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紀曉嵐
關於紀曉嵐和乾隆鬥智鬥勇的傳說有很多,今天讀來,仍讓人為他捏把汗。
一年夏天,乾隆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在避暑山莊附近有座大佛寺,寺內佛像塑造得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尊大肚彌勒佛。袒胸露腹,直衝善男信女憨笑。一天,乾隆由紀曉嵐和幾個侍衛陪同來到這裏。乾隆見彌勒佛那副笑容可掬的憨態,覺得很有趣,心中一動,又想法難紀曉嵐,所以衝著紀曉嵐用手指大肚彌勒佛道:“紀愛卿,此佛為何見朕發笑?”
佛像本身塑造得就是這樣,無論是什麼人麵對他,都是這副模樣,怎麼說僅僅是對乾隆發笑呢?但紀曉嵐明白是乾隆有意難他,沉吟了一下,答道:“這是佛見佛笑。”
“此話怎講?”乾隆問道。
“聖上乃文殊菩薩轉世,係當今之活佛。”紀曉嵐裝得十分恭謹地說,“活佛來見佛,故日‘佛見佛笑’。”
“嗯,說得好。”乾隆道,他想了想,突然眼睛一轉,又問道,“紀愛卿,佛見卿也笑,這又是為何呢?”
這話說得很厲害,佛見皇帝發笑,為何見臣僚也發笑呢?如果依照前麵的理由解釋,那臣僚成了與皇帝同等的地位,這在君臣關係上是犯大忌的,說得不好觸怒皇上,還會有殺頭之禍!
紀曉嵐聽後馬上一怔,驚出一身冷汗來,但他很快平靜下來,略一思索,笑著答道:“聖上,佛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這話就把君臣差別拉得遠遠的,一點也不犯忌。乾隆原想攻他的難處,故意給他難堪,卻被他輕鬆地化解了,心中也不得不著實佩服紀曉嵐的才智。
同年夏天,乾隆新添了不少扇子,但最喜歡的一把扇子卻沒有題字,乾隆便要紀曉嵐題寫扇麵,把他喜歡的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寫上去。
可是,倉促中,紀曉嵐不慎把“黃河遠上白雲間”的“間”字漏掉了。乾隆一看,知道是倉促中出錯。但他還是把臉一沉,說紀有意欺君!
紀曉嵐把乾隆丟回的扇子一看,才知漏寫了一個字。他想皇上發怒,未必是真,可能又是考考自己,於是緩緩說道:“啟稟聖上,這不是詩,而是詞。”
“此話怎講?”乾隆覺得奇怪。
“讓微臣吟誦給聖上聽。”接著紀曉嵐吟誦出來的句子: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經紀曉嵐這一重新斷句,《涼州詞》果然由詩變成了詞,而且意思完全未變,改得確實不錯。
乾隆哈哈大笑,紀曉嵐又過了一關。
還有一則更險的故事:
紀曉嵐長得很胖,因此每臨盛夏,又最怕熱。但是,按照君臣禮儀規矩,當時官員見皇帝時,即使是大熱天,也得頭戴官帽,身穿蟒袍,齊齊整整,不能有絲毫失禮,否則就是大不敬。因此一到夏天,紀曉嵐的日子就不好過,總是熱得汗流浹背,十分難受。
可紀曉嵐因為才思敏捷,學識淵博,皇帝偏偏選中他每天人值南書房。
紀曉嵐較早進入南書房,原因就在於他是乾隆須臾不可缺的人物,因而入值時間頗多。
而紀曉嵐因為怕熱,見皇帝時衣冠齊整,畢恭畢敬,一回到南書房,連忙脫衣納涼,涼快一陣後才穿衣出宮。
這天,紀曉嵐到養心殿見過乾隆後,回到南書房時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他連忙脫去衣服,與幾位同僚打著赤膊邊扇著扇子邊談笑風生。誰知他們正在高興的時候,乾隆突然駕臨。
眾人一見皇帝來到,嚇得一個個慌忙披起官袍,跪伏在地。而紀曉嵐卻是個近視眼,一直到乾隆幾乎走到了他的麵前他才看見,這時連披衣也來不及了,趕忙伏到桌子底下,不敢抬頭。乾隆見此心內暗笑,他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也不說話,一直坐了兩個時辰也不走。別人跪在地上還可以忍受,紀曉嵐伏在桌子底下兩個時辰實在熱得吃不消了,便從桌子底下伸出頭來問眾人:“老頭子走了嗎?”
乾隆聽了,忍不住好笑,眾人也都笑了。
乾隆佯作惱怒的樣子,大聲喝道:“紀曉嵐無禮,竟敢說出這種無禮的話!沒穿官服還可饒恕,‘老頭子’三字作何解釋?你說得有理倒也罷了,若說不出理來,定斬不赦!”
