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來,“北煤南運”都是通過秦皇島港口出海的。而如今4億噸運量的鐵路線給秦皇島港口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僅靠一條線路所可能造成的能源運輸安全,讓國家領導人日益憂心。可往哪裏分流呢?怎麼個分流法?國家相關部門的決策者在尋覓……渤海灣的港口不少,京唐港並不是國家唯一的選擇。再說,京唐港雖然初具規模,可從大秦鐵路線上,並沒有通往京唐港的鐵路呀。這麼一比,京唐港就沒有多少優勢了!怎麼辦?
消息傳來,急於想為國家分憂並又期待把這塊“肥肉”弄到自己手的劉衛民聽後一身冷汗,徹夜難眠。他站在掛在辦公室的那幅巨大的《中國全圖》前,久久凝視。兩眼死死盯著大秦鐵路線看,硬要把那條鐵路線看穿、看透似的、看出個模樣來才罷休!看得大秦線不好意思地向他低下頭,然後順著他的目光順著他的意誌從大秦線遷安站往南為他幻化出一條每天載著煤炭和物資的火車源源不斷地開向京唐港的鐵路來……。劉衛民久久凝視著《中國全圖》,凝視著那條大秦鐵路線。他要從中找出屬於京唐港的“優勢”,然後去找有關領導,發表他的“高見”。
劉衛民當然從《中國全圖》上發現了屬於京唐港的“絕對優勢”--在他看來,京唐港當然有著最具優勢的優勢了。
“問題是失去這樣的機會,我們就是京唐港的罪人!機會決不能失去!”劉衛民對自己立下誓言。
在一次非常普通的會上,劉衛民可以直接見到鐵道部領導了。會議議題沒有什麼新鮮內容,不少人心不在焉,可劉衛民在會上沒閑一分鍾。有人見他總是手裏拿著一支筆在紙上沒了沒完的畫啊畫,也不知畫些什麼……劉衛民在畫他心中的那條鐵路,那條從大秦線分支通向京唐港的鐵路。他要畫,畫成能讓鐵道部領導一看就非常明了的鐵路,畫成領導們一看就過目不忘、拍手稱道的鐵路!
為這,劉衛民在幾天之內快成了鐵路“設計專家”了。
示意圖已經畫好,隻等亮相機會。
劉衛民按住“砰砰”直跳的心,選擇了一個最佳機會,直接麵向鐵道部領導彙報了他的想法。
“你們看,大秦線如果從遷安分支向我們京唐港方向延伸,將是最佳最好的選擇。因為……”劉衛民此刻在鐵道部領導麵前,猶如一場決戰前的總參謀長,他的每一句話如磁鐵般吸引著在場的人。尤其當他展示出自己畫的那張他的看法,他的計劃、打算和對未來的展望,並恰到好處地向鐵道部領導展示了他畫的那張“示意圖”時,所有人的目光仿佛一亮。
“這個方案很好!與我們的設想不謀而合!”掌聲響起。
劉衛民禁不住有些熱淚盈眶。
因為原先不占優勢的京唐港人,在這回博弈中得了頭彩。鐵道路和國家計委批準--大秦線分支從遷安直達京唐港!
大秦線唐山分線直通京唐港,將意味著什麼?業外的人士當然有所不知:這一線路的開通,這一煤炭大通道方案的確定和實施,將大大加快京唐港向億噸港口前進的步伐--項目初期,每年就可以為京唐港增加3000萬噸的煤炭運量!
2006年12月2日,當我們采訪結束返回北京的時候,大秦線唐山開線直通京唐港的運煤專列,已是開通在即。
當然,這並非是說,大秦線唐山開線直通京唐港這一煤炭大通道方案的確定和實施,就是源於劉衛民同誌的一個大膽設想,就是因為鐵道部領導看了他畫的一張草圖聽了他的一次彙報。但是,我們也不難想象,假若劉衛民和他的戰友們在機遇到來之時,一個個麻木不仁,無動於衷;假若京唐港事先沒有“未批先幹”改建了數萬噸級的大泊位,大秦線唐山開線會不會“開”往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