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戰略思維(2)(2 / 3)

每年增加3000萬噸的吞吐量,無論是對於京唐港,對於任何一個港口來說,都是滾滾的財源,滾滾的黃金。

什麼是競爭?這就是競爭。

競爭中,勝者是劉衛民!是京唐港人!

京唐港注定是勝者。因為京唐港人懂得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港口經濟。

“港口經濟,實質上就是戰略經濟。”--軍人出身的劉衛民深諳此理。

京唐港地處京津唐一級經濟網絡之中,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國家重點開放開發地區,其地理位置正是溝通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最近出海口。背靠著京、津、唐、承、張等20餘座工業城市,占據著華北與東北的交通咽喉地帶,上能同京九、京滬、京廣交通大動脈相連,下能同京哈、京承、京包歐亞大通道相連。腹地廣闊,貨源充足,交通便捷。直接經濟腹地唐山,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多種農副產品富集地區,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食品等10大支柱產業,又是溝通東北及華北的商品集散地和運輸要道,每年有大量的內、外運貨物。間接經濟腹地可覆蓋河北、北京、山西、寧夏、內蒙古和陝西等地。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引領下,河北省一再強調要建設沿海強省這一新的戰略決策。在這一布局中,河北省又賦予了唐山當領頭羊的曆史重任,意味著全省的生產力布局將進一步向唐山集中,全省其他地區的生產要素將進一步向唐山集聚,各項政策將進一步向唐山傾斜。

唐山崛起,指日可待。港口經濟,再度成為人們的熱點和焦點!

政治家和經濟戰略家們算了一筆賬:唐山港區有1000多平方公裏的廣闊灘塗,在這裏建臨港工業區平均GDP水平是每平方公裏19.6億,世界平均水平是每平方公裏將近40個億。最高的是日本,環太平洋臨港工業區每平方公裏折合人民幣達60個億!按照中國的平均水平20個億算,在這裏可以做到20000個億。20000億是個什麼概念?20000億就是在這裏再造一個廣東,再造一個江蘇!

臨港工業發達,港口自然就會繁榮興旺起來。優勢是有的,更何況臨港工業要發展起來,畢竟還是需要些時日。眼下讓劉衛民和所有京唐港人不能感覺出輕鬆的是,北(東北)有秦皇島港,南(西南)有天津港。兩個百年老港在那裏,京唐港處在“夾縫”裏,且又是一個隻有17年建港曆史的新港,無論是比規模,比設備(設施),比固定客戶,比名聲……盡管京唐港有自己的“特色”,可真得“比”起來,“不如人”之處還是顯而易見的。

劉衛民清醒地意識到,京唐港要想異軍突起,必須以一位戰略家的雄才大略,把京唐港的視線拉得更長,看得更遠。

劉衛民再一次在《中國全圖》前站定,眉睫緊鎖……

這一次,他盯著的不單單再是大秦線,而是整個“三北”地區(即西北、東北和華北)。那密密麻麻的大小城市標識,山川河流脈絡,公路鐵路走向,以及區域劃分、河流分界、道路分布,等等。他還常翻動那一本本厚重的地方誌書,從中了解各地經濟發展狀況,支柱產業,地方特產和地方所需……然而這一切,在他看來都不過是紙上談兵。

港口是幹什麼的?常言說得好:“船到碼頭車到站。”港口就是在海河岸邊設置的船舶碼頭,供船艦停泊,從事運輸的地方。港口就是水運線的交通樞紐。泊位等級決定著港口等級,而吞吐量則標誌著一個港口的興衰成敗。京唐港要興旺發達,認真做好直接經濟腹地的貨物運進運出,重要的是搶占市場,抓住貨源。可直接經濟腹地的貨源畢竟有限,且市場競爭又是那麼激烈。要把京唐港做大做強,就必須把占領市場的觸角伸出去,伸得越遠越好。要把“物流圈”越畫越大,先近後遠,由“點”擊“麵”,讓四麵八方的客戶和貨源,開始如涓涓細流,後來便成奔湧的百川,向京唐港滾滾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