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麵子,康熙皇帝給得實在是太足了,可是,李喁卻仍以有病無法接駕婉拒。康熙帝沒因此而大發雷霆,反而和顏悅色地表示沒有關係,並真的去李喁的鄰境,放風說要親到李喁家探望病情。
其實,李喁早已臣伏於清朝了,隻是被虛名所累,而且以前自己的姿態做得太高,一時沒辦法下來。於是,李喁忙讓自己的兒子帶上自己寫的幾本書去見康熙,這實際上已表示向康熙“臣服”,既表示他是大明臣民不能跪拜康熙,又表示他的兒子是大清臣民,可以跪拜康熙。這李喁雖然頑固,倒也知道回轉,他這樣一轉換,兒子和老子分得清清楚楚,既保住自己的臉麵,又得到實惠,康熙也依然不怒。
康熙召見李喁的兒子,得知李喁確實有病,也就沒有勉強,於是對李喁的兒子說:“你的父親讀書守誌可謂完節,朕有親題‘誌操高潔’匾額並手書詩帖以表彰你父親的誌節。”並告訴地方官對李喁關照有加。
其實,作為一個功蓋千秋的大帝,康熙也未必就那麼看重一個老學究的什麼才華。舉國上下,什麼人才沒有,不見得李喁就那麼無人可及。他是想通過對李喁的幹般好,而讓天下的漢族知識分子看一看,自己對他們就是這麼一個謙和的態度。康熙帝如此做法說到底就是糊塗大法,籠絡人心。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對漢族知識分子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他們崇尚擇明君而事,康熙的作為恰恰是明君所為。康熙就這樣樹立了禮賢下士的形象,收攏了大批知識分子的忠心。
大智慧:謀權為其掌權,掌權希望固權。固權須恩威並施,須韜無光晦,須左右逢源,須天地人和。
委曲求全才能後發製人
結交朋友,為拉攏人才,有時也不妨放低姿態,委曲求全。有時就算你位高權重,也應擺出一副謙恭誠懇的樣子,這樣那些凡夫俗子還不受寵若驚,感恩戴德?裝一回糊塗,降低點身份,無失大節,卻能挽回大局,何樂而不為?
馮諼助孟嚐君燒契買義
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貧困得不能自己養活自己,然而他卻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他托人把自己推薦給仁慈而好客、門下食客三千的孟嚐君,情願寄居孟門下討一口飯吃。
有一次,孟嚐君準備到薛地去收債,但薛地人民貧困,債的確不好收。於是,孟嚐君貼出一張告示,問門下客人:“誰熟悉會計,能為我到薛地收債呢?”
馮諼簽名說:“我能。”
於是孟嚐君派馮諼前往薛地。媽諼到了薛地,非但沒收債,反而,把所有的契約都燒掉了,並說這是孟嚐君體恤愛民,希望老百姓放心耕種,安居樂業。於是薛地的人民都對孟嚐君萬分感激。孟嚐君未料到馮諼一分錢都沒給他收回來,十分不快。馮諼卻對他說:“我這是用債券替您買來仁義,是用您有餘的收買您不足的,您一點損失都沒有啊!”孟嚐君心想已然這樣,無可挽回,也就沒有計較。
過了一年,新王即位,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大臣當作臣子”為由,把孟嚐君放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去。當孟嚐君距離薛地百裏時,百姓已扶老攜幼,在路上迎候孟嚐君了,因為他們沒有忘記當年孟嚐君燒契恤民之舉。孟嚐君回頭感慨地對仍然追隨他並為他趕車的馮諼說:“先生為我所買的仁義,竟在今日看到了。”
孝莊皇後屈己勸降洪承疇
皇太極與明朝連年交戰,1642年俘獲了明朝的著名將領洪承疇。洪承疇以善戰和忠誠聞名於天下,皇太極考慮到奪取中原必須重用漢人,就派人勸降,但洪承疇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堅持絕食,拒不投降。
皇太極為了勸降洪承疇費盡心機,但毫無結果。於是用重金收買與洪承疇一同被俘的仆人金升,金升深知洪承疇的弱點,獻計以女色打動洪承疇。
一個又一個絕色美女前去侍候,但洪承疇競毫不動心。孝莊皇後聽到這個消息後,決心為皇太極立一功,親自去勸洪承疇。以皇後這樣的身份去侍候一個降將,似乎有失身份,而且男人天生的妒忌心使皇太極很不願意,但孝莊一番表白,使皇太極豁然開朗:江山事大。皇太極就同意了孝莊的要求。
