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老夫少妻的比例在不斷增加。有數據提示,“老夫少妻”搭配更易讓人接受,其所占比例較大並持續增加。20世紀90年代妻大於夫的比例是80年代的兩倍,傳統的男大女少的婚配模式有淡化趨勢。1990年,年輕夫妻中男大女5歲以上的為5.9%,男大女10歲以上的為0.36%。但到了2000年,兩組數字都有了近一倍的增長,分別達到9.6%和0.77%。國家人口計生委2004年公布,我國出生嬰兒性別比直逼100:120(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嬰相對應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嬰),而正常的是103:107.性別比失調將導致15年後老夫少妻現象非常普遍。
老夫少妻組合更有利於男人成就事業,有利於後代健康,像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等許多有成就的人夫妻年齡差距都是很大的。孫中山與宋慶齡、劉少奇與王光美、魯迅與許廣平、徐悲鴻與廖靜文,都相差20多歲。阿拉法特與蘇哈,年齡差距34歲;張學良與趙一荻,年齡差距12歲;喬冠華與章含之,年齡差距22歲;楊振寧與翁帆,年齡差距54歲;陳雲比夫人大14歲,直到陳雲逝世為止,他和夫人共同生活了57年。
老夫少妻組合要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語言,以追求愛情的質量而不是數量為目的,所謂寧要鮮桃一個不要爛梨一筐就是這個道理。
老夫少妻的後代大多比較聰明。有個丹麥的科研機構做過一個調查,發現老夫少妻的後代大多很優秀,易出天才。其解釋就是後代的智力遺傳大多來自父親,高齡父親的智力相對更為成熟,而年輕的母親則能給胎兒在母體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有利於胎兒的發育,這樣就易出天才人物。
孔子:父母年齡相差54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影響中國三千多年,至今仍長盛不衰。
柴可夫斯基:父母年齡相差18歲,俄羅斯最偉大的音樂家,以《天鵝湖》、《胡桃夾子》享譽於世。
果戈理:父母年齡相差14歲,俄國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俄羅斯散文之父。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外套》、《欽差大臣》和《死魂靈》等。
貝多芬:父母年齡相差14歲,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交響樂世界之王。代表作有《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九交響曲》等。
居裏夫人:父母年齡相差11歲,波蘭最出色的女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父母年齡相差11歲,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的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老男人比較成熟,他不會像那個性急的男孩一樣因為你的遲到而在路燈下跟你吵架,他也不會把自己在公司裏不開心的情緒帶給你。你可以在他麵前任性、撒嬌,他寬容大度,充分滿足你的戀父情結。他顯得很幽默,很有知識,談人生的時候,那聲表示“一言難盡”的歎息讓想象力豐富的小女孩怦然心動。從心理學觀點來看,老夫少妻組合,更有利於心理互補,有利於雙方健康。
美國奧克拉瑪大學的心理學家福斯特與其同事研究發現,在同輩的長壽男人中,“少妻”是一個常見的因素。他們根據全美最新戶口調查的統計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對於男人來說,“少妻”型婚姻者的壽命比預期的高得多,這種男人的健康狀況比“標準”型婚姻的男人高14%。相反,“老妻”型婚姻的男人,其健康狀況則要比同齡“標準”型婚姻的男人低19%。有“少妻”做伴的男子會具有某些心理上的好處,這可以使男子保持年輕人的活躍,積極的心態能夠使他更加健康。而且,高齡男子天生就喜歡照顧和關心小妻子,使得老夫少妻組合的家庭更加和睦溫馨,有利於夫妻的共同健康。正因如此,在婚姻組合中,幾乎所有人都喜歡男大女小,隻是年齡差多少的問題,通常由於成長環境等客觀條件限製,年齡相差10歲以上的組合是很難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