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我國所處的實際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社會傳播係統有責任培養國民形成以下心態:平等的心態、發展的眼光和包容的肚量。大眾傳媒更有責任利用信息傳播重構國民的新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應該是:世界是多元化的;和平與發展是總趨勢;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賴加強;國際權力結構性質正在發生嬗變;中國作為世界上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仍存在於部分國家領導人腦海裏,我們必須抓住世界總體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發展自己、壯大自己,以便我們有更大的實力和豐富的思想貢獻於世界的發展和治理。
社會傳播引導國民的觀念嬗變,而世界觀作為國民最重要的觀念如果形成一定的聚能量,將影響國家的發展戰略選擇。因為觀念所體現出的原則化或因果性的信念為行為主體提供了行動的路線圖,使其對目標或目的更加清晰;當多種觀念存在競爭時,占主流的觀念能夠起到聚焦和黏合的作用,使持不同選擇傾向的各方形成合作共識和聯盟;占主流的觀念還可以製度化,鑲嵌進製度中,發揮持續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傳播係統引導國民樹立什麼樣的世界觀,對中國的發展路向以及中國在國際上和國內的形象具有重要的影響。
總之,在強調政府行為的同時,我們絕不應忽略民間力量對重塑大國形象的作用。因為就其本質而言,國家形象的建構應當是包括政府和人民在內的共同建構,而且兩者應當相互呼應、相互補充、相互推動。不難設想,如果一個國家的公民目光短淺,對世界大勢漠不關心,汲汲於狹隘的民族私利,那麼,不管其政府作為如何宏邁,其大國形象也是建構不起來的。
第三節國家認同作為軟實力:中國和平崛起之基礎
美國學者約瑟夫·奈認為,軟實力的源頭是文化、價值觀和具有正統性的政策。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曾中斷、得到延續的文化傳統。它在世界眾多文明中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廣泛的影響力。所以約瑟夫·奈在2006年發表的論文中強調指出,與中國的軍事力量相比,體現文化和形象凝聚力的軟實力更值得警惕。(《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中國“軟實力”正在增強》,《參考消息》2006年2月3日。)但是約瑟夫·奈隻看到了中國文化影響力強大的一麵,沒有看到中國文化追求和諧、和平、和合的核心價值的一麵。正是中國文化,甚至中國軟實力的核心價值追求,即和諧、和合,才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奠定了文化價值基礎。
現在國際社會已經有人開始擔心,中國內部的一些文化行為(如重關係而輕法製)是否會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走出世界而對其他國家產生負麵的影響。這說明,如果沒有內部文化的崛起,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就可能成為一支令人畏懼的力量。因而國內媒體應該為中國的文化崛起,在國民心目中建構愛好和平、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國文化形象,用文化的理性來約束國內某些激進的民族主義情緒,從而使國民理性地麵對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崛起。一個民族國家的崛起將取決於自身綜合國力的發展程度,將取決於如何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朋友和敵人的過程中尋找自己的命運,取決於如何處理當前的物質利益與民族未來的衝突,取決於如何把一切的價值追求和競爭努力最後歸屬於民族國家的利益,在其中最關鍵的是它持有的用以導向行為的核心文化價值理念,任何一個國家社會傳播係統都承擔著這種育成國民核心文化價值理念的責任。
在一個國際權力使用由硬實力向軟實力過渡的時代,我們必須意識到,一個大國的真正崛起除了要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硬實力(領土主權完整、經濟發達、軍事力量強盛、資源豐富等)之外,更需要不斷夯實自己的軟實力,培養國民團結和諧的氣氛,形成並尊重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具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和具有吸引力的政治文化製度等。
和平崛起也是在競爭中的崛起。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和提高民族素質和永恒的競爭力。我們應該勇敢地承擔起培養自立與競爭的民族品格的責任,使競爭深入民族價值觀的核心。同時,為了形成永恒的競爭力,必須促成民族團結和社會聯合,充分保障公民人權,培育國民對國家與民族的認同感和責任感,維護穩定而強大的國家主權,並將國家主權的觀念深深紮根於國民之中。
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國家的軟實力,要形成中國獨特的核心價值觀,促進國家內部的認同和外部的認同。形成國家內部的認同,要求國民把對家庭、宗族、地域的忠誠轉化為對整個民族國家的忠誠,而國家又必須塑造國民的信仰和價值觀,形成一套為大多數國民接受並內化的核心價值觀。形成國家的外部認同,必須使國家內部認同的核心價值觀與世界普適性價值觀趨同,或得到廣泛的認可。胡錦濤提出的“和諧世界”理論中的“和諧”既是中國文化價值的核心之一,同時也具有普適性,因而易於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我們在向世界傳播和諧社會理論的同時,也需要向國民說明和諧社會的理論及其重要意義。
考察美國在世界上的崛起曆史可以看到,除了經濟、軍事實力外,其文化上的感召力也是其強大的重要因素,美國價值、美國精神、“美國夢”等增強了美國的吸引力,保證了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這就是軟實力的作用,它為美國在世界上的崛起奠定了另一個權力基點。當然,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和平崛起一方麵要使別人接受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另一方麵又要保持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不在全球化過程中受到侵蝕。因此,使國家認同在廣大國民心中內化,慢慢培養出一套源生於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並被中華民族成員的絕大多數所接受,這應該是和平崛起的精神內核和內在保障。
軟實力對一個國家的崛起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任何國家在製定其國家戰略時,都要重視使其發展模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相應的製度具有誘導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並把這種無形力量與有形的物質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國家利益的實現得到充分的保障。正是由於軟實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主要的大國才對增強軟實力都十分重視。中國和平崛起戰略中,應當有使硬實力和軟實力平衡協調發展的總體設計。其中,社會傳播係統在形成、夯實中國軟實力方麵大有可為。
首先,增強感召力、凝聚力和認同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動力。中華文化具有使中華各族兒女和海外華人認同的內核本質,由於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海內外華人能夠產生血濃於水的親情與親和力。我們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遺產,應當把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與現代高科技和市場經濟相結合,注意弘揚民族和國家文化中的優良傳統,注意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把民族文化的一些特質提升到積極進取、自由競爭、全球合作、依法治國的新境界,這樣就可以形成世界上最有競爭優勢的文化之一。
其次,加強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育。世界觀是我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國的崛起需要幾代人的持續奮鬥,對青年一代加強“三觀”教育,使之堅持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觀察世界、分析事物、充實人生,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要把軟實力建設放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以重點發展,高度重視精神產品的質量和文化氛圍的培養,創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和價值觀。
再次,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則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麵對世界上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中,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繼往開來的強大精神動力,必須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繼承、培育和豐富民族精神。我們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也要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需要培育負責任的大國公民心態;在處理曆史與現實問題時,需要有追求中國人民利益與世界人民利益統一的心態。
最後,鍛造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在軟實力建設中,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建立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係,大力弘揚和倡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誠實守信為重點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當前,還應該特別注意在網絡文化中培養和塑造新的民族精神和價值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