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在著錄的體例上,《貴州通誌·藝文誌》基本不著錄圖書樣式(刻本、印本、抄本)及版本源流。如卷三“小學類”《說文逸字》一目下雲:“《說文逸字》二卷附錄一卷,鄭珍撰。”其後便照錄自序、劉書年序、莫友芝序、鄭知同後序,共占點校本六頁半的篇幅約五千字。《提要目錄》第八頁該條則雲:“《說文逸字》二卷,附鄭知同附錄一卷。(清)鄭珍著。——民國二十九年(1940)貴州省政府據前溪吳鼎昌初印本翻刻《巢經巢全集》本。——二冊(1358——此為收藏館之代號,引者)”其後便對《說文》及《逸字》的來曆作簡要介紹:“許慎《說文》,古今學者為之研究極多,然失誤者亦不少,大概有三個方麵:一曰逸字,二曰偽字,三曰誤字誤注。段玉裁考證誤字誤注之大部,而是書則考出165逸字,另將鄭知同附考300字收入,以明《說文逸字》所以不錄之故,鹹豐八年(1858)成書,書前有劉書年、獨山莫友芝序各一篇,書末附鄭知同《說文逸字附錄》。”按,這裏對該書的版本著錄尚不完全,但於寥寥三百字中,卻給讀者提供了較多的信息。
第四,在全書的編排上,《提要目錄》於每條之前冠以序號,後附“書目筆畫索引”,大大方便了讀者檢索。“後記”中列出“撰稿者條目號碼”,以示文責自負之意,也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以上將《貴州古舊文獻提要目錄》與民國《貴州通誌·藝文誌》就某些方麵作了比較,這裏並沒有苛責前賢的意思,隻是為了說明前者在後者的基礎上有所改進而已。且“人無完人,書無完書”,《提要目錄》也還存在某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後修訂時再加斟酌。一是有的書目失收,如任璿《桃花緣傳奇》。《貴州古籍集粹》已予收錄並出版問世,六館中不可能沒有收藏。二是版本著錄往往不全,如鄭珍的幾種著作,本書目所列比黃萬機所撰《鄭珍評傳》要少。三是編排體例上作者往往是前見後而不是後見前,也給讀者造成某些不便;另同一部《說文逸字》卻分為0043和0045兩條,使人也不明其所以然。四是除了書末“勘誤表”已經列舉的排印錯誤之外,僅筆者隨手翻檢所得便有:21頁左欄倒7行“雅淡”恐是“雅談”之誤,57頁右欄倒11行“發啟”當是“發起”之誤,又同頁右欄《營造法式》作者李誡之卒年“110”顯係“1110”之誤,58頁0336條“龍方育”與“龍萬育”前後互見,二者必有一誤。另77頁左欄《鎮遠府誌》條下雲:“明錢大昕《元史·藝文誌》卷二有《鎮陽風土記》,又不止是排印問題了。”按錢氏為著名的乾嘉學者(1728-1804),乾隆十九年進士,《元史·藝文誌》正是他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