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好漢浪裏滾(2)(3 / 3)

對於人才戰略的具體實施,總經理孫文仲的脫穎而出,應該說是董事長劉衛民的最得意一筆。

改製時,董事會委托劉董事長物色一位總經理人選,他把目光聚焦在當時任副局長(改製前稱港務局)中最年輕的孫文仲身上。孫文仲時年38歲,科班出身,又懂業務。利用一次去天津出差的機會,他二人敞開了心扉。劉衛民說:“我推薦你擔綱總經理一職,希望不要把它當官去做,要當事業去做。心裏想事業,就能施展才華,增長才幹。”孫文仲聽了很受感動,對劉衛民說:“你董事長本身就是一位想事、幹事、能幹成事的人。我一定不負眾望。”孫文仲受命上任後,在董事長及公司領導集體的大力支持下,大膽創新,對用工、人事、分配三項製度進行改革,開創了新局麵。

每每談及於此,劉衛民頗感興奮,稱這些年輕人就是善謀實幹的新型人才,也是一批“拚命三郎”。

管理企業要著眼長遠發展,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則是確保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劉衛民因此認為,人才資源是港口最寶貴的戰略資源,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體。企業的成長壯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為此,京唐港樹立起新型的知識經濟、市場經濟、國際化和多元化人才觀念,按著港口企業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建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體係,以造就一支善謀實幹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這方麵的例子不乏其多。現任京唐港下屬所有中層領導幹部,幾乎全是實施人才戰略計劃後優中選優,從各個方麵吸引和選拔上好的那些熱愛港口的優秀人才。

馬誌剛原為中共樂亭縣委機要幹部,調入京唐港後一直在公司機關工作。馬誌剛這人勤奮好學,幹起工作來最講“認真”二字,且會動腦子,想辦法,也就是說他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能力。這就是一種“才”,是一種很難得的“才”。公司領導集體發現了他的這種“才”。前幾年公司投資億元建設“唐山港大廈”,就把這一重大任務交給了他,讓他負責組織實施來完成這一重大工程。在京唐港大廈建設的全過程中,馬誌剛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裏去,沒黑沒明地幹,操心勞神,生怕有一丁點兒疏忽。他在接受著鍛煉,同時也在接受著考驗。要知道,那是一項億元工程,手腳稍有不淨就會染上銅臭。馬誌剛同誌是好樣的,他經受住了鍛煉,也經受住了金錢的誘惑和考驗。如今,這座象征著京唐港恢宏氣勢的標誌性建築,以醒目的高度及新穎的結構、獨特的色彩等諸多建築美學的元素,成為京唐港壯觀的一景。馬誌剛也因幹起工作來最講“認真”而且又有公認的“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因而非常自然地成了公司黨委委員、黨委工作部部長。

還有值得一說的,是一對小夫妻在京唐港的“浪漫成長”史。

陳曉軍和丈夫趙秋玉,都不是唐山人,而是幾百裏之外的河北集市人。他倆分別畢業於河北理工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1993年,倆人還沒有結婚,趙秋玉先一步到了京唐港。是愛情的力量,使陳曉軍也隨之到了港口。

“說實話,如果不是愛情的力量,我是不會到京唐港來的。因為,當時的京唐港,連一棵樹都看不見,茫茫無邊的鹽堿荒灘,下了車還要走很遠的泥路才能到達港口……”采訪時,陳曉軍說,“現在回想起來,還挺浪漫呢!”

可是,當他們落戶京唐港後,漸漸從迷茫之中看到了希望。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京唐港的用人機製,使許多像陳曉軍一樣的大學畢業生們,在這裏激活了青春的生命活力。13年過去了,如今,陳曉軍成長為運營保障部主持工作的黨支部副書記、高級經濟師;趙秋玉成長為引航站站長、特級引航員。他們的小孩子也已經11歲,並且家裏買上了小轎車……真是愛情、事業、家庭全豐收啊!陳曉軍並且還愛上了文學創作,經常在報刊上發表她的詩歌、散文作品,在京唐港小有名氣。

“這幾年不斷有外港來挖我們家的秋玉,說要給幾十萬元年薪……可秋玉和我哪裏也不會去的,我們已經下定決心,一輩子留在京唐港。因為我們就覺得京唐港好,在這裏工作、生活,心裏覺著踏實,有意義!”采訪結束時,陳曉軍心花怒放般對我們說。

京唐港,開始讓人羨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