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八旗製度的深刻反思(3 / 3)

當然,小說在揭示社會矛盾的同時,也書寫了各族普通群眾之間生活上的互相關心與愛護。山東膠州來的王掌櫃,是個開肉鋪的漢人,同時也是一個熱心腸的好人,與下層旗人建立起了友誼。他平時極其關照像“我”家這樣生活困難的旗人,同時也贏得了旗人對他的尊重與喜愛。我“洗三”時,他更送來了“一對豬蹄”以示“慶祝”。對王掌櫃來說,“遇到誰家娶親,或誰家辦滿月,他隻要聽到消息,便拿著點東西來致賀”已經成為規矩。雖是個做生意的買賣人,卻堅持“公是公,私是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受滿族統治者壓迫最深的”回民中,金四叔平時與我的父母建立起了非常友好的關係,在我出生後還給我“送了兩吊錢,並祝我長命百歲”。王掌櫃的兒子王十成來京之後,立即與熱情的二哥福海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情感。

三、民族新生的熱切希望

八旗製度等帶來的滿族民族衰敗使老舍深感痛心,晚清以來中國飽受西方列強欺淩的深重民族危機,加上父親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陣亡在他心中留下的慘痛記憶,時時刻刻激發著老舍強烈的民族情感。為此,老舍進入特定曆史情境中,進一步思考著民族與國家的出路,包括滿族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出路。

民族生命力的衰退使老舍感到痛心,但他並不希望民族覆滅,而是希望民族再生。他呼喚著滿族中適應時代發展又能保持民族光榮傳統的新人出現,從而挽救民族的危機,保持民族生存的活力。二哥福海是老舍熱情頌揚的滿族新型人物,或者說是“老舍心目中理想的旗人形象”。小說中對他的描寫是:“他是熟透了的旗人,既沒有忘記二百多年來的騎馬射箭的鍛煉,又吸收了漢族、蒙族和回族的文化。論學習,他文武雙全;論文化,他是‘滿漢全席’。他會騎馬射箭……他知道怎麼養鴿子,養鳥,養騾子與金魚。可是他既不養鴿子、鳥,也不養騾子與金魚。”他是滿人中的叛逆,不但有見識,而且有務實精神、實際能力;有危機感,也有緊迫感。他沒有滿族人的民族優越感,對漢族等國內其他民族沒有等級觀念。特別是,他預感到八旗製度的末日,相信隻有靠自己的勞動才能維持生存,相信這樣才能找回民族的自信。“二哥有遠見,所以才去學手藝。”所以,他可以去做身份低賤的“油漆匠”,可以與義和團骨幹漢人王十成結為師兄弟,乃至不由自主地支持王十成的革命行動。由他主持的“我”的“洗三”大禮,更是顯示了他精明、誠實、靈活的一麵。他是旗人中的“另類”,同時也是旗人的新人。

老舍熱愛自己的民族,同情普通旗人的生存遭遇,希望本民族在新的時代走向新生,但卻對腐朽、專製的清王朝不抱任何希望,對像定大爺那樣的“開明旗人”的所作所為(如辦教育)也並不看好,由此,他期待著翻天覆地的社會革命推翻清朝統治,迎接新的時代,使整個中華民族走向新生。老舍夫人胡絜青曾強調說,《正紅旗下》還想“告訴讀者”的是,“人民是怎樣向反動派造反的,中國是一個何等可愛的由多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大有希望的國家……”這是符合老舍的原意的。小說中的王十成就是寄托這種社會理想與希望的人物。王十成是王掌櫃的兒子,才二十歲,雖然年輕,卻加入了山東義和團,練就了武功,選擇了與父輩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王十成告訴父親王掌櫃說:“爹!你多年不在鄉下,你不知道我們受的是什麼!大毛子聽二毛子的攛掇,官兒又聽大毛子的旨意,一個老百姓還不如這條狗。”大毛子指洋人,二毛子指吃洋教者。深受民族壓迫與階級壓迫的他,比父親更深切地體會到反抗政治壓迫的道理,同時擁有無畏的反抗精神。對他來說,無論是大毛子還是二毛子,都是可恨的。他得出的結論是:“不打不殺,誰也沒有活路兒!”認為造反不但不是掉麵子的事,而且是正大光明的事業。為此他主張“洋人,官兵,一齊打”,他的最終夢想甚至是“有朝一日,我們會叫皇上也得低頭”。最後,他走出北京城,義無反顧地踏上“造反”與革命的道路。他是農民革命時代的慷慨義士,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他的人生道路是現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縮影。他的身上體現了民族複興與再生的希望。他的革命行動可能歸於失敗,但卻體現了中華民族走向新生的不懈努力。小說對他的描述裏麵,寄托了老舍的民族希望,同時包含著老舍的進步曆史觀,但也多少反映了時代主流文化在老舍作品中打下的印記。

老舍堅持不管在哪種情況下,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不能丟,不能見利忘義,喪失了基本的人格與國格,而應堅持正義走正道。小說中所寫的滿族人多老二就體現了老舍的這種思想。與哥哥多老大投靠洋人,吃洋教不同,多老二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正直人士。當他的哥哥多老大投靠洋教時,多老二堅決主張不能“忘了”兄弟倆都是“大清國的人”,“餓死”也“不能去巴結洋鬼子”。當多老大巴結洋人、憑借洋人牛牧師來欺壓王掌櫃時,多老二不但願意承擔多老大欠下王掌櫃的錢,而且堅持給哥哥實行跪諫——“老大!給咱們的祖宗留點臉吧,哪怕是一丁點兒呢!別再拿洋人嚇唬人,那無恥!無恥!”將哥哥的無恥之舉臭罵一頓。盡管他個人的努力沒有製止哥哥的舉動,但哥哥做出的“沒骨頭的事”使他義憤填膺。多老二弘揚著民族的正氣,反映了滿族人強烈的愛國精神。這也是滿族與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脊梁,老舍對此極為讚賞。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