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不利的困境沒有讓兩個年輕人打退堂鼓;意想不到的困難,更沒有使他們退縮。他們想方設法找出矛盾的根源所在,努力走出失敗的困境。
聰明的阿迪通過學習了解到:那些企業家的成功之道在於牢牢抓住市場,並且創造生產人們喜愛的產品,隻有推陳出新才能贏得市場。而他們生產的款式已遠遠落後於當時的需求。
為了盡快走出困境,解決問題,了解當地人們的喜好,他們挨家挨戶地調查人們穿鞋的愛好和對鞋的要求,並到大街上觀察人們穿鞋的式樣、顏色,從而預測即將到來的流行趨勢。
然後,兄弟倆麵對調查所得資料,進行全麵的綜合分析。他們認為:從鞋廠自身的現狀看,自己的生產規模不具備生產高檔皮鞋的條件。並且,上流社會的人們不會把他們這個小廠放在眼裏。
他們應該立足於普通的消費者,隻能把消費的主要對象選在大眾身上,因為普通大眾大多數是體力勞動者,他們最需要的是既合腳,還必須耐穿的鞋。
阿迪是一個體育運動迷,他深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將越來越會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而鍛煉身體就離不開運
兄弟倆確定好目標後,就勇敢地開始轉型。他們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廠裏,在廠裏一呆就是一個多月,終於生產出了幾種式樣新穎、顏色獨特的跑鞋。
然而,任何一種新產品推到市場,都有一個被消費者認識的過程。當阿迪兄弟倆帶著新鞋上街推銷時,人們首先對鞋的構造和樣式大感新奇,爭相一睹為快。
可看過之後,真正掏錢買的人很少,人們看著兩個小夥子年輕,陌生的臉孔,帶著滿臉的不信任離開了。
一連許多天,都沒有賣出一雙鞋,兄弟倆四處奔波,向人們推薦自己精心製作的新款鞋,但都受到了同樣的冷遇。兩個人都有些灰心了。
阿迪兄弟本以為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之後生產出的鞋子,一定會暢銷。市場卻又一次無情地打擊了阿迪兄弟。他們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裏。無法解決的困難又一次讓兩個年輕人陷入絕境。
可阿迪·達斯勒的字典裏沒有“輸”這個詞,隻有勇氣陪伴著他們,去闖過一個個難關。
經過冥思苦想,弟弟阿迪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人們不願買自己的鞋,不是因為我們的鞋子質量的問題,也不是款式的原因,而是因為自己的小廠剛剛起步,尚未建立起信譽,人們還不了解自己,擔心質量沒有保障。想到這裏,弟弟阿迪對哥哥說:“為何我們不想想辦法,先建立起人們對達斯勒製鞋廠所製造的鞋子的信心呢?”
在困難麵前,阿迪兄弟倆沒有消沉,沒有退縮,沒有棄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迎著困難而上,在仔細分析當時的市場形勢和自己工廠的現狀後,勇敢地從中找出了解決的辦法。
兄弟倆商量後決定:把鞋子送往幾個居民點,讓用戶們免費試穿,覺得滿意後再向鞋廠付款。
阿迪兄弟倆分頭行動,第二天,魯道夫立即和阿迪分別將幾種款式的幾十雙新鞋送到了小廠附近兩個居民點的幾十戶居民手中。然後,兄弟倆便忐忑不安地守在製鞋廠裏,滿懷期待地等候佳音。
一個星期過去了,用戶們毫無音訊。兩個星期過去了,還是沒有消息。兄弟倆心中都有些焦躁,有一些坐不住了。
在耐心的等候中,又一個星期過去了。終於有一天,第一個試穿的顧客上門了。他非常滿意地告訴阿迪兄弟倆,鞋子穿起來感覺好極了,價錢也很公道。在交了試穿的鞋錢之後,他又訂購了好幾雙同型號的鞋。
隨後不久,其餘的試穿客戶地都陸續上門。一時之間,小小的廠房竟然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鞋子的銷路就此打開,小廠的影響也漸漸擴大了。
阿迪兄弟倆沒有被初次創業所遭受的種種困難所嚇倒,麵對資金不足、經驗不足、信譽缺乏等困難,他們憑著自己的信心和勇氣一一攻克。為日後家族現代體育工業帝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而這些困難,在勇敢者眼裏是不足為懼的,而那些懦弱者的心目中,困難總是不可逾越的,他們習慣也願意把困難壘高,從而給自己的無能披上一件遮羞布,為自己的懶惰搭一張溫床。而所有那些把困難壘高的人,無一例外地都把自己劃分到了失敗者的行列中。
