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傾聽每個人對你的構想計劃的看法,是一種美德,它是一種虛懷若穀的表現,他們的意見,你不見得各個都讚同,但有些看法和心得,一定是你不曾想過、考慮過的。廣納意見。將有助於你邁向成功之路。
如果你萬一碰上向你澆冷水的人,就算你不打算與他們再有牽扯,還是不妨想想他們不讚同你的原因是否很有道理?他們是否看見了你看不見的盲點?他們的理由和觀點是否與你相左?他們是不是以偏見審視你的構想?問他們深入一點的問題,請他們解釋反對你的原因,請他們給你一點建議,並中肯地接受。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們無論對誰的夢想都會大肆批評,認為天下所有人的智商都不及他們。其實他們根本不了解你想做什麼,隻是一味認為你的構想一文不值,注定失敗,連試都不用試。這種人為了誇大自己的能力,不惜把別人打入地獄。
要是碰上這種人,別再浪費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苦苦向他們解釋你的理想一定辦得到。他們不值你一顧,還是去尋找能夠與你一同分享夢想的人吧。
大智慧:劉邦的一統天下,其優勢在於籠絡了人心,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從而獲得了九五之尊。
借助外物,踩到巨人肩上去
關於成事之借,有許多經典說法。例如,苟子說:“借助於車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卻能遠行千裏;借助於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卻能渡江河。君子生性與別人無異,隻是因為他善於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苟子有“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的東方智慧,牛頓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
在成功學中,“借”的意義何在?在關係網中,“借”是核心。關係網又是人際關係的重要部分。把握了“借力”這一核心,就把握了關係網的精髓,就有可能通過借力,完成從沒錢、沒背景、沒經驗,向成功的轉化。
古之借風騰雲,借屍還魂,借腹懷胎,借名釣利,借力打力,借雞生蛋,無不是講究一個借字,講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發展。帆船出海,風箏上天,無不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
香港,作為東亞四小龍之一,這顆最璀璨的明珠,就是憑借與外國的大公司合營,借別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國原材料,借用外國公司的銷售渠道和銷售市場,從事加工製造,從事轉口貿易。憑借“借風騰雲”的思維,迅速地使香港走向了繁榮。
台灣巨富陳永泰說得好:“聰明人都是通過別人的力量,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個人大部分的成就總是承蒙他人之賜;他人常在無形之中將希望、鼓勵、輔助投入我們的生命中,從而激活了精神世界,常使我們的能力倍增。
生命的生長,都依靠心靈從四處吸收營養,而這種營養,官能的感覺是不能覺察、不能測量的。從耳目中吸收進“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吸收不是取道於官能的視覺、聽覺神經的。一個成功人士,肯定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成功人士背後,肯定有著發達的關係網。
所以,一個人力量有多大,不在於他能舉起多重的石頭,而在於他能獲得多少人的幫助。一幅名畫中最偉大的東西,不在於畫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上,而是在這一切背後的畫家的人格中,那黏著在他的生命中,那為他所傳襲、所經驗的一切的總和所構成的一種偉大的力量!
任何人一跨入社會都應該學會待人接物、結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攜、互相促進、互相尊重,否則,單槍匹馬絕對難以發展到成功的地步。
鋼鐵大王卡耐基曾經親自預先寫好他自己的墓誌銘:“長眠於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業過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優秀的人。”
大部分成功者都有一種特長,就是善於觀察別人,並能夠吸引一批才識過人的良朋好友來合作,激發共同的力量。這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寶貴的借人經驗。
任何人如果想成為一個企業的領袖,或者在某項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種鑒別人才的眼光,能夠識別出他人的優點,並在自己的事業道路上利用他們的這些優點。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銀行界的領袖曾說,他的成功得益於鑒別人才的眼力。這種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個職員都安排到恰當的位置上,並且從來沒有出過差錯。不僅如此,他還努力使員工們知道他們所擔任的職務對手整個事業的重大意義,這樣一來,這些員工無需他人的監督,就能把事情辦得有條有理、十分妥當。
但是,鑒別人才的眼力並非人人都有。許多經營大事業失敗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缺乏識人才的眼力,他們常常把工作分派給不恰當的人去做。盡管他們本身工作非常努力,但他們常常對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卻反而冷落了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使他們埋沒在角落裏。
其實,他們一點都不明白,一個所謂的幹才,並不是能把每件事情幹得很好、樣樣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麵做得特別出色的人。比如說,對於一個會寫文章的人,他們便認為是一個幹才,認為他管理起人也一定不差。但其實,一個人能否做一個合格的管理人員,與他是否會寫文章是毫無關係的。他必須在分配資源、製定計劃、安排工作、組織控製等方麵有專門的技能,但這些技能並不是一個善寫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備的。
世上成千上萬的經商失敗者,都壞在他們把許多不適宜的工作加在雇員的肩上去,再也不去管他們是否能夠勝任,是否感到愉快。
一個善於用人、善於安排工作的人就會在管理上少出許多麻煩。他對於每個雇員的特長都了解得很清楚,也盡力做到把他們安排在最恰當的位置上。而不善於管理的人卻往往忽視這一重要的方麵,總是考慮管理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樣的人當然要失敗。
很多精明能幹的總經理、大主管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們公司的營業絲毫未受不利的影響,公司的業務仍然像時鍾的發條機製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那麼,他們如何能做到這樣省心呢?他們有什麼管理秘訣呢?——沒有別的秘訣,隻有一條:他們善於把恰當的工作分配給最恰當的人。
如果你所挑選的人才與你的才能相當,那麼你就好像用了兩個人一樣。如果你所挑選的人才,盡管職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卻要超過你,那麼你用人的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等。
這不是什麼特別希罕的事情,有許多雇員的辦事能力往往要在雇主之上,這些人隻要機會一到,就可以立即自創事業。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業的人都是因為沒有把握好機會,以致一生默默無聞。不少青年人剛開始工作就顯示出驚人的才幹和做事的能力,但後來因為有了家庭、拖兒帶女,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氣,去像他們的老板那樣搏擊一番,打出一片新的天空——雖然他們也常常想:如果自己獨立奮鬥,成就決不會在自己的老板之下。
這種推測是合乎情理的,有許多人之所以有驚人的發展,成就偉大的事業,往往是因為他們受了重大的壓迫。比如,當美國的政治發生重大變故、國內大亂、人民居無定所的時候,像林肯、格蘭特、法拉格特、謝爾曼、李將軍等人便挺身而出,受命於危難之際,擔起了國家的重任。
一個人是唱不了大合唱的,必須借人而成。由此可見,借人成事是至關重要的,你忽略這一點,隻配演獨角戲。
大智慧:人常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想成大事者不一定都無所不能,要謙虛地接受別人的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