正在絕食的洪承疇身體虛弱,在監獄中茫然地注視著窗外。突然,他隻覺得眼前一亮,一個女子走進室內。又一勸降的美人計,洪承疇心想。但這個女子一到跟前,一股幽香沁人心脾,她天生麗質,皓齒紅唇,美目含情,嬌豔欲滴,不同凡人。一聲“洪將軍”溫存委婉,讓人心動神搖。如此端莊秀麗、婀娜多姿的女子令洪承疇驚異了”特別是她的氣質,令人敬慕,與前幾天那些庸俗不堪、恬不知恥、故作多情的女人相比真有天淵之別。
“洪將軍為國盡忠,令人敬仰,難道您不先喝一點湯水再慷慨捐軀嗎?”孝莊後雙手遞上參湯。
麵對如此美麗的女子,話又說得如此得體,怎麼能拒絕?即使出於禮儀,也不能拒絕。洪承疇接過參湯。喝了起來,這一喝,要想死可不容易了。堅強的堤壩,打開了一個缺口,洪承疇的感情就奔流而下。
以後幾天,孝莊為洪承疇端酒送飯,悉心侍候,二人已無所不談。洪承疇視孝莊為自己的紅顏知己,感慨自己命運多舛,將赴刑場,否則,擁此美人,實乃人生之樂。
孝莊看火候已到,就按預定計劃,先讚揚洪承疇智勇雙全,人才難得,對待明朝忠心耿耿,令人敬佩。待洪承疇生出惜己之意,孝莊皇後就哀聲歎惜明氣數已盡,清皇必入主中原。皇太極求賢若渴,不如順從大勢,為清王朝建功立業,留名後世。
孝莊一番肺腑之言,打動了洪承疇,洪承疇經過長時間的沉思,決定降清。
皇太極在皇宮大殿召集文武百官,以極其隆重的禮遇接見洪承疇,當時宣布委以重任。當他謝恩後抬頭向皇帝、皇後看去時,心中大驚,那端莊秀麗、親切溫和的皇後正是侍候自己幾天的漢家女子。
洪承疇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皇後竟屈身侍候自己,這是何等的寵幸。自此,洪承疇死心塌地為清王朝效力,充當了清軍入關的先鋒。
雖同是美人計,皇後的身份地位自與那些平凡美女不同。孝莊皇後的屈己,使清廷多了一猛將。
大智慧:謀權之術,法平其上者韜光養晦,匿壯顯弱蓄勢以待,而後快速下手,水到渠成。
借用別人的智慧
一個人有無智慧,往往體現在做事的方法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借用別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
你應該明白:不嫉妒別人的長處,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能夠為之利用,能夠誘導別人為自己做事,與合作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信譽,是成大事的基本法則。
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培養某種你欠缺的才能,不妨主動去找具備這種特長的人,請他參與相關團體。三國中的劉備,文才不如諸葛亮,武功不如關羽、張飛、趙雲,但他有一種別人不及的優點,那就是一種巨大的協調能力,他能夠吸引這些優秀的人才為他所用。多一樣才華,等於錦上添花,而且通過這種渠道結識的人,也將成為你的夥伴、同業、同事、專業顧問,甚至變成朋友。能集合眾人才智的公司,才有茁壯成長,邁向成功之路的可能。
能夠發現自己和別人的才能,並能為我所用的人,就等於找到了成功的支點。聰明的人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智慧的營養補充自己,從別人那裏借用智慧,比從別人那裏獲得金錢更為劃算。讀過《聖經》的人鱖口道,摩西要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導者之一了。他懂得一個道理:一個人隻要得到其他人的幫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子孫們前往上帝許諾給他們的領地時,他的嶽父傑塞羅發現摩西的工作實在過度,如果他一直這樣下去的話,人們很快就會吃苦頭了。於是傑塞羅想法幫助摩西解決了問題。他告訴摩西將這群人分成幾個大組。每組一千人,然後再將每個大組分成十個小組,每組一百人,再將一百人分成兩組,每組各五十人。最後,再將五十人分成五組,每組各十人。然後傑塞羅又教導摩西,要他讓每一組選出一位首領,而且這位首領必須負責解決本組成員所遇到的任何問題。摩西接受了建議,並吩咐那些負責一千人的首領,分別找到知己勝任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