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停下之後,李曉寧率先下了車,也沒有同那些人打招呼,徑自走到後麵,幫劉奇峰打開車門,手放到門框上邊,待劉奇峰出來後才關上門,低調地跟在劉奇峰的後麵。
他很清楚,今天的主角是劉奇峰,他隻不過是個跟班的,打招呼根本就輪不上他,更何況他也不認識這些人。雖然他曾經抱著幾大本通訊錄,將市委市政府和各區縣主要領導的名字死記硬背過一番,可那些人名和具體的人他還是對應不起來的。
其實李曉寧不知道的是,今天開發區四套班子的領導都來了,這個高規格的歡迎儀式,讓劉奇峰眉頭一皺,國家一直在號召勤儉節約,三令五申禁止在迎來送往上鋪張浪費,這不是頂風作案嗎?
劉奇峰覺得有必要敲打一下,便衝正領頭快步走過來,準備和他握手的那名中年官員沉聲說道:“玉強同誌,你告訴我,是你這個區委書記說話不起作用呢,還是我這個市委書記說話不起作用?”李曉寧這才知道這人就是開發區的區委書記張玉強。
事實上,張玉強對中央的指示精神一樣也是非常清楚的,但是這是劉奇峰上任以來,第一次到下麵的區縣參加活動,該用什麼樣的歡迎規格,根本就沒有先例可以借鑒。幾乎所有的領導下去,都會提前打招呼,說不準迎接。可是下麵如果真的不迎接,他們又會覺得自己沒被尊重,暗中給你記一筆。所以張玉強衡量再三,還是決定,與其讓劉奇峰留下不好印象,還不如現場挨一次批評。
現在果然挨上批評了,但是張玉強也聽的出來,劉奇峰這火發得很溫柔,聽上去,像是在開玩笑。
張玉強自然知道劉奇峰的意思,連忙低下頭,弓著身子說道:“是我的錯,我向首長檢討。”
劉奇峰說道:“你這個玉強同誌,這是要做什麼?都什麼年代了?你這還搞低頭認罪呢?快點起來,別讓人看了笑話。”
劉奇峰這話裏的玩笑意味就更重了,張玉強自然也聽的出來,連忙直起身子笑著說道:“首長批評的是,我以後一定改進。晚宴都準備好了,首長請進!”
劉奇峰邊往裏走,便說道:“關於你們這個高科技產業園的規劃報告我已經看過了,想法很好。我關心的是,目前進度怎麼樣了?”
張玉強一挺胸脯說道:“我們的目標是建成國內一流的高科技園區,目前正在洽談的,主要有兩大項目,分別由國內兩家大的IT公司在此建分公司,兩個項目投產後,年產值將高達五十億以上,三年後年產值將接近百億。整個園區建設完畢後,能拉動近千億的GDP。”
李曉寧一直沒說話,緊緊地跟著眾領導跟在劉奇峰的身後。少說多看多做,這是李曉寧認為自己目前的身份應該遵守的。對於劉奇峰一上來就直接說公事,他一點也不覺得奇怪,什麼位置的人說什麼話,假如劉奇峰一進來就和眾開發區的領導說家長裏短的倒是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而且領導的權威也將消失殆盡。更何況高科技產業園這個項目也確實值得重視,這可是能帶動千億GDP的項目啊,對任何一位領導,都是個巨大的政績工程,誰不需要?
他倒是對劉奇峰和張玉強之間的相互稱呼產生了興趣。劉奇峰管張玉強叫“玉強同誌”,這倒還好理解,作為上級,這麼叫,既不失身份,又可以顯得自己和藹可親;張玉強不稱呼劉奇峰的官職,而是叫“首長”就值得玩味了。憑著感覺,李曉寧記得這個稱呼一般出現在軍隊之中,與它相對應的一個稱呼往往是“小鬼”。
細細一想,李曉寧又覺得這種場合,如果張玉強管劉奇峰叫“劉書記”,也確實顯得太公事公辦了。那是否可以從這個不顯得生疏的稱呼可以推測出來,張玉強這是在向這位剛剛入住濱海不久的市委書記的一種示好呢?看來這對領導的稱呼,確實也是個很大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