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逸論雜談(6)
從《山海經》看苗族的起源
「三苗」即苗民。《戰國策·魏策》中說,三苗居住的地方是「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可見三苗居住在我國南方,且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
《山海經》中多次提到苗民。如《大荒北經》中說:「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厘姓是黃帝兒子的姓,說明苗民是黃帝的後代,和驩頭有密切關係。這便是苗民的來曆。苗民有翅膀,因為驩頭就是有翅膀的。《海外南經》中說驩頭人麵,有翅膀,鳥嘴,食魚;《大荒南經》中的說法與此相同。
「驩頭」有時也作「驩兜」、「驩朱」,均為一聲之轉,即「丹朱」。丹朱是堯的兒子,據《尚書·益稷》說,丹朱很傲慢,喜歡遊玩,性格暴虐,荒淫放蕩,是個不肖之子。所以堯把天下禪讓給舜,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
可是三苗之君替丹朱抱不平,認為堯做得太過分。堯把兒子丹朱放逐到丹水之浦,於是三苗仗著優越的地理和豐富的物產,與丹朱聯合叛亂。堯遂舉兵攻打,與丹朱、三苗戰於丹水之浦,結果丹朱戰敗。丹朱因為羞慚,所以據郭璞說,投海而死。《海內南經》說其葬於蒼梧山的陰麵。
而苗民呢?堯擊敗三苗,殺死其君,剩餘的苗民遂逃入南海,建立了三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