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驚世駭俗的愛(2 / 2)

多年前看過薩特的小說《理智之年》,裏麵的一個經典的細節至今叫我感慨。故事的細節大概意思是這樣:主人公馬洛,誘惑情人在家裏幹完那事後,馬洛光著身體,看著兩腿之間躺著垂頭喪氣的家夥,他突然意識到,這家夥就像個大兒子,讓馬洛終身都在為它操勞。想起這段描寫,我知道薩特很明白的是拿主人公說事,他替平淡凡俗的男人道出了經典的哲理。其實,這句話承載了男人一種悲憫的心裏狀態(難道沒有征服後的快慰與驕傲?)。這種悲憫,從男人有性開始,它就會一直一直延伸到用不動自己的身體為止。

我曾經和一位中國文壇上有名望的作家談起過這段故事,你們男人趕快讓那些欲望吐幹淨吧,別再累那個垂危的沒有力氣的家夥了。

他笑著搖頭,你說的很經典,吐幹淨。隻可惜上帝造物就是讓它們來受苦的,讓它們耗盡血力,如果讓他們吐幹淨,這個世界還有意思嗎。別拿走他們的欲望,你也別以為他們是在享受,就因為他們擁有著自己的欲望,才充滿了誘惑和無盡的悲哀。

事實上,那個家夥根本不屑我們的談話,還是勇往直前,我們都是徒勞的,包括薩特。

嗬嗬,切入主題。

薩特和波伏娃的愛情已經超越了生命存在的範疇,更超過了那種凡夫俗子的欲望,他們高於一切的結合是純粹的、徹底的。他們在一生交往的過程中,各自都有過自己的愛情,欲望,甚至有過三人在一起的情感混亂,可最終他們的情感跨過了一切障礙,獲得了無與倫比的碩果。他們的愛有著特殊的氣質,特殊的氣味。經過了時間的打磨和考驗,坦蕩、誠實、寬容,不存在猜忌、嫉妒或背叛。他們重繪著古老的人類愛情圖譜,開拓出男女關係領域嶄新的邊疆。

1964年薩特的自傳體小說《詞語》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拒絕領獎。他的舉動折斷了所有人的光點,這光點成為了迷茫,在人類上空久久地徘徊著。我們要有多大的氣場才能涵蓋這樣的氣魄啊?反正至今我也沒能找出更叫絕的言語來把握和拿捏這樣的氣勢。

薩特,為世人拿出轟動世界的《存在與虛無》、《詞語》、《惡心》等著作,它們已經永遠載入了人類文化哲學的史冊。

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是一部稱為女人“聖經”的經典之作,也是女人生命史上的一部革命性著作,隻有波伏娃這樣智慧的女人才能詮釋出蕩氣回腸的關於女人的生命理念,這是一次重大顛覆。女權主義者波伏娃驚世之作《第二性》,從身到心剖析了女性這樣一個複雜而可愛的個體,她為世界了解女人,理解女人,尊重女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讓女人從內部開始蘇醒,不再做男權社會的附庸和玩具。這,也是她作為薩特的女人與她的男人的一次世界級的經典對話。

我敬佩波伏娃。

當熱情的讀者和博友稱譽我為三毛、杜拉斯時,我暗中是傾向於波伏娃的。她一來到這個世上,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了。她頭腦明晰,判斷力敏捷,意誌力頑強,還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好奇心。在她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窮教師時就已經開始寫作,那時她就決心要成為一名偉大作家。為了這個信念,她終身不斷努力,勇往衝殺,披荊斬棘,堅韌不拔。上天最終眷顧了這樣一個奇特女子,波伏娃最終成為了20世紀思想界的巨星。

薩特,這個把偉大的諾貝爾獎都不當回事的舉世無雙的男人,他對婚姻更不感興趣,可他卻在感情上和波伏娃一生一世不離不棄,直到生命的終止。這是怎樣的情感,這是怎樣的深情!紅塵中的男女情色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分量和這樣的感情砝碼。

薩特和波伏娃在靈魂精神上他們心中的那杆秤從來就不曾傾斜過。我想,這都取決於波伏娃從容堅定地尊重自己的選擇,這也正是波伏娃的美妙。至今為止,我還沒有見識過這種和諧的戀情,它不沾染煙塵,不毀滅浪漫,不耽誤成名,所以才有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世紀之愛。

感激塞納河啊,你,養育出了兩個舉世無雙的偉大人物。

可惜,人們感興趣的多是薩特和波伏娃驚世駭俗的戀情。

這種偏向就好像比薩斜塔,終有一天會踉蹌跌倒於塵埃。

就要告別巴黎了。

漫天雪花飄舞著。

我堅信這是在天堂的薩特和波伏娃攜手對21世紀紛繁世界的一次浪漫造訪。

胸臆豁然萌生出踏雪尋梅詩韻,白雪覆蓋的香榭麗舍大街的人行道上,肯定留下過薩特和波伏娃的足跡,以至於我不敢邁步了。

我寧願沿著波伏娃的履痕前行,並且默詠著她那句震古爍今的名言:

“人不是生來成為女人,是變成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