乾隆這一惱怒,將眾同僚都嚇壞了,伴君如伴虎,皇帝隻要嘴巴裏蹦出個“斬!”字,紀曉嵐的腦袋立刻就要落地了。可紀曉嵐卻不慌不忙地說:“臣尚未穿衣,不好回話。”“拿衣服給他穿上。”乾隆皇帝吩咐太監。
紀曉嵐穿上衣服,乾隆又催問道:“為何叫朕‘老頭子’?快說!”
紀曉嵐從容答道:“萬壽無疆之為老,頂天立地之為頭,父天母地之為子。”這自然是紀曉嵐隨機應變說的話,不過對乾隆來說聽起來很受用,所以乾隆哈哈大笑說:“好!好!算你才思敏捷。”
上麵是《清朝野史大觀》中的記載,有的人認為是別人杜撰的,實則不然。《紀曉嵐家書》中就有這個故事的原本,和上麵的故事稍有出入,但大體是真的。
就在發生此事的當天,紀曉嵐驚魂未定,趕緊給自己的妻子寫信告知,下麵就是書信原文:
哈哈,餘險乎又赴烏魯木齊效力。蓋因近日京中酷熱,為曆來所未有者。餘索性畏熱,而日須穿長袍,人值軍機房,苦不堪言。昨日酷熱更甚,諸大軍機皆未入值,隻有餘與一朱姓章京。餘便放浪形骸,除去長袍,高踞胡床,披襟執扇。正在獨樂其樂,朱章京忽顧我低語曰:“聖駕來矣!”餘如聞青天霹靂,惶遽無措,不及穿施接駕,一躍而下,匿身炕後。久之,不聞聲息,隻道聖駕已去,探首諦視。奈餘之眼鏡,摘除在公案上,目光模糊。但見炕上坐一人,麵朝外而背向內,隻道是朱章京,問之曰:“老頭子去幾時矣?爾奚不關切一言,免得餘蜷伏在炕下”誆知那人怒目返顧曰:“派爾在此辦公,誰教爾蜷伏炕下?”餘聞口音,知是皇上,直嚇得餘屁滾尿流,勢不能仍匿炕後,隻得匍伏叩頭請罪。皇上曰:“擅敢稱朕老頭子,該當何罪?”餘叩頭強辯曰:“此是臣下尊敬聖上之意。‘老’猶言天下之大老,‘頭’即元首之義,‘子’即子元之意。宋儒尊稱皆日‘子’,如孔子、孟子,皆是也。”皇上曰:“爾自仗口才敏捷,還敢強辯飾非。今有一成旬曰:‘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隨口對來,恕爾無罪。”餘應聲對白:“若周之赤刀大訓天球河圖”。天顏始養,揮今起去。聖駕仍由後軒還宮。餘至下午退值還寓,即草此函,猶覺心頭忐忑。幸遇聖上優容,未曾加罪,然而餘膽幾乎嚇破也。此皆由於目光短視,素性畏熱所致。古人雲:“慎言寡過”,洵不誣也。
情節遠遠沒有那麼輕鬆,稍有不慎,紀曉嵐的腦袋就搬家了,幸虧他才思敏捷,才化險為夷。
還有一次,乾隆在寧壽宮花園的萃賞樓設下禦宴,和幾個親近的大臣飲酒賞月,同消暑熱,在坐的有董曲江、梁詩正、劉墉、紀曉嵐等人。這場酒宴豐盛異常,山珍海味無奇不有,大臣們一個個推杯換盞,邊談邊飲,痛快淋漓。正在歡樂之際。萃賞樓外忽然狂風大作,緊接著就是電閃雷鳴,一場暴雨頃刻間撲天蓋地澆落下來。
萃賞樓的門窗閉緊之後,閃電不時射入室內,雷鳴之聲不絕於耳。君臣幾人感到在風雨交加夜宴飲,確也別有一番情趣,更添了幾分酒興。乾隆聽著外麵突如其來的風雨雷電,一時來了靈感,便向眾臣說道:“諸位愛卿,窗外的風雨,使朕十分動情,忽得一聯,諸位愛卿對之如何?”
在座諸臣連忙說道:“請萬歲賜聯!”乾隆把頭一揚,高聲說道:“朕的上聯是:玉帝行兵,風刀雨箭,雲旗雷鼓天作陣。”眾人聽罷,一齊叫好。這一聯氣勢磅礴,形象生動,非比尋常,是難得的佳句,真不愧出自皇帝之口。梁詩正、董曲江等人,久侍皇帝,頗有與聖上唱和的經曆,知道乾隆好居人上,愛慕虛榮,不敢妄然出言,遂停下酒杯各自思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