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不斷產生一種對自己來說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認識和體驗,它使我們感到喜悅、自信和滿足,使我們從事的工作進展順利而迅速。這種認識體驗有人形容為“類創造”,如兒童做數學習題時,他們通常會用一些與書本不同的方法去解答,顯示他們的創造能力。繼而發展成“真創造”,即能為社會提供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創造成果的能力。
它在人類活動中,是最有力量、最有希望、最有價值的思維活動。選用創造性的人才,無疑是當今有識之士的重要目標,當然也是致富者的必修之課。
大智慧:創新是人的能力之所在,也是人們成功的永恒動力,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是創造的結果,創造是人類心理發展的最高成就,是精神的最高標誌。
代表人物:曹操
曹操事業之成功,其酷虐、機變的個性及表現,在掃蕩政敵,誅除異己,樹威乘勢,以猛藥治亂世上,固然發揮了特殊作用,然而,單憑樹威乘勢還不足以成大業,還需具備審時度勢、多謀善斷、知人敢任、施恩盡能的特殊才能、智謀和魄力才行。在這方麵,曹操顯露出政治家、軍事家非凡的雄才大略。
曹操在知人敢任,用才盡能方麵,確實表現非凡,同袁紹“矜愎自高,短於從善”形成鮮明對比。連諸葛亮都說:“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推天時。抑亦人謀也。”
曹操“能斷大事”,占得先機,奪取政治、軍事上的主動權,被人稱為“謀勝”。僅舉一事加以論述:
建安元年春,漢獻帝流落安邑,獻帝雖是個名存實亡的傀儡,但在漢末天下分崩的形勢下,依然是最高權力的象征。當時,從中央到地方的臣僚,擁護漢室的正統觀念還很強。所以,有頭腦、有遠見的政治家都想把漢獻帝抓到手。從當時的力量來看,袁紹是最具有此條件的。《三國誌·袁紹傳》斐注引《獻帝傳》,載有袁紹謀士沮授的一段論述:
沮授說紹曰:“將軍累葉台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托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紹將從其計。
潁川郭圖、淳於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於義為得,於時為宜。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焉。夫權不失幾,功不涓速,願其圖之!”紹弗能用。
在決定是否迎納獻帝這一至關重大的問題上,袁紹的確像荀或說的那樣“遲重少決,失在後機”,暴露了“誌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多謀少決、優柔寡斷的致命弱點,拒絕了沮授的建議,而喪失了先機迎納漢獻帝的主動權。沮授的警告和預言算說準了:“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也”,這個“先人者”恰恰就是袁紹的對頭和克星曹操。
當時在是否迎納漢獻帝的問題上,曹操內部也發生了一場爭議。曹操召集會議,商議奉迎漢獻帝都許一事時,大多數都持反對意見,荀或不以為然,獨排眾議,主張奉迎漢獻帝。苟或的“奉主上以從民望,秉至公以服雄傑”的戰略思考和“若不時定,四方生心”的勸告,同沮授所講“挾天子而令諸侯”、“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完全是不謀而合。這足以說明,時勢如此,英雄所見略同。曹操在這稍懈即逝的機遇麵前,果斷地采納了荀或的建議,奉迎漢獻帝。恰逢董承不滿韓暹矜功專恣,難以共事,暗地派人請曹操帶兵去洛陽覲王。這樣,曹操便名正言順地帶兵赴洛陽朝見漢獻帝。隨即在朝廷任議郎的董昭建議曹操,以“京都無糧,欲車駕暫幸魯陽,魯陽近許,轉運稍易,可無縣乏之憂”為理由,不使楊奉等人生疑。曹操欣然采納,順利地將獻帝奉迎到許。自此,董昭便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
這件事處置得實在果決、漂亮,充分顯示出曹操“能斷大事,應變無方”、“謀勝”於人的卓越才能。在當時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尤其是袁紹得知漢獻帝被曹操奉迎到許,後悔不迭,於是窮思竭慮,又想出了補救辦法:以他盟主身分,借口“許下埤濕,洛陽殘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實令曹操把漢獻帝遷到鄄城以自密近,便於得機將其控製在自己手上。
曹操根本不買賬,轉請獻帝發下一道詔書責備袁紹:“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但擅相討伐”,迫使袁紹上書陳訴一番。
這正是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策略的妙用。優柔寡斷的袁紹喪失了漢獻帝這張王牌,處處便受製於曹操而曹操則由此掌握了天下大權,在群雄中脫穎而出。
藏心經:抓住人性弱點
樹高於林。風必折之。人高於人,人必妒之。這時人性的弱點,誰也很難回避。一個人如果要想在人性叢林中一路走好走穩,就還得會幾招藏心術。
心不可過直,口不能太快
各人都有自己的時運。要對自己的時運心中有數,並不宜濫用陰謀,以免弄巧成拙。冷靜、清醒的頭腦是“黑白大師”所推崇的素養。耐心等待自己時來運轉,不可輕舉妄動。
為人處事非有城府不足以立世,含蓄來自於自我控製的黑白轉化之功。能夠像冰山一樣隻露出一角,讓人摸不透你的心思,但你會自保無虞,而且具有強大的威懾力。要做之事莫講出,說出的話莫照作,讓人無法掌握透視你的深淺,此為黑白不倒翁之法寶。
聰明人如果想得到別人的尊敬的話,就不應該讓別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氣。讓別人知道你,但不要讓他們了解你;沒有人看得出你天才的極限,也就沒有人感到失望。讓別人猜測你甚至懷疑你的才能,要比顯示自己的才能更能獲得崇拜。你要不斷地培養他人對你的期望,不要一開始就展示你的全部所有。隱瞞你的力量和知識的訣竅是要胸有城府。“黑”的一種基本的形式便是受辱而不驚,也就是說,當別人侮辱自己的時候,能夠克製情緒,而不馬上覺得自己丟了臉、失了麵子,因此火冒三丈、惱羞成怒,抱著一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理,大打出手,破口大罵,非要把麵子爭回來不可。在這種情況下,“不驚”首先是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一事實。至於以後如何,等等再說。
巴頓是黑白不倒經的反麵教材,他愛放大炮毫無城府,不但使上司頗為難堪,而且自己也失去了不少人緣,被同事們稱為“和平時期的戰爭販子”。1925年巴頓到夏威夷的斯科菲爾德軍營擔任師部的一級參謀。一年後,他被升為三級參謀。巴頓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對戰術問題和部隊的訓練提出建議並進行檢查,但他經常越權行事。1926年11月中旬,他觀看了第二十二旅的演習,對這次演習非常不滿。他直接向旅指揮官遞交了一份措辭激烈的意見書。他的這種做法是紀律所不允許的,因為他隻是一名少校,無權指責一名準將指揮官。這樣一來,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議和怨恨。
但巴頓並未汲取教訓。1927年3月,在觀看了一場營級戰術演習後,他又一次大發其火。他指責營指揮官和其他人員訓練無素,準備不足,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雖然這次他很明智地請師司令部副官代替師長簽了名,但其他軍官心裏很清楚,這又是巴頓搞的鬼,所以聯合起來一致聲討巴頓。眾怒難犯,師長沒有辦法隻好把這位愛放大炮的參謀從三級參謀的位置上撇下來,降到二級。
一個人即使是天才,如絲毫不懂收斂,也是很難立足的,而且會招致不料的厄運。展露鋒芒是正常的,但應認清形勢,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才能做到自我保護。心直口快有時往往陷己於不利之地。
大智慧:話到嘴邊留三分,事到當頭應慎行。“槍打出頭鳥”的故事多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