大智慧:人生旅程中,難免會遇到或多或少的阻力和困難,其實困難是一隻紙老虎,你怕它。它就會凶猛,你不怕它,僅一指就可捅破。
追姑娘不能兩眼發直
獲取難得之物的最好辦法就是對它不屑一顧。要壓製住自己獵取的欲望,深藏自己的意圖,讓對方毫不察覺。知道如何等待的人深懂獲取之道,因為能製己者方能製人。掌握此術,便能使自己的圖謀不必太費力便會得逞。
人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能眼直勾勾地盯著看,比如目標是個姑娘,你八成會被當成流氓。目標獵取,應“取法乎上”,否則急功近利,難以實現初衷。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博覽群書,通曉曆史、人物傳記、哲學、法律和科學;他還有非凡的記憶力,一讀完講稿或文件,就能立刻成誦,一字不漏背出全文。來訪者漫不經心地提出三兩個問題,麥克阿瑟就能滔滔不絕地說上一個半小時,使人無法插話。無論談什麼問題,他都能繪聲繪色,中肯而簡明扼要,使來訪者從心底升起對他的無限敬佩。但麥克阿瑟在公眾場合對成千上萬人演講時,卻內容冗長,誇誇其談,華而不實、言之無物,追求華麗的詞藻,襲用優雅的古典語言,顯得雜亂無章,缺乏想像力。在私下朋友間的談話與麵對成千上萬的公眾發表演講,麥克阿瑟怎麼會判若兩人呢?毛病出在人格心理上。在與幾個人談話時,講對說錯,無關緊要,自由自在,寬鬆扭轉,激發他妙趣橫生語驚四座。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時,首先意識到自己是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武裝部隊總司令、五星上將和民族英雄,尊嚴、地位、聲望的私心雜念的人格心理窒息了他原有的充滿靈氣、睿智和瀟灑的演講風格。正如李奇微將軍所言:“麥克阿瑟盲目地渴望別人對他的讚譽崇拜,使他在公眾場合伸手要榮譽,或者取他人之功據為已有。像一個電影明星,仿佛他舉手投足、言詞談吐,都是在拍電影,存入史冊。麥克阿瑟有強烈的自尊和虛榮。”
如果說榮譽是麥克阿瑟將軍的目標的話,那麼他對榮譽看得太重而導致了失敗。
論辯中的獵取術是上乘的辯術。它不同於劍拔弩張的厲言駁話。辯者往往於不動聲色中力挽狂瀾,於不經意中顯示機智,於平易中見其犀利。正如法蘭西斯·培根所說:“溫和的語言,其力量勝過雄辯。”
美國一家電器公司的推銷員阿裏森到一家客戶推銷新型的電動機。不料那家客戶認為上一次購買的這家公司的電動機發熱超過正常標準,他們的總工程師劈頭就說:“阿裏森,你還指望我們能買你的發動機嗎?”阿裏森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爭辯無用,決意表示出和對方一致的見解,便說;“好吧,史賓斯先生!我的意見和你相同,假如那發動機發熱過高,別說買,還應該退貨,是嗎?”工程師果然說:“是的。”阿裏森說:“按標準,發動機可以比室內高出華氏七十二度,對不對?”“對的!”總工程師說,“但你的產品卻比這高出很多,難道不是事實嗎?”阿裏森回避了此問,反問道:“你廠房裏溫度是多少?”總工程師回答說:“大約華氏七十五度。”阿裏森興奮地說:“好極了,廠房是華氏七十五度,加上應有的華氏七十二度一共是華氏一百四十度左右。如果你把手放到華氏一百四十度的熱水裏,是會把手燙傷呢!”這一下,總工程師才明白阿裏森的真正用意,盡管心裏不太情願認輸,也不得不點頭稱是。阿裏森這才點明宗旨:“那麼,以後你不要用手去摸發動機了。放心,那完全是正常的。”結果,阿裏森又成功地做成了一筆買賣。
阿裏森采用的正是典型的獵取術。他先把自己的真正意圖(與對方不同的歧見)掩藏起來,強調和對方相同的地方,在消除對方戒備心理之後,再一步步誘導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最後達到使其改變立場的目的。
在談判中,當對方針對我方的弱點設置障礙以得到額外利益時,我方應以輕鬆自若的神情參加談判,不要在對方麵前表現出太多的恐懼或焦慮。如果你愈表現得重視,你要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因為你已將自己置於絕難還價的地步。相反,你絲毫不看重對方以為奇貨可居的東西,就等於把問題的包袱扔給了對方,倒使對方亂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