽取別人對他詩文的修改意見,寫文章常常字斟句酌,因此才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樣千古傳誦的名句。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有了自己滿意的成果時,也應不恥下問,向他人請教。特別是詩文,往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隻有經常詢問,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找到突破不足之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