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即興講話要圍繞中心展開,不轉移話題。就是說,選準了話題之後,通篇講話都要圍繞這一個話題講下去,不要在講話過程中跑題或者轉換話題。有些人講話、發言跑題,往往是無意識的,應當明白講話不能跑題的要求,增強抓住話題的意識。
如何把握即興講話的“四個效應”
即興講話的經典指導,力求讓你早日步入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佳境。
從照稿念話與即興講話的效果比較來看,即興講話有這樣幾個好的效應:
(1)人格魅力效應
即興講話是評價講話者說話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標尺。在作即興演講時,關鍵是要說真話,動真情,又要言之有物。“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練就高超的講話藝術,增強人格力量,塑造良好的形象,一方麵要紮實學習,刻苦訓練,廣覽博書,增強文化底蘊和素養;另一方麵在每一次講話前,要針對聽眾,精心準備,及時熟悉與講話主題相關的內容,列好提綱,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
(2)目光親和效應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目光交流是人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青年人談戀愛時,眉目能傳情。同樣即興講話脫離了文稿,講話者由一直注視文稿到遊離桌麵而目視聽眾,環視會場,聽眾有一種被講話者“放在眼裏”的感覺,從心理上拉近了講話者與聽眾的距離,聽眾便對講話者有了一份注意。這種目光與目光的注視,實際上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給聽眾一種親和感,增強了講話的吸引力。
(3)姿態感染效應
照稿念話者,動作姿態單一。一般以坐姿、拿稿為主,很難配以必要的手勢。而即興講話者由於脫稿而講,身體可坐可立,手勢可招可揮,大有揮斥方遒之勢。良好的手勢動作、言談舉止,是語言的必要補充,增添了講話的風采,會極大地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一個協調、合體、大方的講話動作,能夠為觀眾留下美好乃至永生不滅的印象。
(4)激情煽動效應
常言道:“語為情動,言為心聲。”以情感人,是照稿念話難以達到的效果。即興講話擺脫了文稿的束縛,使講話者思維的天地更加廣泛,演講者語調時高時低,頻率時緩時急,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聲情並茂,時而機智幽默,時而妙趣橫生,時而抑揚頓挫,在嚴峻複雜的場麵神態堅定冷靜,在悲痛的場麵穩重嚴謹,在歡欣熱烈的場麵熱情、洋溢,特別是隨時把握場麵氣氛和聽眾的心理,臨場發揮,觸景生情,貼近聽眾,緊扣人心,引起共鳴。這是“篾匠”在書房裏挖空心思也編不出來想不到的,也不可能超前性的把握到場麵氣氛和聽眾的心理。
比如,瞿秋白在北伐戰爭時期的一次宣傳工作會議上講話時,針對前者觀眾反感的長篇大論,做了一個簡單而又一語雙關、意味深長的即席講話:“宣傳關鍵是一個‘要’字,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講罷隨即下台,幾秒鍾後,觀眾才回味過來,簡短26個字的演講,激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興講話的技巧是多方麵的。練就臨場發揮的水平也非一日之功,要在實踐中不斷鑽研和鍛煉這門學問。
如何在即興講話中控製局麵
聽眾的反應,機智靈活地應變。真正能吸引聽眾目光、讓聽眾豎起耳朵聽的講話,才是成功的即興講話。
要想即興講話獲得成功,不僅要講好,而且在講話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聽眾的反應,根據聽眾的不同反應,機智靈活地采取應變措施,積極地影響聽眾的情緒,調整和控製講話的局麵。這是保障講話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具體方法需要根據具體情形而定,下麵略舉幾例:
麵對聽眾情緒不高的場麵,需要調整情緒,激發熱情。
如第四屆上海國際電視節開幕式文藝晚會上,被海外譽為“歌星”的高淩風,上台唱完第一支歌《黃土高坡》,隻有零零落落的幾點掌聲。麵對此情此景,高淩風說:“我到上海來得太少了,上海沒有幾個人認識我,這從剛才那零零落落的掌聲可以看出。”說到這裏,聽眾鼓起了掌。當然,這掌聲的含義是複雜的,不少人是出於禮貌,不管怎樣,歌星與聽眾的心理隔膜之牆已經開始拆除。掌聲剛落,高淩風又大聲說了一句:“我在海外就聽說,上海的觀眾最富有同情心,今天一見,果然是這樣,謝謝!”這時,掌聲再度響起,這一次是聽眾真心的熱烈的掌聲。
這種局麵的改變,重要的是在於他即興發表言辭,影響了聽眾,疏通了與聽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